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的深秋,我坐在自家果园的石凳上,手里摩挲着一个刚挖出来的地瓜,表皮带着泥土的湿润,暖烘烘的。夕阳把我的影子拉得很长,越过挂满红富士的果树,落在远处的田埂上。
楔子
2024年的深秋,我坐在自家果园的石凳上,手里摩挲着一个刚挖出来的地瓜,表皮带着泥土的湿润,暖烘烘的。夕阳把我的影子拉得很长,越过挂满红富士的果树,落在远处的田埂上。
一阵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恍惚间,我仿佛又回到了1974年的那个秋天。也是这样的傍晚,也是这样一片地瓜地,十五岁的我饿得眼冒金星,蜷缩在垄沟里,手里紧紧攥着一个还没完全成熟的地瓜,泥土糊满了脸颊和双手。身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我以为是队长带着人来抓我,吓得浑身发抖,几乎要瘫倒在地。
“不许动!”一个清脆的女声在我身后响起,带着几分稚气,却又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我慢慢转过身,看到一个穿着打补丁的蓝布褂子、梳着两条麻花辫的姑娘,手里拿着一根木棍,正警惕地看着我。她的眼睛很亮,像夜空中的星星,皮肤是健康的小麦色,脸上带着一丝红晕,正是队长李长山的女儿,春杏。
我当时吓得魂都没了,手里的地瓜“啪”地掉在地上,眼泪不受控制地涌了出来。我知道,偷集体的地瓜是大事,轻则被批斗,重则被送到公社劳教,我年迈的奶奶还在家等着我回去,我要是出了事,奶奶可怎么办?
我以为等待我的会是呵斥、告发,甚至是推搡。可没想到,春杏看了看我,又看了看地上的地瓜,眼神里的警惕渐渐变成了同情。她弯腰捡起地瓜,拍了拍上面的泥土,然后走到我面前,轻声说:“跟我回家。”
就是这四个字,像一道光,照亮了我灰暗绝望的少年时光。从那天起,我的人生轨迹彻底改变。那个1974年的秋天,那个饿得偷地瓜的少年,那个善良得让人心疼的姑娘,还有那片承载着苦难与温暖的土地,都深深镌刻在我的记忆里,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第一章 饿肚子的日子
1974年,我叫狗剩,大名王建国,十五岁。我们村叫王家坳,坐落在沂蒙山区的深处,是个穷得叮当响的地方。那时候,全国都在搞人民公社,集体劳动,按工分分配粮食。我们家劳动力少,我爹在我三岁的时候就因病去世了,我娘受不了穷,在我五岁那年跟一个跑单帮的货郎跑了,留下我和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
奶奶那时候已经六十多岁了,眼睛花,耳朵也背,干不了重活,只能在生产队里做点轻便的活计,比如捡麦穗、剥玉米,一天下来只能赚两个工分。我虽然只有十五岁,但也算是半个劳动力,跟着大人们一起下地,割麦、种玉米、刨地瓜,什么活都干,一天能赚四个工分。可就算这样,我们家的工分在村里也是最少的,分到的粮食自然也少得可怜。
每年秋收之后,生产队分粮,我们家只能分到几十斤玉米、十几斤红薯干,还有一点点小麦。这些粮食要支撑我们祖孙俩一年的生活,根本不够吃。尤其是到了春天和秋天,青黄不接的时候,家里的粮缸早就见了底,只能靠挖野菜、捋树叶充饥。
1974年的秋天,情况格外糟糕。夏天的时候,村里闹了蝗灾,玉米和谷子被蝗虫啃得七零八落,收成比往年减产了三成。到了秋收,分下来的粮食比往年更少。我和奶奶每天只能喝稀得能照见人影的玉米糊糊,里面加点野菜叶子,根本填不饱肚子。
那天早上,我揣着两个硬邦邦的红薯干,跟着生产队的人去地里刨地瓜。地瓜是集体的,种在村东头的一片坡地上,长得还算不错,藤蔓绿油油的,下面埋着一个个饱满的地瓜。看着那些地瓜,我肚子里的饥饿感像虫子一样啃噬着我,口水直流。
一整天,我都魂不守舍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地里的地瓜。中午休息的时候,别人都拿出自己带的干粮吃,我手里的红薯干早就吃完了,只能坐在田埂上,喝着从家里带来的凉水,肚子饿得咕咕叫。我看着旁边的人啃着玉米饼子,心里羡慕得不行,那种香味,现在想起来还觉得馋。
下午干活的时候,我实在撑不住了,头晕眼花,手脚发软,刨地瓜的锄头都快举不起来了。队长李长山看我不对劲,走到我身边,皱着眉头说:“狗剩,你要是实在不行,就先回家歇着吧,别硬撑着。”
我摇了摇头,说:“没事,队长,我能行。”我知道,我要是回家了,就少赚一个工分,家里的粮食就更少了。奶奶还在家等着我,我不能就这么回去。
好不容易熬到天黑,收工的哨子响了。大家都拖着疲惫的身体往家走,我却磨磨蹭蹭地落在了后面。看着空荡荡的地瓜地,只剩下被刨过的土坑和散落的藤蔓,我心里的一个念头越来越强烈——偷一个地瓜。
这个念头一冒出来,我就吓得浑身发抖。我知道,偷集体的东西是大罪。村里以前有个叫二柱子的,偷了生产队的半袋玉米,被发现后,拉到公社的批斗大会上批斗了三天,还被罚款,家里本来就穷,这下更是雪上加霜。
可肚子里的饥饿感实在太强烈了,那种前胸贴后背的滋味,让我什么都顾不上了。我想,就偷一个,就一个,回家给奶奶煮煮吃,让奶奶也能饱餐一顿。
我躲在一棵老槐树下,等所有人都走光了,才偷偷溜进地瓜地。天黑了,月亮还没出来,地里黑乎乎的,只能借着远处村里的灯光,隐约看到地瓜的藤蔓。我蹲在垄沟里,用手拼命地刨着泥土,泥土冰凉,硌得我的手生疼,但我顾不上这些,只想快点挖到地瓜。
终于,我的手碰到了一个硬硬的东西,我心里一喜,赶紧加快了速度。不一会儿,一个拳头大小的地瓜被我挖了出来,表皮带着泥土,还带着一丝温热。我把地瓜紧紧攥在手里,心里又紧张又兴奋,刚想站起来往家跑,身后就传来了脚步声,还有那个清脆的女声:“不许动!”
