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死!当代人的消费观念:已财富自由?想不买什么就不买什么!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1-18 00:32 1

摘要:“差104万就能在北京买厕所”——凌晨一点,这条弹幕从手机屏里蹦出来,像一记闷棍敲在合租屋的上下铺上。

“差104万就能在北京买厕所”——凌晨一点,这条弹幕从手机屏里蹦出来,像一记闷棍敲在合租屋的上下铺上。

发弹幕的人刚把简历投到第37家公司,HR已读不回,他顺手把外卖袋折成四折,垫在泡面碗底下,怕烫坏那张花了9块9买的折叠桌。

就在同一秒,小红书后台给他推了第18条“假装在瑞士”的笔记:滤镜雪山、塑料奶酪锅、9块9包邮的阿尔卑斯背景布。

他点了个赞,算法立刻塞给他“电子布洛芬”大礼包——0元环游世界、2元实现草莓自由、5毛拿下海景房。

屏幕左下角,他的账户余额显示3.84元,够买半包方便面,不够买一包感冒灵。

他把这3.84截屏,发到群里,配文:新型财富自由,离破产只差一个馒头。

群里瞬间刷屏“同款”“+1”,没人问破产之后怎么办,大家像接力赛一样把焦虑折成梗,折得越小,越能塞进24小时不关机的大脑。

为什么要把“差104万”挂嘴边?

因为说“差104万”比说“我失业”更安全。

失业率21.3%写在纸面上只是灰度数字,讲出口就成了烫手山芋。

把数字拆成段子,数字就失去重量,变成可以踩在脚下的砖,一块一块垒成防护墙。

墙外是HR已读不回,墙内是“只差104万”的集体狂欢。

狂欢的代价是:你得不停生产更离谱的梗,让听的人忘记你其实连下月房租都没着落。

于是有人升级玩法:两天吃一个馒头,一天喝三升公司免费纯净水,省下的19块8毛4被截图存进“赛博存折”,配文“今日收益+19.84%,跑赢沪深300”。

屏幕另一端,3000个陌生人点赞,算法把这条内容推上热门,流量折现成2块3毛7,够买第二包方便面。

年轻人用19块8毛4买来3000个赞,换来0.7秒的存在感,再把存在感折成“跑赢大盘”的幻觉,幻觉堆叠成新的防护墙。

墙越垒越高,高到可以遮住“失业”两个大字。

有人把墙刷成雪山,假装在瑞士;有人把墙刷成马尔代夫,花5毛买一张海景窗贴,贴在出租屋发霉的墙角。2023年第三季度,小红书“假装在国外”笔记暴涨240%,不是旅游突然变便宜,而是“假装”比“到达”便宜太多。

一张背景布9块9,能用三个月,平均一天0.11元,比地铁票还低。0.11元买来“我在远方”的安全感,换来一次心跳减速,一次呼吸顺畅。

算法记录心跳曲线,下次在你血压飙升时精准投喂“电子布洛芬”,形成闭环。

闭环里,你每省下一笔真钱,就奖励自己一次假旅行;假旅行越多,越舍不得花真钱。

最后你躺在0.11元的海景房里,心甘情愿把工资卡余额锁进52周攒钱挑战,挑战失败还能收获一个新梗:破产版财务自由。68%的Z世代说愿意放弃品牌溢价,不是他们突然爱上极简,而是“放弃”本身成了品牌——“你看,我连品牌都不要,多酷”。

酷到连馒头都能拆成两天吃,酷到把失业叫“慢就业”,把打零工叫“数字游民”。

语言被重新编码,痛苦失去原名,变成可以上架的梗,流通速度越快,痛感贬值越厉害。

真正厉害的是,年轻人把“穷”拆成三六九等,再发勋章。

连续30天吃公司免费午餐,可以晋升“抠门王者”;把简历投满100家已读不回,就能解锁“人力资本黑洞”称号。

勋章系统让原本散落的失败有了进度条,进度条走到100%,系统弹出提示:是否分享战绩?

一键生成海报,附带“新型财富自由”金句,发到群里,又收割一轮点赞。

点赞折现不了房租,却能折成继续活下去的电量。

电量耗尽前,你刷到国家统计局的新数据:灵活就业占新增岗位35%。

你把截图甩进群里,配文“官方认证,灵活=自由”。

没人点破“灵活”背后没有社保、没有公积金、没有明天。

点破就玩不下去,玩不下去就得直面“差104万”的钢筋水泥,而水泥永远不会因为梗图降价。

于是游戏继续。

有人把“两天一个馒头”升级成“一天半一个馒头”,省下的0.33元存进“赛博基金”,基金收益用点赞计算,点赞破万就奖励自己一个真鸡蛋。

鸡蛋剥开那刻,他忽然想起失业补助金还没领,领完能买30个鸡蛋,够吃一个月。

念头一闪,他迅速把鸡蛋拍照加滤镜,配文“破产版高蛋白膳食”,发到小红书,收获2000赞。2000赞≈2元流量分成,刚好抵掉鸡蛋钱。

账户归零那一刻,他长舒一口气:今天又跑赢通胀。

通胀是什么?

