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区这个典型案例获云南省教育厅推广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8 01:18 1

摘要:西山区把“名校”做成芯片,插进薄弱学校的电脑里,不到两年,整个系统算力翻倍——2024年中考,成员校平均分一口气抬了23.5分,城乡差距被削掉四成。

西山区把“名校”做成芯片,插进薄弱学校的电脑里,不到两年,整个系统算力翻倍——2024年中考,成员校平均分一口气抬了23.5分,城乡差距被削掉四成。

这不是广告,是昆明市教育局刚盖章的季度数据。

怎么做到的?

一句话:用集团化办学把“好学校”拆成可复制的算法,而不是让大家排队挤名校。

第一步,拆招牌。

昆一中西山学校、滇池中学这些“顶流”不再只守着自己的围墙,而是牵头成立15个教育集团,像连锁总部一样输出标准、课程、教案,甚至早读铃声都同步。2023年12月又新添西山区实验中学、昆湖小学两大集团,覆盖学生从7万涨到8万,相当于把半个北京西城区的学生一次性拉进“名校朋友圈”。

第二步,拆老师。

名校骨干不再“一校独有”,而是变成“系统共享文件”。

西山区把教研组搬到云端,一张排课表,A校数学老师上午给本校上课,下午通过5G全息投影出现在30公里外乡村分校的教室里,板书笔迹实时同步,学生提问零延迟。2024年1月启动的“智慧教育共同体2.0”已经把VR实验室、全息教室装进6所试点校,乡村孩子戴上头显,可以和城区同学一起“亲手”拆装发动机,成绩提升的同时,也第一次觉得“原来我也能上实操课”。

第三步,拆评价。

过去评职称、发奖金只看“本校升学率”,现在集团内部统一考核:你带动的分校进步多少,权重占一半。

老师从“护自家田”变成“种集体地”,弱校老师也能共享名校题库、命题组、甚至监考表。2024年4月,西山模式被教育部列为全国基础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文件里专门提到“城乡师资差距缩小40%”,翻译成人话:村小老师拿到的训练包,和城区名师是同一份百度网盘链接。

有人担心“集团化”会把名校稀释成白开水。

西山区用数据回怼:牵头校昆一中西山学校2024年本部高分段人数不降反升,因为“要输出先升级”,总部老师得把课程磨到能直播、能回放、能异地复制,倒逼自己迭代。

就像星巴克开分店,总部咖啡豆烘焙度反而越来越精准。

当然,芯片不是万能。

西山区教育局私下承认,目前最大瓶颈是“带宽和老师时间”——全息教室一节课同时消耗20台高清摄像头的流量,排课冲突时,名校老师也得“肉身飞校”救场。

下一步,他们准备把AI助教派上场:让算法先批改客观题,老师只攻主观题,把精力省给“育人”而不是“改卷”。

结尾扣个题。

教育公平不是把好学生平均分,而是把“好学校”拆成可复制的最小单元——一堂课、一张卷、一次教研,让弱校也能一键粘贴。

西山区已经证明:只要系统架构设计得好,村小也能跑出名校算力。

接下来,就看更多城市敢不敢把自家“王牌”也拆成芯片,插进需要的地方。

毕竟,真正的名校,从来不怕复制,只怕不迭代。

来源:乖巧橙子Kcty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