第二章 春杏
我转过身,看到了春杏。
春杏比我小一岁,今年十四岁,是队长李长山的独生女。她长得很精神,眼睛又大又亮,梳着两条粗粗的麻花辫,垂在肩膀上。她虽然是队长的女儿,但一点都不娇气,平时经常跟着她爹下地干活,割麦、种玉米、刨地瓜,什么活都能干,而且干得又快又好,一点不比男孩子差。
春杏在村里的名声很好,她善良、懂事,还特别热心肠。村里谁家有困难,她都会主动去帮忙。有一次,邻居家的小孩生病了,家里没人照看,春杏就主动留下来,给小孩喂水、喂药,照顾了一整天。还有一次,我奶奶上山挖野菜,不小心崴了脚,是春杏把我奶奶扶回家,还帮着我家挑了一担水。
我平时很少跟春杏说话,一方面是因为我自卑,觉得自己是个没爹没娘的孩子,配不上跟队长的女儿说话;另一方面是因为我怕别人说闲话,说我想攀高枝。但我心里一直很佩服春杏,觉得她是个好姑娘。
可现在,我被她抓了个正着,偷集体的地瓜,这可是天大的事。我吓得浑身发抖,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往下掉,嘴里不停地说:“春杏,我不是故意的,我实在太饿了,我奶奶也饿,我就想偷一个地瓜,给我奶奶煮煮吃……”
春杏手里拿着一根木棍,本来是想吓唬吓唬偷地瓜的人,可看到我这副样子,她手里的木棍慢慢放了下来。她走到我面前,蹲下身,借着远处的灯光,看清了我的脸。我的脸上糊满了泥土,头发乱糟糟的,衣服上满是补丁,还沾着泥土和草屑。
春杏的眼神里闪过一丝同情,她捡起我掉在地上的地瓜,用手拍了拍上面的泥土,然后看着我说:“狗剩哥,你饿坏了吧?”
我点了点头,哭得更厉害了:“春杏,我知道错了,我不该偷集体的地瓜,你别告发我好不好?我要是被抓了,我奶奶就没人照顾了。”
春杏沉默了一会儿,然后站起身,说:“跟我回家。”
我愣住了,以为自己听错了:“春杏,你……你说什么?”
“跟我回家。”春杏重复了一遍,语气很坚定,“我爹和我娘都在家,我跟他们说清楚,他们不会怪你的。”
我心里充满了疑惑和恐惧。我偷了集体的地瓜,春杏不仅不告发我,还要带我回家见她爹?她爹是队长,是管着全村人的,他要是知道我偷了地瓜,肯定会狠狠批评我,说不定还会把我送到公社去。
“春杏,我……我不敢去。”我摇着头,往后退了一步。
春杏看出了我的恐惧,她走到我身边,轻轻拉了拉我的胳膊,说:“狗剩哥,你别怕。我爹不是那种不讲理的人,他知道你家里困难。再说,你也是为了给奶奶找吃的,又不是故意偷东西。跟我走吧,总比你在这里害怕强。”
春杏的手很温暖,拉着我的胳膊,让我心里稍微安定了一些。我看着她真诚的眼神,知道她是真心想帮我。我想,反正已经被抓住了,逃也逃不掉,不如跟她回去,听天由命吧。
我点了点头,跟着春杏往她家走去。一路上,我心里七上八下的,像揣了一只兔子。春杏走在我旁边,手里拿着那个地瓜,偶尔会跟我说几句话,问我奶奶的身体怎么样,家里还有没有粮食。我低着头,小声地回答着,心里充满了感激和愧疚。
春杏家住在村中间,是一栋土坯房,比我家的房子宽敞多了,有三间屋,还有一个小院子。院子里种着几棵果树,还有一些蔬菜,看起来很整洁。
我们走进院子的时候,春杏的娘正在院子里喂鸡。她看到我们,笑着说:“杏儿,回来了?这位是……”
“娘,这是狗剩哥。”春杏说,然后把手里的地瓜递给她娘,“娘,你先把这个地瓜煮了,狗剩哥饿坏了。”
春杏的娘接过地瓜,看了看我,又看了看春杏,眼神里带着一丝疑惑,但还是点了点头,走进了厨房。
春杏带着我走进屋里,屋里的陈设很简单,一张桌子,几把椅子,还有一个土炕。队长李长山正坐在椅子上抽烟,看到我们进来,他放下手里的烟袋,皱着眉头说:“杏儿,这是怎么回事?狗剩怎么来了?”