他懒得查,只知道“跑赢”两个字听起来像赢,只要听起来像赢,就能盖住肚子叫的声音。

盖住的不止肚子,还有时间。

时间对失业者最残忍,别人周一到周五被会议切碎,他们的大块时间像没切开的蛋糕,一天啃一口,甜到发腻。

年轻人把蛋糕切成梗,一小时生产一个,24小时滚动更新,让时间看起来被切成任务,任务完成就有奖励。

奖励是“电子布洛芬”,是“假装在瑞士”,是“破产版自由”。

自由越破产,越需要更精致的包装,于是9块9的背景布升级成29的LED环灯,59的桌面加湿器,99的“白噪音”APP年费会员。

设备越买越多,余额越来越少,余额越少,越要生产更狠的梗:把洗发水兑水摇一摇,分出三瓶,命名“财富自由洗护套装”;把牙膏剪开抠干净,省出3毫升,截图打卡“牙膏极限挑战”。

挑战成功,群里发来贺电,贺电是下一场挑战的入场券。

入场券攒够100张,可以兑换一次“线下面试体验”,体验结束,HR说“等通知”,你回家把被拒经历剪成30秒短视频,上传抖音,收获50万播放,流量分成150元。150元刚好够交下月话费,话费到账短信像官方盖章:你还活着,还能继续玩。

游戏玩到这一步,已经没人记得最初只是想吃一顿饱饭。

饭量被梗稀释,饥饿被重新定义,重新定义的饥饿叫“低欲望”,叫“反向消费”,叫“抠门经济学”。

经济学课本里没写,老师没教,年轻人无师自通,把19块8毛4的日收益算成复利模型,模型终点是“104万缺口”自动消失。

缺口消失那天,他们打算在9块9的背景布前开直播,直播标题就叫《我用三年梗图攒下北京厕所》。

直播能不能火不重要,重要的是标题必须带“厕所”,带“104万”,带“梗图”,算法才能识别,才能把同样迷路的人引进直播间,一起把焦虑折成新的梗,循环到下一轮。

循环的终点在哪里?

没人敢想。

想太多,墙会塌,墙塌了就得看见真实余额,看见真实余额就会听见肚子叫,听见肚子叫就会想起失业补助、想起社保断缴、想起房东催租。

所以最好的方式是继续刷,继续省,继续假装。

假装到连自己都相信:两天一个馒头不是穷,是自律;差104万不是绝望,是目标;电子布洛芬不是麻醉,是解药。

解药越吃越甜,甜到忘记药厂就是你自己,原料就是你的时间、你的健康、你本该拿来面试、本该学门手艺的下午三点。

三点钟,你关掉闹钟,把最后一口馒头撕成两半,一半蘸水吞下,一半拍照发群,配文“今日份碳水摄入完成”。

群里齐刷刷回复“瑞思拜”,你滑动屏幕,看见下一个挑战:30天不用电,挑战成功奖励“赛博生存大师”称号。

你抬头看灯,灯还亮着,电费余额11.2元,够用到月底。

你伸手关灯,房间瞬间黑成一块幕布,幕布上跳出白色字体:是否开始挑战?

你点下“确认”,屏幕的光照在脸上,像最后一盏路灯。

路灯下,你想起国家统计局还有一行小字:灵活就业人数持续增长。

增长背后,社保缴纳率不足三成。

三成是多少?

你懒得算,反正算法会帮你算好,会告诉你只要继续省下去,104万就能缩短成103.9999万。

小数点后面多一个9,你就多一次心跳,多一次转发,多一次“新型财富自由”的新梗。

梗会用完吗?

不会,因为焦虑会升级,升级成更锋利的形状。

今天吃馒头,明天啃土豆,后天喝西北风,风也能取名叫“0卡代餐”。

只要取名够快,现实就追不上你。

追上那天,你或许真的攒到104万,或许还差1块,但没关系,到时候你会写下新的段子:差1块就能买下厕所,结果厕所涨价到105万。

段子发出,群里依旧“+1”,依旧“同款”,依旧“电子布洛芬来一颗”。

你看着滚动屏幕,忽然想问:如果我们把同样的时间拿去学写代码、学修空调、学做蛋糕,是不是早就挣到104万?

问题刚冒头,你立刻甩个表情包盖住,表情包写着“别想太多,想多会秃”。

秃头比失业更直观,更吓人,于是你继续刷,继续省,继续把人生拆成0.11元的背景布。

背景布外面,真实雪山还在那里,真实厕所也还在那里。

雪山门票2000,厕所房价104万,你离它们从没更近,只是离0.11元的滤镜越来越近。

近到某天你照镜子,发现镜子里的人已经认不出没有滤镜的世界。

那一刻,你会不会把攒了五年的104万截图撕碎,对自己说:其实我可以不玩这个游戏?

会不会关掉手机,走出屋子,去面试那份月薪5000、有社保、有公积金、被群友嘲笑“不够自由”的工作?

会不会在第一个发薪日,不再买9块9的背景布,而是走进超市,用正价买一袋20元的大米,回家蒸一锅真正的白米饭,然后坐下来,好好吃一口,不拍照,不发群,只让米香在口腔里停留三秒?

三秒够你想起饥饿原本的名字,想起自由原本的重量,想起“财富”两个字本来就应该能换来一顿不慌的饱饭,而不是换成104万个0.11元的梗。

你会吗?

还是明天继续挑战“一天半一个馒头”?

屏幕那头的你,现在就把这篇文章转发到群里,配文“新型财富自由太真实了”,然后等着点赞提醒一声接一声,像心跳,像倒计时。

倒计时结束,你抬头看灯,灯还亮着,电费还剩11.2元。

你会关掉灯,还是关掉游戏?

或者,你敢不敢把那句“我也可以不玩”打在公屏上,让所有人看见,让算法也看见,让0.11元的循环在这里断一次电?

敢不敢,就在现在?

来源:好学孔雀fQKsH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