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处沂蒙革命老区的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山区面积占87.3%,城区小、山区大、农村广,乡村教师队伍活力不足、发展空间有限,成为制约乡村教育振兴的一大桎梏。近年来,临朐全力推进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聚焦“引育管爱”四位一体、同向发力,以乡村好教师队伍破解“空心校”,推
乡村振兴,教育先行。教师作为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既是推动乡村教育振兴的基础力量,也是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要素。
地处沂蒙革命老区的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山区面积占87.3%,城区小、山区大、农村广,乡村教师队伍活力不足、发展空间有限,成为制约乡村教育振兴的一大桎梏。近年来,临朐全力推进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聚焦“引育管爱”四位一体、同向发力,以乡村好教师队伍破解“空心校”,推动“返乡潮”。
打造乡村师资“蓄水池”
4月18日,在山东师范大学临朐专场校园招聘会上,前来咨询的毕业生络绎不绝。“我们将本次招聘70%指标分配到乡村学校,建立乡村学校服务期制度,保障乡村教师应配尽配、足额补充。”临朐县教育和体育局人事科负责人许兆国说。
强师兴教,引才为先。临朐创新“精准招聘+定向补充”机制,深入开展校园招聘、社会招聘和县外优秀人才引进三大行动,近3年引进教师、县外优秀教育人才1338人,70.8%充实到乡村学校,实现乡村教师应补尽补、紧缺学科教师应配尽配。同时,优化乡村教育内部结构,撤销14处教管办,压减行政层级,将200多名教管办人员分流至教学一线,600名教育干部带头满工作量任课,有效缓解了师资紧张问题。
“这里的学校条件不比城里差,领导对我很好,家长很淳朴,在这感觉好极了。”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的张小涵高兴地说,她已经在东城街道七贤小学工作5年有余。
建强乡村教育“生力军”
今年,临朐县教育科学院初中历史教研员齐斌有了个新身份——五井镇五井初中的“教学顾问”。“齐老师定期到学校听课评课,开展教学研讨,为教师答疑解惑。教师业务能力显著提升,钻研教学氛围越来越浓。”五井初中教导处主任苗春梅说。
优质均衡,强师为要。临朐全面构建立体化教师培养体系,创新教研员“5+1”流通机制,首批32名教研员已完成到乡村学校任教一年的轮岗。实施校长“拔节工程”,通过“校长论坛”“赢在中层”等活动,培养220名“90后”后备干部。同时,构建“县—镇—校”三级培训网络,开展“十百千工程”,年均投入1000万元开展教师全员轮训。
蒋峪镇蒋峪小学教师张晓依然记得第一次参加“人工智能+教育”培训时的震撼:“那些智慧教学设备让我大开眼界,原来山里的孩子也能享受这么先进的教育资源。”3年来,临朐共培养全国优秀教师、齐鲁名师等各级骨干教师730余名,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正在成长。
构建教师统筹“新生态”
乡村教师流动不足、活力差,教学质量难以提升,怎么破?
2023年,石家河学校纳入弥水教育集团。校长张健介绍:“集团教师实行‘大编制’管理,教师编制整合在总校,统筹调配。去年,集团内教师交流轮岗25人次,骨干教师实现集团内共享,推动集团一体协同发展。”
为打破教师管理僵局,临朐深化教育改革,组建30个城乡教育集团,每年安排200余名教师交流轮岗。同时,落实新任教师双聘制管理制度,乡村学校新任教师到城区学校跟岗学习,跟岗学校安排等量同学科教师对口支教,推动城乡教师“双向奔赴”。
“师资管理不能只体现在统筹调配上。我们纵深推进教师评价改革,突出‘底线+业绩+满意度’指标,依托‘临朐教育云平台’动态生成教师‘数字画像’,打造精准高效的教师管理体系。”临朐县教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安勇军说。
筑好乡村教师“安心巢”
去年,坚守山区35年的蒋峪镇大关初中老师刘希庆通过“直评”政策获得高级职称,他说:“现在的政策这么好,我要把毕生精力都献给山区教育。”
临朐坚持深入实施“安居暖心工程”,全面落实乡村教师职称“直评直聘”“两个不低于70%”绩效倾斜政策,高标准打造乡村教师周转宿舍400套,定期开展免费健康查体、“最美教师”评选、青年教师联谊等活动。此外,设立沂山教育基金,用于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乡村办学条件改善,3年发放奖励金300余万元。据统计,近年来,临朐县乡村教师流失率下降60%。
“一支好教师队伍就是一所好乡村学校,一所好乡村学校就能留住一批人。”临朐县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学说,我们要让乡镇学校“强起来”,通过教师流动、资源共享、文化融合,真正实现城乡教育的共生共荣,为乡村振兴赋能加力。
来源:山东教育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