春杏走到她爹面前,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包括我家里的困难,还有我偷地瓜是为了给奶奶吃。她说完后,看着她爹,说:“爹,狗剩哥不是故意偷东西的,他实在太饿了。你就原谅他这一次吧。”
李长山沉默了,他看着我,眼神很复杂。我吓得赶紧低下头,不敢看他,心里像敲鼓一样。我知道,他的一句话,就能决定我的命运。
过了一会儿,李长山叹了口气,说:“狗剩,我知道你家里困难。你奶奶年纪大了,你一个半大的孩子,撑起一个家,不容易。”
我抬起头,看着李长山,眼泪又涌了出来:“队长,我知道错了,我不该偷集体的地瓜,我以后再也不敢了。”
“知道错就好。”李长山说,“集体的东西,是大家的血汗,不能随便偷。这次就算了,下不为例。你要是实在困难,就跟我说,村里能帮的,一定会帮你。”
我连忙点头:“谢谢队长,谢谢队长。”
这时候,春杏的娘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地瓜走进来,放在桌子上:“狗剩,快吃吧,刚煮好的。”
地瓜的香味扑面而来,我肚子里的饥饿感更加强烈了。我看着那碗地瓜,又看了看李长山和春杏,不好意思动手。
“快吃吧,别客气。”春杏说,“你都饿坏了。”
我再也忍不住了,拿起地瓜,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地瓜又甜又糯,热乎乎的,顺着喉咙滑下去,暖烘烘的,我感觉全身都充满了力气。这是我这几个月来,吃得最饱、最香的一顿饭。
吃完地瓜,我心里的愧疚感越来越强烈。我站起身,对李长山和春杏的娘说:“队长,婶子,谢谢你们。我不能白吃你们的东西,我以后每天放学后来帮你们干活,劈柴、挑水、喂鸡,我什么都能干。”
李长山笑了笑:“不用了,狗剩。你家里还有奶奶要照顾,你还是早点回家吧。以后要是有什么困难,就跟我说。”
春杏说:“狗剩哥,我送你回家吧。”
我点了点头,跟着春杏走出了她家。一路上,我心里充满了感激。我知道,春杏和她爹娘都是好人,他们不仅没有告发我,还给我吃的,原谅了我。我在心里暗暗发誓,以后一定要好好做人,好好干活,报答他们的恩情。
第三章 蹭饭的日子
从那天起,我和春杏的关系变得亲近了很多。
春杏经常会偷偷给我带吃的,有时候是一个玉米饼子,有时候是几个红薯干,有时候是一把炒花生。她总是趁着没人的时候,把吃的塞给我,说:“狗剩哥,快吃吧,别让别人看见了。”
我知道,春杏家的粮食也不富裕,她给我带的这些吃的,都是她自己省下来的。我心里很过意不去,总是推辞,说:“春杏,不用了,我不饿,你自己吃吧。”
可春杏总是硬塞给我:“你别骗我了,我知道你家里没粮。快吃吧,吃饱了才能好好干活,才能照顾好奶奶。”
没办法,我只能收下。每次吃着春杏给我带的吃的,我心里都暖暖的,充满了感激。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干活,多赚工分,让奶奶和我都能吃饱饭,也能报答春杏和她家人的恩情。
有一次,我在地里干活的时候,不小心崴了脚,疼得站不起来。春杏看到了,赶紧跑过来,扶着我坐在田埂上,然后蹲下身,小心翼翼地给我揉着脚踝。她的手很轻,揉得很舒服,缓解了我不少疼痛。
“狗剩哥,疼不疼?”春杏抬头看着我,眼神里满是关切。
我摇了摇头:“不疼了,谢谢你,春杏。”
春杏说:“你这脚崴得不轻,肯定不能再干活了。我送你回家吧。”
说完,春杏扶着我,一瘸一拐地往家走。回到家,奶奶看到我崴了脚,急得不行。春杏安慰奶奶说:“奶奶,您别担心,狗剩哥的脚没事,休息几天就好了。我以后每天来帮您挑水、劈柴,照顾您。”
接下来的几天,春杏每天都会来我家,帮着挑水、劈柴、打扫院子,还会给我和奶奶带吃的。她还会帮奶奶洗衣服、做饭,把我家打理得井井有条。奶奶很喜欢春杏,经常拉着她的手说:“杏儿,你真是个好姑娘,比亲闺女还亲。”
春杏总是笑着说:“奶奶,您别这么说,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我看着春杏忙碌的身影,心里既感动又愧疚。我觉得自己太没用了,不仅不能照顾好奶奶,还要让春杏来照顾我们。我躺在床上,心里暗暗发誓,等我的脚好了,一定要更加努力地干活,让奶奶和春杏都能过上好日子。
几天后,我的脚好了,又能下地干活了。我每天都拼命地干活,不管是割麦、种玉米,还是刨地瓜、摘棉花,我都抢着干最累、最苦的活。我的工分也越来越多,从原来的四个工分,涨到了五个,有时候甚至能拿到六个工分。
秋收结束后,生产队分粮,我们家分到的粮食比往年多了不少,有一百多斤玉米,三十多斤红薯干,还有二十多斤小麦。看着满满的粮缸,奶奶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我心里也踏实多了。
