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次重庆动物园熊猫馆的升级改造,不仅仅是一次普通的场馆翻新,更是一场以“科技与人文共融”为核心的全面提升。
这次重庆动物园熊猫馆的升级改造,不仅仅是一次普通的场馆翻新,更是一场以“科技与人文共融”为核心的全面提升。
在过去的40天里,动物园引进了全球领先的德国智能新风系统,让熊猫们的生活环境变得更安全、更舒适。
这个系统的亮点在于,它可以根据熊猫的体感自动调节室内温湿度,还能有效过滤空气中的PM2.5,确保空气质量始终处于最优水平。
你或许会好奇,为什么空气质量如此重要?
其实,熊猫的呼吸系统非常敏感,尤其在换毛、健康状况不佳时,对空气质量的要求更高。
此次采用的智能新风系统,将空气净化水平提升到国内少见的高度,为熊猫创造了一个类似于它们在自然栖息地的环境,也体现了动物园对动物福利的用心。
在动物的调整迁移方面,三喜搬进了“会客厅”,这个区域经过特别设计,既保证了熊猫的隐私,又方便专家进行观察和互动。
渝可则入住了201院,与三喜相邻,利于它们的社交和适应。
莽仔和莽小五暂时在非展示区休养,有专业兽医和饲养员全天候照料,确保它们的健康恢复。
此外,渝可和妹妹渝爱实现“隔院相望”的安置,既确保了远距离的社交刺激,又控制了可能的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渝爱也呈现出积极变化。
早前因脱毛而休养的它,经过科学调控和细心护理,目前已长出3厘米的新毛,并正进行行为训练,为改造后重新亮相做准备。
这个康复过程,充分展示了现代动物管理的科技力量和细节关怀。
除了动物内部的升级,动物园还增加了不少硬件设施。
仿生岩石攀爬架、循环水系和多达10种新竹投喂点的设置,旨在模仿熊猫的自然生态,让它们在馆内也能“动起来”、“玩耍”。
特别是在201和202院之间,新增了一条熊猫交流通道,让渝可和三喜能够在饲养员的监控下短暂互动,这不仅提升了动物的互动体验,也丰富了它们的社交生活。
对于游客来说,这次升级带来了更直观、更高科技的体验。
新增的4K实时直播屏幕和AR讲解设备,让游客不用走到每只熊猫的身边,也能实时看到它们的健康状况和活动轨迹。
这种“智慧化”观展方式,打破了传统的距离感,也使观众更贴近熊猫的生活,感受到它们的真实状态。
从整体来看,这次重庆动物园的改造,体现了“以动物福利为核心,融合科技创新,提升游客体验”的理念。
所有工程都强调“不影响熊猫的正常生活”,预计11月中旬重新开放时,将是一个更环保、更智能、更有人情味的熊猫馆。
总结一下,这次升级不只是“翻新”,它是在用科技赋能动物园管理,用感情关怀每一只熊猫,同时也在为游客带来更深层次的体验。
未来,随着智慧化设备的持续引入,动物园将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动物福祉和公众教育”的典范。
我们可以期待,这样的创新不仅仅局限在重庆,也会成为全国乃至全球动物园未来的趋势。
科学保障了动物的生活质量,技术带来了更丰富的互动体验,这样的融合,正是现代动物园追求的理想模式。
来源:小周的科学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