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汽车全球销量高达2432万辆,远远超过美日德三国的总和,领先优势超过595万辆;2025年10月,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51.6%成为多数派。这一数据无疑彰显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强大实力与蓬勃发展态势。
未来五年,赛力斯凭L3、L4智能汽车能否超越奔驰宝马奥迪及特斯拉?是碾压!
全球哪一家汽车制造商L3智能电动汽车率先进入“百万辆L3俱乐部”?答曰唯有赛力斯问界。将于2026年下半年实现目标。
任何一家中国华为ADS的友商以及特斯拉,进入“百万辆L3俱乐部”比赛力斯晚1.5-2年,这就是代差优势。
在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上半场与智能化下半场的大浪潮中,中国车企正以令人惊叹的速度重塑行业新格局。
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汽车全球销量高达2432万辆,远远超过美日德三国的总和,领先优势超过595万辆;2025年10月,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51.6%成为多数派。这一数据无疑彰显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强大实力与蓬勃发展态势。
然而,市场却呈现出一种矛盾的现象:尽管销量数据十分亮眼,国内头部车企的股价却出现了集体回调。其中,赛力斯在港股上市首日便遭遇破发,股价从131.5港元一路跌至109港元,今天回升至120.1港元,这一情况引发了市场的广泛焦虑。但深入剖析后不难发现,这种短期的市场波动,恰恰掩盖了中国车企,尤其是赛力斯,在技术、战略和全球化布局等方面所蕴含的长期价值。
未来五年,随着搭载华为ADS 4 / ADS 5 / ADS 6的L3、L4级智能驾驶技术的日益成熟与广泛应用,赛力斯极有可能在高端市场实现对奔驰、宝马、奥迪及特斯拉的全面超越。
1、外资唱空:误判背后的市场情绪波澜
赛力斯股价承压的直接导火索是花旗银行发布的唱空报告。该报告将赛力斯A股目标价大幅下调22%,并给出了三大理由:增程技术落后、车型周期老化以及面临比亚迪和吉利的激烈竞争。然而,仔细审视这些观点,会发现它们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偏差。
首先,增程技术已然成为中国市场的主流选择。年末新推出的增程车型纯电续航里程能力已达450公里,这一优势吸引了众多原本专注于纯电领域的车企纷纷布局增程市场,小米、小鹏等便是典型代表。赛力斯的核心优势并非仅仅局限于行业领先的增程技术,其领先的智能驾驶系统才是关键所在。问界车型的辅助驾驶功能在复杂路况中展现出了高度的成熟度,为L3、L4级技术的落地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问界超过85万辆保有量车型,其30亿公里辅助驾驶里程和避免200多万次碰撞,是中国L3商用高价值的数据支撑。
华为乾崑辅助驾驶活跃用户数超过95%,是特斯拉活跃度的8-9倍。华为乾崑2000万次车位到车位累计次数,同样是华为ADS L,3规模商用的基石。
其次,花旗对车型周期的判断明显未能跟上中国车企的快速迭代步伐。问界M8 上市200天交付量突破了12万台,;问界M9 2025款是纯电和增程一体化的第二代车型,领先21个销冠,交付量突破25万辆,BBA落后问界M9三年左右;三年磨砺一剑的问界M7 2026款首次破局老款增程,纯电和增程一体化上市,上市次月下线2万辆;2026年,问界还将推出M9非凡大师版本和问界M6,2027年,问界轿车、硬派越野和MPV都将上市。赛力斯通过快速的产品更新和OTA升级,在全球范围内展现出了极高的市场敏捷性,能够迅速响应市场需求变化,推出符合消费者期待的新车型。
三是问界面临比亚迪和吉利竞争。实际上,30-60万元区间,比亚迪和吉利基本无力撼动产品力更加领先的问界三款SUV。
此外,花旗过往曾有唱空阿里、民生银行后低价买入的先例,其此次报告的动机值得深入质疑。市场情绪的波动也受到A股与港股估值差异的影响。通常情况下,港股估值较A股低10% - 30%,而量化交易的普及进一步加速了A+H股的联动效应。赛力斯的股东结构以国内政府基金、产业链企业和经销商为主,外资在未能充分看清其长期商业模式之前,往往不愿轻易入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股价的短期波动。
2、利润换发展:战略投入背后的长远考量
市场对车企利润波动的担忧,本质上是对其战略意图的误读。以比亚迪为例,其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7.55%,但同期研发投入却高达437亿元,这充分体现了比亚迪为提升长期竞争力而做出的主动选择。