虽然家里的粮食够吃了,但春杏还是会偶尔给我带吃的。有时候,她会邀请我去她家吃饭。刚开始,我不好意思去,觉得总是麻烦他们不好。可春杏总是说:“狗剩哥,你别客气,就当是自己家一样。我爹娘也很喜欢你,让你常来。”
盛情难却,我只能答应。每次去春杏家吃饭,春杏的娘都会做一些好吃的,比如玉米饼子、小米粥、炒野菜,有时候还会炒个鸡蛋,或者炖个土豆。这些在现在看来很普通的饭菜,在那个年代,已经算是很丰盛的了。
李长山很喜欢跟我聊天,他会问我学习的情况,问我对未来的打算。我告诉李长山,我想好好干活,多赚工分,等攒够了钱,就去当兵,或者去城里找份工作,让奶奶过上好日子。
李长山点了点头:“狗剩,你是个有志气的孩子。不管你以后想干什么,都要好好努力,好好做人。你要是想学习,我可以帮你找几本课本,你闲的时候可以看看。”
我听了,心里很感动:“谢谢队长,我一定会好好努力的。”
春杏也很支持我学习,她把自己以前用过的课本都送给了我,还经常辅导我写字、算数。在春杏的帮助下,我的学习进步很快,不仅认识了很多字,还学会了加减乘除,甚至能看懂一些简单的报纸和书籍。
村里的人看到我经常去春杏家,都议论纷纷。有人说我是想攀高枝,想当队长的女婿;有人说我是忘恩负义,得了便宜还卖乖;还有人说春杏是瞎了眼,怎么会看上我这个没爹没娘的穷小子。
这些话传到我的耳朵里,我心里很不舒服,也很自卑。我想,也许我真的配不上春杏,我不该再去她家,不该再麻烦她。
有一次,我正在地里干活,村里的二婶子走到我身边,阴阳怪气地说:“狗剩,你可真有福气啊,天天去队长家蹭饭,是不是想让春杏给你当媳妇啊?我劝你还是别做梦了,你一个没爹没娘的穷小子,怎么配得上队长的女儿?”
我听了,心里像被针扎一样疼。我攥紧了拳头,强忍着眼泪,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干活。
晚上收工后,春杏看到我心情不好,就问我:“狗剩哥,你怎么了?是不是有人说你什么了?”
我摇了摇头:“没有,春杏,我没事。”
春杏看出了我的心思,她拉着我的手,说:“狗剩哥,你别听他们胡说八道。我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善良、勤劳、有志气,比村里那些游手好闲的小子强多了。我爹娘也很喜欢你,他们不会在意你的出身的。”
春杏的话像一股暖流,温暖了我的心。我看着她真诚的眼神,心里的自卑和委屈渐渐消失了。我知道,春杏是真心对我好,我不能因为别人的闲言碎语,就放弃这份珍贵的感情。
我点了点头:“春杏,谢谢你。我知道了,我不会再在意别人说什么了。”
从那以后,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我要好好干活,努力学习,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给所有人看,我虽然出身不好,但我不是一个没用的人,我有能力给春杏幸福。
第四章 风波骤起
1975年的春天,村里来了几个知青。他们都是从城里来的,穿着干净的衣服,戴着眼镜,说话文绉绉的,跟我们这些农村孩子格格不入。
知青们被安排住在村里的闲置库房里,生产队给他们分了土地,让他们跟着大家一起劳动。刚开始,知青们什么都不会干,割麦割不好,种玉米种不直,刨地瓜刨不出,经常闹笑话。村里的人都嘲笑他们是“娇生惯养的城里娃”,吃不了苦。
但知青们都很努力,虽然干得慢,但很认真。他们经常向村里的老人们请教农活技巧,晚上还会在一起学习,看很多我们看不懂的书。
其中有一个叫周明的知青,长得白白净净的,个子很高,说话很有礼貌,还会拉小提琴。他很受村里姑娘们的欢迎,很多姑娘都喜欢围着他转,给他送吃的,帮他洗衣服。
春杏也经常帮助知青们,教他们干农活,给他们送吃的。周明对春杏很有好感,经常找机会跟春杏说话,还会给春杏讲城里的故事,教春杏唱歌、拉小提琴。
看到春杏和周明走得很近,我心里很不是滋味,酸酸的,像打翻了醋坛子。我知道,周明比我强多了,他是城里来的知青,有文化,长得又帅,而我只是一个没爹没娘的农村穷小子,什么都没有。我觉得,春杏肯定会喜欢上周明,不会再理我了。
那段时间,我变得很沉默,每天只是拼命地干活,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农活上,以此来麻痹自己。我不再去春杏家吃饭,也不再跟春杏说话,就算在路上遇到了,也只是低着头,匆匆走过。
春杏看出了我的变化,她找了个机会,拦住我说:“狗剩哥,你最近怎么了?为什么不理我?”
我低着头,说:“没有,我只是有点忙。”
“你骗人。”春杏说,“我知道你在想什么。你是不是觉得我跟周明走得太近了?”
