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苦难行军”:朝鲜亲戚用泡菜款待我的背后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7 22:56 1

摘要:“25美元一块的巧克力,表弟媳拿在手里像捧着圣旨,连塑料纸都不敢撕,先对着灯光照,再凑到鼻尖闻,最后才用门牙轻轻磕下一角,含了整整三分钟。

“25美元一块的巧克力,表弟媳拿在手里像捧着圣旨,连塑料纸都不敢撕,先对着灯光照,再凑到鼻尖闻,最后才用门牙轻轻磕下一角,含了整整三分钟。

这一幕发生在2018年平壤“涉外餐厅”二楼包间,菜还没上齐,中国亲属带去的四块瑞士莲已经被分成了十六份。

表弟媳那份最小,她却把剩下的半块重新包好,塞进外套内袋,动作熟练得像在银行点钞。

五年后,Daily NK的脱北者调查告诉我们,平壤年轻人如今偷看韩剧、刷中国短视频,看到巧克力再也不会咽口水,可当年那块巧克力依旧像钉子一样钉在她的记忆里——不是味道,是价格:25美元,等于她做小学教师的哥哥一个半月工资。

为什么不敢吃?

因为吃了就再也没有了。

外汇商店里,同一款巧克力今天标价还是25美元,人民币160多块,朝鲜普通工人工资依旧折算下来每月不到5美元。2023年传音TECNO手机在柜台里排成一列,标价300到500美元,等于一个公务员不吃不喝攒三年。

手机能上网,却上不了朝鲜局域网外的世界,可年轻人还是攒钱买,买了再偷偷翻墙,原因简单:他们想知道巧克力之外还有什么味道。

那天婚礼的菜单写得很满:冷盘、热炒、汤、主食,实际端上来的是泡菜、杂粮饭、一小碟豆腐、几片午餐肉。

午餐肉摆在中国亲属面前,朝鲜亲戚没人伸筷子,不是客气,是真没吃过,怕一口下去露怯。

中国亲属把整盘肉推到中间,对方才拿筷子尖戳一小块,放在碗里拌饭,动作轻得像在拆炸弹。

饭后,中国姐姐掏出金项链给新娘戴上,全场安静得能听见项链扣“咔哒”一声。

新娘鞠躬,额头几乎贴到膝盖,那一刻没人提“精神富裕”,也没人念口号,大家只盯着金坠子晃来晃去,眼神跟着晃,心里在算账:一条项链顶平壤新房一平米。

新房就在“未来科学家大街”,2022年韩国统一部报告写得清楚,那一片亮闪闪的高层只分给科研人员、高级干部,普通人依旧挤在老楼,电梯三天两头停电,爬二十层是日常。

表弟分到的房子在十五层,电梯坏了两年,维修告示贴在门口,纸张已经发黄。

中国亲属提着行李箱上楼,中途歇了三回,表弟背着孩子,一手拎泡菜坛子,一口气没歇,不是不累,是不能歇,怕客人觉得“我们过得不好”。

进了屋,家具只有三件:折叠桌、人造革沙发、朝鲜产“蓝天”牌冰箱,压缩机声音像拖拉机。

中国妈妈小声说:“这冰箱我家1990年就淘汰了。

”声音再小,屋里人也听得见,表弟媳妇脸一下子涨红,赶紧把提前切好的苹果往上端,苹果皮没削,因为水果刀只有一把,切完肉不能再切水果,怕串味,更怕客人嫌。

晚上十点,婚礼结束,餐厅门口停着两辆出租车,一辆去酒店,一辆回表弟家。

中国亲属上车前塞给表弟一个信封,里面装着五百美元,表弟没推辞,双手接过,手指在信封上捏了又捏,厚度一清二楚。

车开出去二十米,他从后视镜看见表弟把信封递给媳妇,媳妇直接塞进胸罩,动作快得像变魔术。

第二天,中国亲属去外汇商店买矿泉水,看见表弟媳妇站在巧克力柜台前,手里攥着那张五百美元,攥得纸币中间起了两道白印,最终没买,转身去隔壁柜台买了一袋中国产奶粉,价格18美元。

奶粉写明了“1段”,是给初生儿的,她孩子已经三岁,还是买了,原因简单:奶粉可以给孩子补营养,巧克力只能甜嘴。

回国那天,平壤火车站广播放着《世上无所羡慕》,歌词唱“我们不需要金银财宝”,表弟一家在站台上挥手,新娘子脖子上的金项链没戴,换了一条红塑料绳编的假珍珠,怕车站检查。

火车开动,中国妈妈突然说:“我忘了把那条旧金链子留给她,回头寄来吧。

”姐姐没接话,只把手机里拍的婚礼视频往回翻,画面里新娘子低头一笑,金坠子正好滑进衣领,闪了一下,镜头结束。

五年过去,朝鲜外汇商店里多了传音手机、中国电压力锅、韩国面膜,价格依旧高得离谱。

脱北者说,平壤年轻人现在用中国手机看短视频,看到上海夜市一块巧克力只卖六块人民币,评论区里刷的全是“我们这边要25美元”,后面跟一排哭脸。

哭脸不能当饭吃,他们还是攒钱买手机,买了再翻墙,墙外的东西不一定买得起,先知道再说。

就像当年表弟媳把半块巧克力藏进内袋,藏的不是甜味,是念想:总有一天能痛快吃完整条,不用再分十六份。

今天,朝鲜科研人员住进亮闪闪的新楼,电梯依旧停电,普通人爬楼,他们也爬,区别只是爬得更高。

外汇商店里,300美元的智能手机摆得比巧克力显眼,年轻人盯着屏幕,眼睛放光,手指在玻璃上滑来滑去,像在摸一块永远吃不到的糖。

中国亲属再没去过朝鲜,却每年收到一封表弟手写信,信里从不提巧克力,只写“我们过得很好”,信纸是旧挂历裁的,背面印着2018年瑞士莲广告,巧克力黑得发亮。

姐姐每次看完就把信塞进抽屉,顺手从超市买一条六块钱的巧克力,掰一半吃掉,另一半放冰箱,等它过期,再扔。

同样是亲戚,有人住电梯常停的十五层,有人住一梯一户的商品房;有人把25美元当命,有人把六块钱当零花;有人把精神富裕挂嘴边,有人把物质充裕当日常。

差距不在巧克力,在能不能随时买,买了敢不敢一口气吃完。

朝鲜年轻人如今知道了价格差,却仍旧迈不过那道外汇商店的玻璃门;中国亲属迈得进门,却再也迈不回那场婚礼的拘谨。

两边都在爬楼,一边爬向看得见摸不着的手机,一边爬向吃一半扔一半的巧克力,楼梯永远差一层。

你说,再过五年,表弟媳妇会不会把整袋奶粉换成一整板巧克力,站在十五层窗口,当着全楼的面一块接一块咬碎?

来源:热闹蛋糕CEW8p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