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个师团能打我们十个师?”当年在台儿庄,川军老兵听见这句话直接翻白眼:打完了才知道,鬼子一个甲种师团光火炮就两百门,炮弹按基数打,我们一个战防炮连只有七发,打完还得捡弹壳回去交账。
“一个师团能打我们十个师?”当年在台儿庄,川军老兵听见这句话直接翻白眼:打完了才知道,鬼子一个甲种师团光火炮就两百门,炮弹按基数打,我们一个战防炮连只有七发,打完还得捡弹壳回去交账。
别光骂“装备差”,看看人家背后啥家底。1937年日本自己能造十万吨级战列舰,一年产钢七百万吨,咱们连钉子都得进口。同一年,鬼子把三八步枪、九二步兵炮、七五野炮全配到大队,子弹按兵工厂三班倒;我们这边,汉阳造枪管比日本国内电线杆还老,子弹靠四川土铜壳,打两发就卡壳。
更狠的是人。小鬼子小学六年级就扛木头枪练匍匐,中学课本里夹着“靖国神社门票”,二十岁入伍,两年兵役先跑三千公尺再练刺枪,一天下来背心能拧三盆水。武士道那一套不是电影口号,是每天吃饭前的必修课:活着回来不算本事,战死才算“对得起天皇”。
可别被“精日”带节奏。鬼子越狠,输得越惨。1940年后,华北方面军二十万人撒在五十万平方公里,平均每两公里一个岗楼,一出门就挨黑枪。八路军不打正面,专掀铁轨,一晚上拆两公里,早上鬼子只好推着火车头追。最惨的时候,运城守备队吃稀饭掺树皮,炮弹省着打,三八子弹回收再装药——工业国?先顾肚子吧。
这边也穷,但穷有穷办法。新四军把迫击炮改成平射,一炮掀碉堡;老百姓把纺车搬到地道口,纺一斤线换五发子弹,妇女一晚上能换鬼子一条命。到1944年,冈村宁次在日记里写:“每前进一公里,后方就冒出一千个游击队。”——再先进的师团,也得靠卡车运饭,卡车轮子一转,八路就瞄油箱。
说到底,仗是人打的。鬼子一个师团再硬,也扛不过四万万人的持久战。钢铁能造炮,造不出民心;子弹能穿墙,穿不透地洞。台儿庄翻白眼的老兵后来笑着补一句:“他炮多,我命多,看谁先熬死谁。”——果真,三年后,日本投降书摆到面前,钢多那拨人先签了字。
来源:草原间欢跳的小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