我没有说话,算是默认了。
春杏叹了口气,说:“狗剩哥,你别多想。我跟周明只是普通朋友,他是城里来的知青,对农村的一切都不熟悉,我只是想帮帮他。你在我心里,一直都是很重要的人,没有人能代替你。”
我抬起头,看着春杏,眼睛里充满了疑惑:“春杏,周明比我强多了,他有文化,长得又帅,还是城里来的。你为什么会喜欢我这个没爹没娘的穷小子?”
春杏笑了笑,说:“狗剩哥,我喜欢的不是你的出身,也不是你的财富,而是你的善良、勤劳和担当。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是你帮助了我;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是你鼓励了我。你虽然没文化,但你很聪明,很努力,我相信,你以后一定会有出息的。”
春杏的话让我很感动,我心里的醋意渐渐消失了。我知道,春杏是真心对我好,我不能再怀疑她了。
可没想到,麻烦很快就来了。
有一天,周明的小提琴不见了。那把小提琴是周明的宝贝,是他来农村的时候,他妈妈给他买的,价值不菲。周明急得不行,到处找,可怎么也找不到。
村里的人都议论纷纷,有人说小提琴是被人偷了。大家都怀疑是村里的人偷的,因为知青们住的库房没有锁,谁都可以进去。
有人怀疑是我偷的,因为我以前偷过集体的地瓜,有“前科”。而且,大家都知道我喜欢春杏,而周明又对春杏有好感,我可能是因为嫉妒周明,才偷了他的小提琴。
这些话传到我的耳朵里,我气得浑身发抖。我虽然穷,但我有骨气,我就算饿死,也不会偷别人的东西。我去找周明,想跟他解释,可周明却对我很冷淡,说:“狗剩,我知道你喜欢春杏,我也知道你可能因为嫉妒我,才偷了我的小提琴。你要是把小提琴还给我,我可以不追究你的责任。”
我看着周明,心里充满了愤怒和委屈:“周明,你别血口喷人!我没有偷你的小提琴,我就算再穷,也不会做那种偷鸡摸狗的事情!”
“不是你偷的,那是谁偷的?”周明说,“村里只有你有前科,而且你又嫉妒我,除了你,还有谁会偷我的小提琴?”
我们俩吵了起来,越来越凶,引来了很多村里的人围观。有人帮着周明说话,说我有嫌疑;也有人帮着我说话,说我不是那种人。
春杏也赶来了,她看到我们吵架,赶紧上前劝架:“你们别吵了,有话好好说。狗剩哥不是那种人,他不会偷周明的小提琴的。”
周明说:“春杏,你别被他骗了。他以前偷过集体的地瓜,现在肯定也会偷我的小提琴。”
春杏说:“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狗剩哥已经改好了,他现在很勤劳,很善良,不会再做那种事情了。我们还是再好好找找吧,说不定小提琴是掉在什么地方了。”
大家在库房里、地里、村里的各个角落都找了一遍,可还是没有找到小提琴。周明更加确定是我偷的,他跑到队长李长山那里,告发了我。
李长山把我叫到他家里,问我:“狗剩,周明的小提琴是不是你偷的?你说实话,要是你偷的,你就把它交出来,我可以从轻处理。要是你不说实话,被我查出来了,后果很严重。”
我看着李长山,眼泪都快掉下来了:“队长,我没有偷周明的小提琴,我真的没有。我就算再穷,也不会偷别人的东西。您相信我,我是被冤枉的。”
李长山看着我,沉默了一会儿,说:“狗剩,我相信你不是那种人。但现在大家都怀疑你,你得想办法证明自己的清白。”
春杏也说:“狗剩哥,你别着急,我们一定会找到证据,证明你的清白的。”
接下来的几天,春杏和我一起,到处寻找小提琴的下落。我们问遍了村里的人,仔细查看了库房周围的环境,可还是没有任何线索。
我心里很绝望,我觉得自己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村里的人看我的眼神都变了,充满了怀疑和鄙视。我每天都抬不起头,心里的委屈和愤怒无处发泄。
就在我快要崩溃的时候,事情出现了转机。
有一天,村里的一个小孩在村外的小河边玩耍,发现河水里有一个东西,像是一把小提琴。他赶紧跑回家,告诉了他的爹娘。他的爹娘赶紧跑到河边,把那个东西捞了上来,果然是周明的小提琴。
原来,周明前几天在小河边拉小提琴,不小心把小提琴掉在了河里。他当时以为小提琴是掉在草丛里了,没有想到是掉在了河里。因为河水很深,又很浑浊,所以一直没有找到。
真相大白了,我终于洗清了冤屈。周明知道自己错怪了我,很不好意思地来向我道歉:“狗剩,对不起,我不该怀疑你,更不该冤枉你。请你原谅我。”
我看着周明,心里的愤怒渐渐消失了。我摇了摇头:“算了,周明,事情都过去了,我不怪你。”
春杏也很高兴,她拉着我的手说:“狗剩哥,太好了,你终于洗清冤屈了。我就知道,你不是那种人。”
经过这件事,我和春杏的感情更加深厚了。村里的人也不再嘲笑我、怀疑我了,大家都知道我是被冤枉的,对我的态度也好了很多。
周明也改变了对我的看法,他不再觉得我是一个没文化、没教养的农村穷小子,反而很佩服我的骨气和担当。他经常找我聊天,给我讲城里的故事,还把他的书借给我看。我们渐渐成了好朋友。
第五章 高考恢复
1977年,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遍了全国——高考恢复了。
这个消息传到王家坳的时候,整个村子都沸腾了。村里的年轻人都兴奋不已,纷纷表示要参加高考,考上大学,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我也很兴奋。我一直都想学习,想有文化,想改变自己的命运。高考恢复,对我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我想参加高考,考上大学,让奶奶和春杏都能过上好日子。
可我心里也很犹豫。我只认识几个字,连初中的课本都没学过,怎么能考上大学呢?而且,家里的农活很多,我要是一心准备高考,就没法干活赚工分了,家里的粮食又会不够吃。
