蒋振远:墨子“非儒”但尊孔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1-17 17:38 1

摘要:儒之道足以丧天下者四政焉。儒以天为不明,以鬼为不神,天、鬼不说,此足以丧天下。又厚葬久丧,重为棺椁,多为衣衾,送死若徙,三年哭泣,扶后起,杖后行,耳无闻,目无见,此足以丧天下。又弦歌鼓舞,习为声乐,此足以丧天下。又以命为有,贫富寿夭、治乱安危有极矣,不可损益也

蒋振远:墨子“非儒”但尊孔

墨子对儒家虽多有批评,但墨子对孔子是十分尊重的。

我们先来看看墨子是怎样批评儒家的。《墨子·公孟》篇中,墨子对儒家之徒程子说:

儒之道足以丧天下者四政焉。儒以天为不明,以鬼为不神,天、鬼不说,此足以丧天下。又厚葬久丧,重为棺椁,多为衣衾,送死若徙,三年哭泣,扶后起,杖后行,耳无闻,目无见,此足以丧天下。又弦歌鼓舞,习为声乐,此足以丧天下。又以命为有,贫富寿夭、治乱安危有极矣,不可损益也。为上者行之,必不听治也;为下者行之,必不从事矣。此足以丧天下。

这段话中的“四政”,是指儒家治国“丧天下”的四种道术:天鬼不明(神)、厚葬久丧、弦歌鼓舞、以命为有。墨子一针见血指出,儒家既不信鬼神,却又把祭祀作为治国之策;这样不仅自相矛盾,而且导致假仁假义、虚伪之风盛行。“厚葬久丧”既不能昌明仁义和孝道,还会导致老百姓倾家荡产,国家疲敝,必须“去其无用之费”(《墨子·节用上》)。墨子认为钟鼓、琴瑟之声好听,刻镂文章之色好看,绉豢煎炙之味好吃,但这些上不中圣王之事,下不能解决民之“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又不能制止“强劫弱,众暴寡,诈欺愚,贵傲贱,寇乱盗贼并兴”(《墨子·非乐上》)。墨子批评如果人人信命,会消极人民的积极性,“吏不治则乱,农事缓则贫,贫且乱政之本,而儒者以为道教,是贼天下之人也”(《墨子·非儒下》)。

墨子为什么“非儒”?墨家代表的是庶民阶层,儒家代表的是专制阶层;墨家力图制止当时家与家、国与国之间的激烈斗争,儒家力图通过礼仪规范使当时专治社会安定下来;墨家维护社会底层百姓,儒家维护当政者,受到专治阶级的喜爱。

我们再来看看墨子是怎样尊重孔子的。《墨子·公孟》篇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子墨子与程子辩,称于孔子。程子曰:“非儒,何故称于孔子也?”子墨子曰:“是亦当而不可易者也。今鸟闻热旱之忧则高,鱼闻热旱之忧则下,当此,虽禹、汤为之谋,必不能易矣。鸟鱼可谓愚矣,禹、汤犹云因焉。今翟曾无称于孔子乎?”

在这则故事中,墨子与程子辩论,在辩论中墨子对孔子给予称颂。程子惊奇地问:您一向责难儒家的学说,什么原因又对孔子称颂呢?墨子形象地解释了他称颂孔子的原因,认为孔子的话“当而不可易”,有合理而不可改变的地方。“当”即恰当、准确、真实。普遍真理,谁也不能改变,自然可以引用。现在鸟有热旱之患就向高处飞,鱼有热旱之患则向水下游,处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禹、汤为它们谋划,也一定不能改变。鸟、鱼可以说是够无知的了,禹、汤还有沿袭旧的习俗。现在难道我还不能称颂孔子吗?让我们感到惊喜的是这是在《墨子》一书中唯一称颂孔子的话语。

墨子在与程子的辩论中,充分体现了墨子对孔子的尊重:“不然。夫应孰辞,称议而为之。”句中的“称议”,是指当时的传闻,不是出自墨子本心。“称议”句表明,墨子并非故意攻击儒家,只是转告所闻,以适应舆论,故不求切当。可见墨子本人也承认他的“非儒”有些过分了。墨子这样说,以真理为依据,不存学派偏见,是合乎理性的思维。形象地说明了墨子的谦虚好学和追求真理的认知态度。启发我们做学问只要善于吸收他人的真知灼见,一技之长,就能使学问大有长进的道理。

墨子“非儒”是百家争鸣形成的源头。其后的学者只注重墨子“非儒”,却忽略了墨子“尊孔”。作为当时不同社会阶层的代表,为解决社会问题,提出不同的解决方式并进而诘难实属必然。墨家“非儒”的合理主张,促使儒家对其学说进行思考并吸收;促进了儒家学说的发展和传播。

感谢阅读!

欢迎转发、关注!

愿与君携手共赏更多智慧的光芒!

蒋振远:中共党员,中学特级教师,大学教授;“适时施教”理论创立者,新中国课堂教学的开拓者,2009年入选新中国百位教育大家;墨子研究学者;中国教育学会“适时施教”课题组组长;山东省滕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原所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中国墨子学会职业教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枣庄科技职业学院特聘教授。从教54年,精心致力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悉心努力践行墨子的教育思想。主要著述:《适时施教的艺术》《墨子寓言故事选》《二十一世纪的育人要略》《墨子教育思想解读》《新课程背景下适时施教的艺术》《适时施教的感悟》《墨子教育新论》《执铎弘道》等。

来源:书法艺术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