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11月14日,广州——11月11日-14日,由亚洲实施科学学会(筹)(Asian Society for Implementation Science,ASIS)、全球实施科学学会(Global Implementation Society,GIS)
2025年11月14日,广州——11月11日-14日,由亚洲实施科学学会(筹)(Asian Society for Implementation Science,ASIS)、全球实施科学学会(Global Implementation Society,GIS)共同主办的2025亚洲实施科学大会(2025 Asian Conference on Implementation Science, 2025 ACIS)在南方医科大学(广州校区)成功举行。
大会主题为“推进亚洲实施科学:为50亿人架起研究和健康的桥梁”, 大会围绕全球需求与影响、中低收入国家能力建设、中国本土图景、前沿研究设计、AI与循证落地、以及“变革到底怎样发生”等核心议题,汇聚了来自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及大洋洲等36个国家和地区的824位代表,就HIV、慢病、数字健康、人工智能与方法学等领域的实施科学前沿开展深入交流。
在大会一系列丰富多元的专题中,由辉瑞中国支持、聚焦中国县域实践的专场——“中国县域实施科学:架起肺癌与特应性皮炎诊疗证据与实践的桥梁”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成为本次实施科学展示县域“真实世界”实施科学应用的一个重要窗口。
该专场由大会科学委员会主席昆山杜克大学阎丽静教授担任主持,来自安徽省临泉县人民医院的韦俊平副院长、湖北省荆州市中心医院的孙毅教授分别汇报了如何在县域情境中运用实施科学方法优化肺癌多学科诊疗路径、推进皮肤科常见病诊疗规范落地。随后,专场主席与韦俊平副院长、孙毅教授以及来自安徽省定远县总医院的章余留副院长、和江苏省仪征市人民医院的曹胜新主任围绕在县域情境下系统开展实施科学实践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聚焦“医学研究向临床实践转化”,探索在真实世界中缩小“循证指南”与“日常诊疗”之间差距的中国路径。
战略锚点:以“中国智慧”驱动亚洲健康治理效能升级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进入攻坚期,实施科学作为连接医学创新与基层需求的跨学科领域,正成为助力健康中国战略推进、赋能亚洲健康治理的重要力量。
大会主席、南方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徐东教授指出,实施科学是“医学证据转化的核心引擎,聚焦‘研究成果闲置、基层需求难满足’的痛点。” 中国县域医疗已沉淀出可借鉴的“中国经验”。徐东教授特别指出:“我们未照搬国际模式,而是针对县域实际优化方案。例如,针对肺癌多学科诊疗路径不适配县域的问题,通过实施科学梳理障碍、匹配策略,形成贴合县域资源的路径;面对县域肺癌患者随访超两年不足50%的困境,结合AI智能工作流将指南转化为数字化路径,推动肿瘤患者慢病化管理,这些实践为亚洲国家提供参考样本。”
实施科学下沉需直面县域医疗挑战:服务对象分散、疾病谱以慢病为主、支付能力弱;学科不全、设备落后;人才短缺流失;转诊“上转易下转难”;财政保障有限、医保压力大、公卫任务重。对此,徐东教授指出破局抓手:“以标准化培训筑牢人才基础,以需求、资源、政策为导向发力,以大数据信息化提升效能。”
临床落地:以实施科学破解基层诊疗“执行偏差”
基层皮肤科诊疗规范落地长期面临理念与实践脱节。以特应性皮炎为例,虽有成熟评估体系,但因基层人才短缺、标准掌握不一,规范化实施率低,指南推动效果有限。荆州市中心医院皮肤科主任孙毅教授直言:“问题集中在诊断、用药、随访,诊断靠经验忽略量表,用药‘疗程不足’或生物制剂‘剂量不准’,随访‘一锤子买卖’,导致患者病情反复。”
破解困局的关键在孙毅教授参与的PADDLE科研项目里可以看到答案。该项目让他理解实施科学的核心,针对基层痛点精准干预。团队通过问卷调研、循证研讨及德尔菲法,开发出基层简化评估工具,将复杂诊断标准转化为易操作流程,效果优于传统培训。
“实施科学先找症结再给方案,”孙毅教授补充,“我们用实施性研究框架找出‘看不懂指南’‘怕麻烦’的问题,再用常态化过程理论将规范转化为‘工作习惯’,基层医生无需额外负担即可落实。”