春杏看出了我的心思,她鼓励我说:“狗剩哥,你别担心。你很聪明,只要你努力学习,一定能考上大学的。农活的事情,有我呢,我会帮你照顾奶奶,帮你干活。你就安心准备高考吧。”
李长山也很支持我:“狗剩,这是一个改变你命运的好机会,你一定要抓住。你要是想学习,我可以帮你找课本,找老师辅导你。村里的人也会支持你的。”
在春杏和李长山的鼓励下,我下定决心,参加高考。
从那天起,我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先去地里干两个小时的活,然后回家吃早饭,接着就开始学习。中午休息的时候,我也不闲着,抓紧时间看书、做题。晚上收工后,我借着油灯的光,学习到深夜。
春杏每天都会来帮我,她给我带吃的,帮我照顾奶奶,还帮我辅导功课。她把自己以前用过的课本都送给了我,还从知青那里借了很多复习资料。周明也经常来辅导我,教我数学和英语,给我讲高考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村里的人也很支持我,有人给我送来了鸡蛋和牛奶,让我补身体;有人主动帮我干活,让我有更多的时间学习;还有村里的老教师,免费给我辅导语文和历史。
那段时间,虽然很辛苦,但我心里很充实。我每天都在进步,认识的字越来越多,做的题目越来越难,信心也越来越足。
奶奶看着我努力学习的样子,心里很欣慰,她经常说:“狗剩,你要是能考上大学,就是我们王家的骄傲。你爹娘在天有灵,也会为你高兴的。”
我知道,我不能辜负奶奶、春杏和所有支持我的人。我一定要考上大学,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他们的恩情。
1978年的夏天,高考开始了。我和周明一起,背着书包,拿着准考证,去了县城的考点。这是我第一次去县城,看着县城里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我心里既紧张又兴奋。
高考的那几天,春杏和李长山的娘也去了县城,住在亲戚家,给我和周明做饭、洗衣服,照顾我们的生活。春杏每天都会鼓励我:“狗剩哥,别紧张,你一定能行的。”
我点了点头,心里充满了信心。
高考结束后,我回到了村里,继续下地干活,等待着考试结果。那段时间,我心里既期待又忐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考上。
几个月后,高考成绩出来了。我考上了省城的一所重点大学,成为了村里第一个大学生。周明也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大学。
这个消息传到王家坳的时候,整个村子都轰动了。村里的人都来祝贺我,说我是王家坳的骄傲。奶奶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激动得流下了眼泪。春杏也很高兴,她拉着我的手,说:“狗剩哥,太好了,你终于考上大学了!我就知道,你一定能行的。”
李长山拍着我的肩膀,说:“狗剩,你真争气!以后到了城里,要好好读书,好好做人,不要忘了村里的人,不要忘了春杏。”
我点了点头,眼泪也涌了出来:“谢谢大家,谢谢队长,谢谢春杏。我不会忘记你们的,我一定会好好读书,将来回来报答你们。”
离开家的那天,村里的人都来送我。奶奶拉着我的手,依依不舍地说:“狗剩,到了城里,要好好照顾自己,按时吃饭,按时睡觉,不要太累了。有空就给家里写信,让我知道你好不好。”
我点了点头:“奶奶,您放心,我会好好照顾自己的。您也要好好照顾自己,等我放假回来,给您带城里的好吃的。”
春杏递给我一个布包,说:“狗剩哥,这里面是我给你缝的几件衣服,还有一些红薯干和炒花生,你在路上吃。到了城里,要好好读书,不要忘了我。”
我接过布包,心里暖暖的:“春杏,谢谢你。我不会忘记你的,我放假就回来找你。”
车子开动了,我看着窗外的奶奶、春杏和村里的人,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我知道,我这一走,就要离开生我养我的土地,离开爱我的奶奶和春杏,但我也知道,这是我人生的新起点,我一定要好好努力,不辜负所有人的期望。
第六章 大学时光与异地恋
到了省城的大学,我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对一切都感到新鲜和好奇。大学的校园很大,很漂亮,有很多高楼大厦,有很多藏书丰富的图书馆,还有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
我知道,我和其他同学不一样,他们大多是城里来的,有很好的家庭背景和教育基础,而我只是一个来自农村的穷小子,基础很差。所以,我比其他同学更加努力地学习。
我每天都泡在图书馆里,看书、做题、查资料,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我的成绩进步很快,从刚开始的班级中下游,慢慢升到了班级前几名。我还加入了学校的文学社和篮球队,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
虽然在学校里很努力,但我心里一直惦记着奶奶和春杏。我每个星期都会给家里写一封信,告诉奶奶和春杏我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春杏也会经常给我写信,告诉我村里的事情,告诉我奶奶的身体状况,还会鼓励我好好学习。
我们的信里,充满了对彼此的思念和牵挂。有时候,我会在信里给春杏画一些省城的风景,告诉她城里的故事;春杏会在信里给我画一些村里的庄稼和果树,告诉她我家里的变化。
放假的时候,我都会迫不及待地回家。每次回家,我都会给奶奶和春杏带很多城里的好吃的和好玩的东西。奶奶看到我,总是笑得合不拢嘴;春杏看到我,眼睛里总是闪烁着喜悦的光芒。