赛力斯利润小幅下滑1.7%,主要原因是营销与渠道费用同比增加14.45%,同样也是“利润换发展”战略的体现。
下半年以来,国内反内卷政策的落地促使行业监管方向发生转变,从以往的价格战逐渐转向注重产品质量与渠道建设。赛力斯坚持不降价策略,其旗舰车型仍需排队购买,这一现象清晰地表明市场需求旺盛,并非产能过剩。在渠道建设方面,赛力斯取得了显著成果,其商圈门店数量达到竞品的两三倍,原BBA经销商纷纷转型为AITO门店。国内最大豪华车经销商中升集团战略加盟赛力斯,一次性改造50家大型门店,并采购1000台M9专供BBA车主代步,进一步巩固了赛力斯的渠道壁垒,为其产品的销售和市场拓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3、技术护城河:从一体化压铸、厂中厂到智能驾驶的全面突破
赛力斯的长期竞争力建立在坚实的技术积累之上。其一体化压铸技术堪称行业典范,能够实现30秒压铸一辆车,这一高效的生产技术需要单款车型年销10万辆来支撑。该技术不仅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还强化了模具适配性,加剧了行业的马太效应,使得赛力斯在生产制造环节具备了显著优势。
赛力斯“厂中厂”,无人化物流,100家世界级头部供应商都是华为与赛力斯过去3年甄选出的优质供应商。
过去三年,赛力斯通过政府垫资及技改,已经完成赛力斯超级工厂和凤凰超级工厂年60万产能,全球领先。两江智慧工厂将技改为年30万产能;占地2700亩、超过特斯拉上海工厂2倍的赛力斯超级工厂,三四期新建工厂,拓展能力虚位以待。
在智能化领域,赛力斯通过与华为的深度合作,快速推进L3、L4级智能驾驶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华为的全液冷兆瓦级充电方案为电动化普及提供了强大的基础设施支持,该方案可实现300度电池重卡15分钟充电至90%,大大缩短了充电时间,提高了车辆的使用效率。赛力斯的魔方平台和超级增程技术则进一步巩固了其技术护城河,使其在智能驾驶和增程技术方面形成了独特的技术优势。
赛力斯和华为是引望股东,所以,是华为最强合伙人。赛力斯也是华为跨界合作打造的样板间。
赛力斯将于2026年率先进入L3“百万俱乐部”。
未来五年,L3、L4级智能驾驶将成为赛力斯超越传统豪华品牌的关键因素。目前,中国车企在自动泊车、极速性能等方面已经处于全球领先地位,而赛力斯在感知算法、决策控制等核心领域的突破,使其能够在高端市场直接对标特斯拉和BBA。
4、全球化布局:海外扩张与生态构建的协同推进
赛力斯港股上市融资的主要用途是技术研发和海外扩张。公司计划在2026年前于欧洲、中东设立100家体验中心,并与华为合作建设覆盖海外80%高速公路干线的超充网络。这一布局得益于其母公司小康集团早期在70多个国家的市场积累,累计销量达50万辆。目前,赛力斯在印尼、匈牙利、墨西哥的工厂年产能已提升至40万辆,为问界品牌的海外落地提供了坚实的产能基础。
海外市场对于赛力斯而言,不仅是销量的新增长点,更是技术输出的重要场景。欧洲市场对低碳化和智能化的需求日益增长,赛力斯凭借其高端车型和完善的超充网络,有望在BBA的“主场”实现突破,打破传统豪华品牌在欧洲市场的垄断地位,树立中国汽车品牌的新形象。
5、估值修复与未来增长点:潜力无限的长期投资价值
当前,中国车企的市值普遍被低估。以比亚迪为例,其市值仅为特斯拉的十分之一,赛力斯的估值也低于国际同行。然而,随着技术优势的逐步显现和全球化布局的不断兑现,估值修复将是必然趋势。若赛力斯能够维持M7、M8、M9在30 - 60万高端市场的统治力,其A股2500亿市值对应100亿利润仅25倍PE,叠加股权价值,长期投资价值显著。
从宏观层面来看,A股站稳4000点与全球央行降息趋势为慢牛行情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汽车行业作为实体经济的核心领域,契合“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的政策导向,将成为长牛中后期的坚实支撑。
未来,汽车行业将经历电动化、智能化、低碳化三轮变革。
到2028年,反向充电、绿电交易等技术将取得突破,车企盈利渠道将进一步多元化。赛力斯在机器人、低碳领域的跨界布局,以及与北航等机构的合作,将为其打开新的增长空间,创造更多的发展机遇。
6、结语
短期股价回调是市场情绪与产业价值的一种背离现象。中国汽车产业的全球竞争力已经不可逆转,赛力斯通过构建技术护城河、进行战略投入和开展全球化布局,正逐步积累超越传统豪强的实力。
未来五年,随着L3、L4级智能驾驶技术的普及应用,赛力斯有望在高端市场重新定义竞争规则,成为全球汽车产业新秩序的塑造者。对于理性投资者而言,当下的市场低谷或许正是布局未来、获取长期收益的良机。让我们拭目以待赛力斯在未来的精彩表现,见证中国汽车品牌的崛起与辉煌。
来源:遥遥领先的M9和M60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