目前实施科学在基层推广仍有认知阻力,部分医务工作者未意识到其价值,需分层培训并投入更多沟通成本。孙毅教授期待企业持续搭建学术平台,让更多人认识到实施科学是提升诊疗能力、改善患者获益的实用工具。
医学领航:以“三位一体”战略与全球视野推动实施科学落地
中国医疗体系从“解决药品可及性”向“追求高质量服务”转型,实施科学正从理念引入迈向实践深化。虽学术界与部分企业关注其价值,但系统性方法论、跨学科机制及本土化场景,仍需多方协同构建。
辉瑞中国副总裁、辉瑞中国首席医学事务官曹峻洋强调:“实施科学是医疗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让创新疗法在真实世界中正确、公平、高效使用,是提供优质高效医疗服务的重要课题,而实施科学正是其关键工具”。他认为,药物研发价值需转化为患者获益才算完整,“再前沿的分子创新,若落地受阻无法触达基层,也难以释放其真正潜力”。因此,辉瑞,积极联合各方推动行业共建,在多个治疗领域积累可复制案例,为实施科学的系统化发展提供更好的基础条件。
这一战略契合辉瑞“根植中国、服务全球”的2030愿景,实施科学,也可能成为连接中国实践与全球需求的桥梁。曹峻洋指出,以县域肿瘤规范化诊疗为例,目前可以看到的“省级质控层面着手,针对性完善相关指标,再配合以垂直督导、定期回顾”的模式,很可能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医疗质量服务质量落地提供重点要的参考价值。
实施科学在此过程中扮演“翻译器”的角色,“将具体场景的成功干预,解构为患者分层、转诊阈值等通用要素,再通过本地化适配嵌入不同的诊疗路径或场景。”曹峻洋补充,这与“科学致胜”一致:“这样输出的是基于科学证据的系统方案,科学不仅限于分子层面的证据,更体现在让创新疗法有效服务于民的落地实施上,这是企业助力医疗高质量发展的完整路径。”
产业协同:以“科学致胜”赋能县域医疗体系升级
县域医疗是“健康中国”“大病不出县”的核心载体。在国家医疗战略的持续指引下,辉瑞多年来始终与中国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同频共振,将县域医疗市场视为核心战略方向,通过“质控建设、医联体下沉、人才提升”三维路径注入动能。
辉瑞中国广阔市场事业部总经理张建辉表示:“围绕基层重大疾病、危急重症和常见病等领域,辉瑞积极和有关政府部门及医疗机构开展创新合作,开展市县一体化肿瘤防治中心、紧密型肿瘤专科联盟、重症医学中心、特应性皮炎达标门诊等项目平台,旨在满足县域患者需求,通过全链条协同,让县域患者在当地享受与核心城市同质的诊疗服务。”在肿瘤领域,辉瑞与国家癌症中心、省级质控中心合作搭建四级质控体系,已协助成立11个省级肿瘤质控专家委员会(肺癌覆盖16省、肾细胞癌9省);通过“专项质控+数据平台实时质控”推进肺癌、肾癌及乳腺癌诊疗规范化;支持医联体临床中心建设,目前260个县域中110个已建肿瘤防治中心,2025年底计划将示范中心从28个增至150个。
在重症、皮肤科领域,依托“千县增辉”计划,辉瑞通过数字化平台和质控体系推动项目下沉;针对人才短板,联合机构培训约2000名肿瘤医护、1000名抗感染医护,培育57名县域质控讲师,筑牢县域诊疗“软实力”。
数字化是县域赋能关键抓手,通过“能力培训+流程质控”双路径提升同质化。在线培训借助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癌症中心项目,覆盖超3000名基层医护;与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共建的CDSS质控系统,计划支持10家医院实时质控试点,目前肺癌领域完成13省18场1000人培训,肾癌领域完成13省81家医院标准化MDT建设。
“基层对数字化工具接受度远超预期,”张建辉补充,“数字化工具对于打破地理隔阂、实现‘同质化诊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深刻改变了知识传递和诊疗协作的模式。这些工具让质控标准具象化、流程化,降低操作门槛且提升效率,已成为日常诊疗重要辅助。”辉瑞的实践正推动县域医疗从“能看病”向“看好病”转变,让“大病不出县”落地,为健康中国提供产业支撑。
2025ACIS以“高端对话+实践落地”呈现实施科学服务健康中国的路径。实施科学需政企校医协同发力,未来随着健康中国战略推进,产业力量将为实施科学落地提供更坚实支撑,共促亚洲50亿人健康福祉升级。
来源:首席健康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