我们会一起去地里干活,一起去山上挖野菜,一起去河边散步。我会给她讲大学里的故事,讲城里的新鲜事;她会给我讲村里的变化,讲她这一段时间的生活。我们的感情越来越深厚,已经离不开彼此了。
大学期间,有很多女同学对我有好感,她们觉得我勤劳、朴实、有上进心。有一个叫林晓的女同学,长得很漂亮,学习也很好,经常找机会接近我,给我送礼物,邀请我一起吃饭、看电影。
但我心里只有春杏,我知道,春杏才是我这辈子最爱的人。我婉言拒绝了林晓的好意,告诉她我已经有女朋友了,她在农村等我。
林晓很失望,但她还是祝福我:“王建国,我很佩服你,也很羡慕你的女朋友。希望你们能永远幸福。”
我笑着说:“谢谢你,林晓。我一定会好好对待她的。”
大学四年,我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还锻炼了自己的能力。我利用课余时间,做了很多兼职,比如家教、搬运工、服务员,赚了一些钱,不仅能养活自己,还能给家里寄一些钱,改善奶奶和春杏的生活。
1982年,我大学毕业了。很多同学都选择留在城里工作,或者去国外深造。我也收到了很多城里单位的邀请,待遇都很好。
但我心里一直惦记着王家坳,惦记着奶奶和春杏。我知道,村里的人都盼着我能回去,为村里做一些贡献。春杏也在信里告诉我,村里的发展很落后,希望我能回去,带领大家一起致富。
经过慎重考虑,我决定回到王家坳,回到春杏的身边。我要利用我在大学里学到的知识,带领村里的人一起创业,一起致富,让王家坳变得更加美好。
我给春杏写了一封信,告诉她我的决定。春杏收到信后,非常高兴,她给我回信说:“狗剩哥,你真是太好了!我就知道,你不会忘记我,不会忘记村里的人。我等你回来,我们一起建设我们的家乡。”
第七章 返乡创业
1982年的夏天,我背着简单的行李,回到了王家坳。
村里的人都来迎接我,看到我回来,大家都很兴奋。奶奶拉着我的手,激动得说不出话来;春杏站在人群里,眼睛里满是喜悦和期盼。
李长山拍着我的肩膀说:“狗剩,欢迎你回来!村里的人都盼着你呢。你是村里第一个大学生,有文化,有能力,以后村里的发展,就靠你了。”
我点了点头:“队长,谢谢大家的信任。我一定会努力,带领大家一起致富,让王家坳变得更加美好。”
回到家后,我休息了几天,就开始着手准备创业。我发现,王家坳的自然条件很好,土地肥沃,水源充足,适合种植果树和蔬菜。而且,王家坳地处山区,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没有污染,种植出来的水果和蔬菜品质肯定很好。
我决定,带领村里的人一起种植果树和蔬菜,然后把它们卖到城里去,赚更多的钱。
但我的想法遭到了一些村里人的反对。他们觉得,种植果树和蔬菜风险太大,不如种粮食稳定。而且,他们不知道怎么种植果树和蔬菜,也不知道怎么把它们卖到城里去。
我耐心地给他们做思想工作,告诉他们种植果树和蔬菜的好处,给他们讲市场行情,还承诺会免费给他们提供树苗和种子,免费教他们种植技术,负责把他们种植的水果和蔬菜卖到城里去。
春杏和李长山也很支持我,他们帮我一起说服村里的人。春杏说:“大家相信狗剩哥,他是大学生,有文化,有见识,他不会骗我们的。我们跟着他干,一定能赚到钱。”
在我和春杏、李长山的努力下,村里的人终于同意了我的想法。我们成立了一个农业合作社,大家自愿加入,一起种植果树和蔬菜。
我用自己大学期间攒的钱,加上向银行贷的款,购买了一批优质的苹果树苗、梨树苗、桃树苗和蔬菜种子,分发给村里的人。我还从城里请了农业专家,来村里给大家讲课,教大家种植技术。
我每天都和村里的人一起下地干活,教他们怎么施肥、怎么浇水、怎么修剪树枝、怎么防治病虫害。春杏也每天都跟着大家一起干活,她学得很快,很快就成了种植能手,还经常帮助其他村民解决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虽然很辛苦,但大家都很有干劲。看着一棵棵果苗茁壮成长,一片片蔬菜绿油油的,大家的心里都充满了希望。
1985年,我们种植的水果和蔬菜终于丰收了。苹果又大又红,梨又甜又脆,桃子又香又嫩,蔬菜新鲜可口。我联系了城里的几家超市和批发市场,把我们种植的水果和蔬菜卖了出去,赚了很多钱。
村里的人都很高兴,分到了不少红利。他们拿着钱,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有人盖起了新楼房,有人买了拖拉机,有人给孩子买了新衣服和新书包。
王家坳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农业合作社。我们还修了路,打了井,建了沼气池,村里的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王家坳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很多周边村庄的人都来我们村参观学习。
1985年的秋天,我和春杏结婚了。我们的婚礼很简单,但很热闹。村里的人都来祝贺我们,给我们送来了很多祝福。奶奶看着我们,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她说:“狗剩,春杏,你们一定要好好过日子,互相关心,互相照顾。”
我和春杏点了点头,紧紧地握住了彼此的手。我们知道,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一定会好好珍惜。
婚后,我和春杏一起打理农业合作社,一起带领村里的人致富。我们还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叫王明,希望他能像光明一样,照亮我们的生活,也照亮王家坳的未来。
第八章 岁月静好,初心不改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几十年过去了。
