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一所小学里的“长白山人参”大课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7 23:19 1

摘要:钟灵毓秀的长白山珍宝无数,最有代表性的要数“长白山三宝”——人参、矿泉、松花砚。中国人都知道人参是好东西,全世界最好的人参就在长白山。人民大会堂吉林厅珍藏了一株160年的长白山“野山参王”。吉林人参产业正走在高质量发展的路上,去年综合产值突破800亿元,“百草

钟灵毓秀的长白山珍宝无数,最有代表性的要数“长白山三宝”——人参、矿泉、松花砚。中国人都知道人参是好东西,全世界最好的人参就在长白山。人民大会堂吉林厅珍藏了一株160年的长白山“野山参王”。吉林人参产业正走在高质量发展的路上,去年综合产值突破800亿元,“百草之王”的千年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11月14日,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展示了语文、数学、科学、美术四节研究课,把长白山人参的地方资源非常巧妙地融入了小学生的课堂。学生们围绕文学世界里的人参、科学世界里的人参、艺术世界里的人参展开探究性学习。

来自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16个省份的高校学者,吉林省教育学院、吉林省教育学会、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等单位的领导,北京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光明日报《教育家》杂志社,省内外小学校长等汇聚一堂,聚焦讨论如何能把一个地方的文化、科技等优势资源活化为学生学习的学材,促进学生更高质量地学习。

在语文学科,老师巧妙地将“人参娃娃”“人参姑娘”等古老传说融入中国民间故事的学习,引导孩子们体会其中对真善美的追求与向往;数学学科在学习统计图时,引入了人参出口量、产值等数据,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东北人参产业巨大的市场空间;科学课中,通过将人参生长的黑土与云南红土、陕西黄土等土壤进行对比实验,探究了植物与土壤的关系,进一步理解了长白山人参为什么是世界上最高品质的人参;美术课上,老师引导孩子们创作以人参为主题的儿童水墨画,在笔墨丹青间,感受人参中所蕴含的人“参”如意、百草之王等文化寓意。

“一棵吉林人参,不再只是药材,而是化身为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优质学材。这种把地方资源要素嵌入国家课程的做法,在孩子心田播种的不仅仅是知识的种子。因为,知识的营养元素表里富含着对家乡吉林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和责任感。”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王廷波校长说。

学校为学生在开放走廊开辟了种植人参的专门区域。在吉林农业大学人参专班专家指导下,孩子们种植的人参已经发芽。“这种劳动活动我特别喜欢,我见过姥姥用人参炖过鸡汤,但从来没见过人参是怎么生长出来的。这简直是太奇妙的人生体验了。我非常自豪长白山人参是世界上品质最高的人参。”四年二班的张同学说。

将人参元素合理地嵌入国家课程,是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多年来探索将吉林省的地方资源系统嵌入国家课程,实现国家课程在地方高质量实施的一个缩影。吉林是国家重要老工业基地和农业大省、科教大省,新中国第一辆汽车、第一列铁路客车、第一块合成橡胶、第一袋化肥等等都诞生于此。吉林是一片英雄的土地,是东北抗日联军创建地、东北解放战争发起地、抗美援朝后援地,是新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新中国电影事业的摇篮、中国人民航空事业的摇篮。近些年,东北师大附小以学校为圆心、以地方为主体,以资源为纽带,尝试系统化地把这些吉林省地方资源嵌入国家课程,为学生提供更高品质的学习,作出了对其他学校非常有参考意义的探索。以东北师大附小为牵头单位成立的全国“在地化”课程研究共同体,吸纳了来自全国21个省份的393所小学参与其中,非常好地发挥了吉林教育的辐射作用。(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来源:中国吉林网

来源:吉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