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30个交易日,股价13次创历史新高,思源电气(144.880,-4.24,-2.84%)(002028.SZ)成了资本市场上的明星。这家低调的民营电力设备龙头,为何成为了资本市场上的明星股?
近30个交易日,股价13次创历史新高,思源电气(144.880, -4.24, -2.84%)(002028.SZ)成了资本市场上的明星。这家低调的民营电力设备龙头,为何成为了资本市场上的明星股?
11月14日,思源电气股价早盘快速走高,创出当天最高价154.39元/股,以前复权价格来看,这也是公司上市以来的最高价,截至收盘公司股价回落至149.12元/股,市值为1165亿元。
随着股价大涨,身为公司实控人的董增平身家也水涨船高,根据胡润百富网,董增平的身家高达100亿元。
董增平为思源电气的核心创始人,他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同窗,在14平方米的实验室里创立了思源电气。“思源”二字取自母校“饮水思源”之意,从研发起步,到电网设备供应商,再转型为新能源解决方案提供商,32年深耕,董增平带领思源电气穿越周期,成长为电力行业“隐形冠军”。
思源电气股价大涨有着基本面支撑。近8年来,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持续增长,展现出高成长性。同时,公司海外业务表现亮眼,上半年营收占比增至33.68%,打开了想象空间。
从生存破局到豪赌GIS设备
1991年,21岁的董增平带着上海交通大学高电压专业背景,走进徐州矿务局供电处的地下配电室。昏暗的灯光下,频繁跳闸的进口设备让他记忆犹新,“一次煤矿井下供电故障,日本产避雷器监测仪完全失效,我们蹲在积水中抢修了数个小时。”这段基层经历让他敏锐捕捉到行业痛点。
两年后,带着“让国产电力设备站起来”的执念,董增平与陈邦栋等校友在上海交大一间14平方米的实验室里,凑齐6.2万元启动资金,注册成立上海思源电气有限公司。“思源”二字取自交大校训“饮水思源”,他在公司成立仪式上公开表示,“我们的根在技术,魂在报国,要让中国电网用上可靠的国产装备。”
创业初期的思源电气,面临着“三无”困境——无资金、无订单、无品牌。董增平带着团队挤在实验室改装的办公室里,白天骑着自行车跑电厂推销,晚上趴在课桌上研发。1994年,他们瞄准电力系统的共性难题——避雷器故障监测,成功研发出中国首台避雷器在线监测仪,打破了日本企业在该领域的垄断。但产品推广却遭遇闭门羹,彼时某电厂负责人直言,“民营企业的东西,敢用在高压设备上吗?”
为争取信任,董增平在电厂技术交流会上公开承诺免费试用3个月,出问题承担全部损失,包括因设备故障造成的停产损失。他带着技术员驻场监测,连续一个月睡在电厂控制室,最终用零故障的表现拿下第一笔订单。
1996年,思源电气推出XHK-I型消弧线圈自动调谐装置,将产品寿命从行业普遍的3年提升至10年,凭借这一核心突破,公司在电力监测领域站稳脚跟。
真正的考验在2000年到来,随着国家电网改造提速,电抗器市场需求激增,而该技术长期被日本东芝垄断,国内企业连样品都难以获取。董增平在管理层会议上力排众议,将全部利润投入研发,带领团队拆解进口设备。据悉,研发最艰难时,公司账户只剩数万元,发不出工资的董增平把个人房产抵押,换来周转资金。
2001年,国产首台干式空心电抗器研制成功,经国家电网测试,各项性能均达国际标准。此后三年,思源电抗器市占率快速跃升,彻底终结了外资垄断,他在行业峰会上感慨,“技术壁垒从来不是用来仰望的,而是用来打破的。”
2004年8月5日,思源电气在深交所上市,董增平迎来创业生涯的重要里程碑。但上市再遇考验,2005年电力设备原材料价格暴涨,同时ABB、西门子等国际巨头加大中国市场投入,思源电气毛利率从2004年的55.93%降至45.54%。
该怎么办?董增平在年度股东大会上提出“技术并购+自主研发”双轮战略。随后公司收购江苏如高高压扩充开关产品线,设立思源清能进军柔性输电领域,同时提升研发投入。2008年金融危机来袭,全球电力投资锐减,股东们集体要求砍掉耗资巨大的GIS(气体绝缘开关),但董增平再次力排众议,抵押房产继续进行研发。
这场“豪赌”在2012年迎来回报。思源电气220kV GIS设备成功中标国家电网重点项目。
从“监测设备供应商”到“高压设备龙头”的转型,董增平用了16年。
押注能源变革与全球化
思源电气紧随时代脉搏起舞。2016年,电力设备行业迎来产能过剩危机,思源电气营业收入降速。董增平敏锐察觉到新能源革命的浪潮即将来临,提出“从传统电力设备向新能源解决方案转型”的战略。
转型之路并不平坦,董增平每周亲自参与研发例会,要求每个技术路线必须提供备选方案,设立“失败光荣墙”。
2020年,股东会上有投资者直言“储能是烧钱无底洞”,董增平公开回应称,新能源革命是百年机遇,现在的投入是为未来十年铺路,短期亏损换的是长期生存权。
2023年,思源电气开始大力推进储能PACK生产线的建设,在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56.5亿元建设“思源储能及电力电子项目”,该项目涵盖了全自动储能PACK生产线、SVG系列产品等设备。2024年,公司又启动了另一项总投资10亿元的储能及电力电子相关项目,同样包含全自动储能PACK生产线,且该项目分两阶段购置64台(套)自动化产线,2024—2025年先投入33台(套),预计2025年底前释放2—3GWh的自产PACK产能,剩余31台(套)将在2026—2027年投入。
在押注新能源变革的同时,董增平明白全球化的重要性,思源电气大力开拓海外市场。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4年,海外市场为公司贡献的营业收入从12.01亿元增长至31.22亿元,营收占比也从16.28%增至20.2%。2025年上半年,公司来自海外市场的收入为28.6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33.68%,首次超过30%。
业绩面上,自2018年以来,思源电气的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持续双增。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8.27亿元,同比增长32.86%;归母净利润21.91亿元,同比增长46.94%。
在搏击全球市场、稳健经营的同时,二级市场上,2025年初,公司股价为72.2元/股,11月14日的收盘价为149.12元/股,年内股价实现翻倍,尤其是最近30个交易日,公司股价13次创出历史新高。目前,思源电气的市值高达1165亿元。
作为公司的创始人,董增平自2018年以来未减持过公司股份。根据胡润全球富豪榜,董增平目前的身家高达100亿元。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