王家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的土坯房变成了宽敞明亮的楼房,以前的土路变成了平坦宽阔的柏油路,以前的油灯变成了明亮的电灯,以前的马车变成了汽车和拖拉机。村里的农业合作社也发展得越来越大,不仅种植果树和蔬菜,还发展了养殖业和旅游业,成为了全省闻名的现代农业示范村。
我和春杏的儿子王明也长大了,他考上了名牌大学,毕业后回到了王家坳,帮助我们打理合作社。他比我更有想法,更有能力,引进了很多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让合作社的发展更上一层楼。
奶奶在2000年的时候去世了,享年八十七岁。她走的时候很安详,看着我们一家人幸福的生活,看着王家坳的繁荣景象,她心里很满足。
李长山和他的老伴也老了,他们退休后,就住在村里的养老院里,每天看看报纸、下下棋、散散步,日子过得很悠闲。他们经常会来看我和春杏,看着王家坳的变化,他们心里很欣慰。
周明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北京工作,后来成为了一名著名的科学家。他每年都会来看我和春杏,给我们带来很多城里的礼物,还会给王家坳的发展提出很多宝贵的建议。
我和春杏也老了,头发都白了,但我们的感情依然很好。我们每天都会一起去果园里看看,一起去地里走走,一起回忆年轻时的日子。
有时候,我们会坐在果园的石凳上,看着挂满果实的果树,看着远处的田野和村庄,心里充满了幸福感。春杏会说:“狗剩哥,还记得1974年的那个秋天吗?你偷地瓜被我抓住,我把你领回了家。”
我笑着说:“记得,怎么会不记得?那是我这辈子最难忘的一天。如果不是那天遇到你,我可能早就饿死了,也不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春杏说:“其实,我那天看到你偷地瓜,就知道你肯定是饿坏了。你那么孝顺,为了给奶奶找吃的,不惜冒险偷集体的地瓜,我觉得你是个好人。”
我拉着春杏的手,说:“春杏,谢谢你。谢谢你当年的善良,谢谢你这么多年来的陪伴和支持。没有你,就没有我的今天。”
春杏靠在我的肩膀上,说:“狗剩哥,我们是一家人,不用这么客气。我们一起经历了那么多困难,一起努力,一起奋斗,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珍惜现在的日子,一直幸福下去。”
我点了点头,紧紧地抱住了春杏。
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我们身上,洒在果园里,洒在王家坳的土地上。我知道,我们的幸福生活,是用我们的努力和汗水换来的,是用我们的善良和真诚换来的。
1974年的那个秋天,那个饿得偷地瓜的少年,那个善良得让人心疼的姑娘,还有那片承载着苦难与温暖的土地,都成为了我们生命中最珍贵的回忆。
岁月静好,初心不改。我和春杏会一直守护着王家坳,守护着我们的幸福生活,直到永远。
尾声
2024年的国庆节,王家坳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庆祝活动,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庆祝王家坳脱贫致富40周年。
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都来到了王家坳,参观我们的果园、蔬菜基地、养殖基地和旅游景点。他们品尝着我们种植的水果和蔬菜,体验着农村的生活,都对王家坳的发展赞不绝口。
我的儿子王明在庆祝活动上发表了讲话,他讲述了王家坳的发展历程,讲述了我和春杏的故事,讲述了村里的人一起努力、一起奋斗的精神。他说:“王家坳的今天,离不开老一辈人的努力和付出,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支持。我们一定会继承和发扬老一辈人的精神,把王家坳建设得更加美好。”
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看着王明,看着春杏,看着村里的人,看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心里充满了自豪和幸福感。
庆祝活动结束后,我和春杏坐在果园的石凳上,看着夕阳下的王家坳,心里感慨万千。
74年的那个秋天,我饿得偷地瓜,被春杏抓住,她却把我领回了家。从那天起,我的人生就和春杏、和王家坳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这几十年,我们经历了饥饿、贫困、误解、挫折,但我们始终没有放弃,始终坚持着自己的初心,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改变了王家坳的命运。
我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王家坳的发展还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挑战,但我相信,只要我们一家人齐心协力,只要村里的人团结一心,只要我们始终保持着善良和真诚,保持着努力和奋斗的精神,王家坳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我们的幸福生活也一定会更加长久。
夕阳的余晖洒在我们的脸上,温暖而柔和。我和春杏相视一笑,眼里都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
来源:高贵海燕XZW8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