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年高考一结束,大家就开始盯着那几个数字看,报考人数、录取率、能考上什么好大学之类的,在这堆数字里头河南总是显得有点不一样,等到年底的时候河南省常住人口将近九千八百二十万这么个数量级,这就意味着到时候河南会有相当庞大的高考生大军,到明年的这个时候报名参加高考的
每年高考一结束,大家就开始盯着那几个数字看,报考人数、录取率、能考上什么好大学之类的,在这堆数字里头河南总是显得有点不一样,等到年底的时候河南省常住人口将近九千八百二十万这么个数量级,这就意味着到时候河南会有相当庞大的高考生大军,到明年的这个时候报名参加高考的人数就会突破一百三十多万。这么多学生挤在一个省份里面争抢那些好的大学名额,这也就不奇怪有人会说河南是“高考难省”。
按照2025年ABC中国大学排名来看,河南省有39所公办本科高校上榜,在名单中仅有1所被列入了211工程,有两个学校被标识为国家“双一流”创建高校,两所学校进入了全国前100名,七所学校进入了全国前200名。在排名里又把一些不是“双一流”,也不是211的高校列为“实力派双非”,总共有五所学校这么评价,这种人才与学校的分布状况,就表现出了河南虽然教育投入总量不小,但顶尖资源聚集度并不高的情况。
把目光投向省内前几名,各校的来龙去脉就显现出来,省内排第一的是郑州大学,在全国排名第57位。这所大学位于省会郑州市,建立时间算是新中国成立之后较早的一批综合性高校,1956年有相关建校记载,1981年是最早一批取得硕士学位授权资格的单位之一,2000年由原来的三所学校—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和河南医科大学合并而成现在的郑州大学,学校规模很大,校园面积超六千一百亩,设有五十多个学院或系部,本科专业有一百一十多个,全日制普通本科生大概四万三千人左右,研究生将近两万七千人,国家针对中西部高校有着专门的综合实力提升工程,郑州大学被纳入其中,属于省内承担科研、教学和服务功能的重要高校。
以追溯到1912年,在最初设立的时候名称以及办学方向就和后来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1942年时学校升级为国立性质,而到了1952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院系调整之后校本部曾经被命名为河南师范学院,并且直到1984年才正式恢复“河南大学”这一名字称谓。新世纪初期院校合并的事情同样影响了河南大学,2000年与若干所专科类别的院校整合在一起形成了现在的组织架构形式结构,其作为河南省内被纳入国家层面“双一流”建设项目范围中的高等学府之一,校区分布在郑州及开封两座城市之中既包含着现代化的学科发展建设也有一定历史文化沉淀存在其中。
省内第三名是河南师范大学,全国第136位,在新乡市,它是省里的特色骨干类高校,也是省里“双一流”学科建设的布局对象。它的校史分为两段:一段是从1923年的中州大学理科开始;另一段与1951年成立的平原师范有关,到1985年才正式以“河南师范大学”的名字出现。像这样发展的学校在河南省内还有很多,很多现在的大学都是由更早时候合并或重组而成的。
把排名排到第四的是河南农业大学,全国第146名,在郑州。这所学校由农业主管部门和省里共建,这种合作模式让学校在农业科学及其应用学科上占优势,第五个是河南科技大学,它在全国排名第171位,在洛阳,它的前身从50年代开始在北京创办,几年后搬到洛阳,经过多次更名及合并专科学校之后,形成了现在的以工学和应用学科为主的院校结构,第六位则是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全国排名第188位,在郑州办学,该校发源于上世纪50年代时水利管理部门创建的水利学校,并且经历过迁移与更名的过程,直到1990年才搬到了郑州,2013年改名为现在这个名称。 学校在水利工程等学科上有自己的优势,省里2021年把它列为“双一流”学科创建高校。第七位河南理工大学,全国第190名,在焦作,它的历史能追溯到1909年的路矿学堂,之后变化很多次,到了2004年才叫河南理工大学,像这些学校大多有着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办学校的底子,也经历过合并重组和调整学科的情况。
排出来一看有个结构性问题,河南有很多本科高校,但是顶尖院校不多。省内只有一所211学校、两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只有两所大学在全国前一百名以内,从人口和高考生数量来看,好一点的高等教育席位不足,每年有大量的优秀生源在激烈的竞争中选择填报志愿,国家有支持中西部高校发展计划、有部委省共建的高校、有地方特色骨干大学等定位,这些政策对省内高校平衡发展有所帮助,但从短期内很难改变顶尖高校的数量差距。
学校跟国家部委或者省政府共建,在河南并不少见,农业大学得到农业部和国家林草局共建支持,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同水利系统长久联系,郑州大学也曾经被纳入到国家某些提升工程里头,这种合作让相关高校在特定学科方面拿到资源与优势,也就更有可能担起服务地方、解决应用问题的责任,学科与地域需求之间存在明显对应情况,水利工程在中原地区河流管理以及防洪减灾当中有实际用途,农业学科在粮食生产和乡村振兴里面同样直接对接着地方的需求。
榜单上也出现了一些不太符合常规理解的表述,资料中河南工业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和郑州轻工业大学也都标着“全国前10”字样。这种说法与一般意义上的全国高校排名规则不符,很可能是统计或者表述上的误差,在阅读这类排行榜的时候要注意查看数据来源及说明情况,不要把某个单独数字当成最后答案看待。
从历史角度看,河南的高等教育发展同地方行政、历史文化紧密联系着,河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夏商周这些早期朝代的核心地区,在人口汇聚和文化积累方面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历史上很多王朝在这里建都,长时间的人口与文化汇集促使人们对教育给予重视。而现代高校的创建和发展则更多的是跟近现代社会政策以及地方发展的需求有关联,不少高校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筹备或者搬迁过来,并且进入新世纪之后又经历了合并重组的情况出现,以此来适应专业设置及科研水平的要求提高情况。
面对现状,省内高校的办法无非是扩大办学规模、发展特色学科、争取中央和部委支持、产学研合作。这些办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高考升学压力的矛盾,但要短时间内增加很多优质本科名额不太现实。考生和家长选学校时不仅要看名次还要看专业是否对口、就业方向、自身条件等。
回头再看这次 2025 年 ABCABC 的省内上榜情况,一眼就能看出几条线索,一河南高校数量多头位少;二很多是合并共建来凑数的;三一些学科本地就有天然优势就组成了集群。这些都是看似简单但对考生命运影响极大的事情,往前走省里高等教育供需怎么适配、怎么把几个全国级高校提上去、文化怎么和现代学科结合等都得思考很久。
你如何看待现在这样的高校分布和高考压力?如果你要对省内高校资源进行调整,你会侧重于哪些方面呢?欢迎留言讨论。
来源:勇敢的饺子2jcRb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