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又一短剧基地诞生 蓝田县焦岱镇打造佘家湾影视文旅融合示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8 00:02 1

摘要:你知道吗,现在乡村振兴不光是种地盖房子,到了蓝田焦岱,短视频和影视基地正把老村庄变成“大片工厂”。

你知道吗,现在乡村振兴不光是种地盖房子,到了蓝田焦岱,短视频和影视基地正把老村庄变成“大片工厂”。

这儿,不只看得见古老的尘封,还能体验到科技带来的新鲜感,真是“乡村+科技”的奇妙融合。

说到佘家湾,别小看这个不起眼的地方。

它最近可是大动作频频。12月8日,第一部乡村振兴题材的短剧《秦岭人家》正式开拍,全部用上基地里的老场景,又请了50多名村民当群众演员,感觉像是让乡土故事现场直播。

这不是普通的拍戏,体现了“文化自信”和“乡村记忆”的结合,让人觉得村庄的美不仅仅是留在记忆里,而是真正可以被“搬上屏幕”。

更厉害的是,去年底省里给了800万专项资金,搞起了2000㎡的数字影棚。

虚拟现实(XR)技术加LED屏,让拍历史场景不再是梦。

等到六月份建成,这个影棚能让拍戏效率提升至少40%,农村影视创作渐渐走上了“高科技”道路,不再是单纯的“拍摄村”。

不仅如此,基地还发力“影视+研学”,3月推出“影视研学一日游”。

小学生可以自己体验微短剧拍摄,租年代服装,学胶片摄影。

开门迎客的第一月,带来了23批中小学研学团,周边农家乐的收入涨了35%,效果还真不错。

这种“边学边玩”的新模式,不光传承了乡土文化,也带动了乡村经济,既有文化担当,又能赚实实在在的钱。

整合来看,焦岱这个“小村庄”正变成“内容工厂”。30多个年代场景,已经吸引了30多个剧组,成了“天然取景地”。

未来,数字影棚、科技赋能、研学旅游,像三大支柱,撑起了“现代乡村影视产业链”。

更别说,这些节目和活动让本土村民变成人才,去年平均每人多赚了4200元,大家说,这叫“文化赋能+产业升级”。

这趋势别说,挺有意思的。

乡村不再是单纯的“老家”,而变成了创新的舞台。

科技让老村庄“焕新活力”,你说,这样的转变,才叫“真振兴”。

来源:淡定雪碧DYEyOar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