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打开虎牙 2025 年三季度财报,40 多万字的内容里,最牵动股东神经的不是营收增长,也不是用户数据,而是那串冰冷的现金数字 ——38.282 亿元人民币,约合 5.38 亿美元。这堆躺在账上的钱,如今成了这家游戏直播巨头最核心的价值标签。
打开虎牙 2025 年三季度财报,40 多万字的内容里,最牵动股东神经的不是营收增长,也不是用户数据,而是那串冰冷的现金数字 ——38.282 亿元人民币,约合 5.38 亿美元。这堆躺在账上的钱,如今成了这家游戏直播巨头最核心的价值标签。
从 2024 年开始,虎牙开启了堪称 “暴力” 的分红模式,一年时间里累计派发 4 亿美元红利,相当于当前市值的 65%。2025 年二季度更是加码,一口气抛出 3.4 亿美元特别分红,还顺带回购了 7540 万美元股票。对于持股的投资者来说,这无疑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但没人敢细想:这波现金福利,还能持续多久?
现在买虎牙股票的人,大多不是冲着业务增长来的。毕竟这家公司的市值早就跌破了净资产,营收增速平平,净利润还在大幅下滑。三季度财报显示,虎牙总营收 16.88 亿元人民币,同比仅增长 9.8%;归母净利润更是只有 960 万元,同比下降近 60%。
这样的业绩表现,按理说很难吸引投资者青睐。但架不住虎牙账上有钱,而且愿意分给股东。和那些把现金攥在手里捂热的公司不同,虎牙选择了最直接的方式回馈股东。这种操作在当下的中概股市场里,显得格外亮眼。
斗鱼作为虎牙的同行兄弟,处境相似,两家合并失败后,都陷入了业务增长瓶颈。全行业直播业务下滑的大环境下,直播公司市值普遍跌穿现金储备,这让 “分红” 成了比 “业绩” 更诱人的关键词。腾讯作为大股东,能通过分红收回不少投资;小股东们也能坐享现金回报,何乐而不为?
可现金不会凭空产生,也总有花完的一天。虎牙当前现金储备约 5.38 亿美元,却背着超过 2 亿美元的负债。要是再来一次 3-4 亿美元级别的大额分红,加上近 1 亿美元的回购力度,账上现金很可能直接见底。要知道,以虎牙现在的盈利水平,想靠经营赚到这么多现金,几乎是天方夜谭。三季度那 960 万元的净利润,和 3.4 亿美元的分红相比,简直是杯水车薪。
这波分红更像是一场及时雨,却绝非长久之计。投资者心里都清楚,这种暴力分红不可能持续,大家只是在趁雨打劫,享受这难得的现金福利。
虎牙不是中概互联网里唯一一个靠现金撑场面的 “烟蒂股”。2022 年之后,一批互联网公司陷入了 “增长停滞、现金充裕” 的怪圈。它们的业务天花板肉眼可见,市值不断缩水,但账上却趴着大把现金,吸引力不再来自业务本身,而是这些实打实的钱。
微博曾经是国内最值钱的社交媒体,如今早已沦为烟蒂股。它账上有约 21 亿美元现金及等价物,市值 25 亿美元,PE 不到 10 倍。对投资者来说,7.97% 的股息率才是它最大的魅力。挚文集团作为陌生人社交的老大,账上躺着 17.3 亿美元净现金,还有 3 亿人民币净利润,市值却只有 11 亿美元。
知乎更是典型,盈利之路漫长,让市场失去了耐心。它账上有超过 40 亿人民币现金,几乎没有负债,市值却不到 4 亿美元。这些公司虽然也会回报股东,但力度远不如虎牙。2024 年微博分红只用了现金的 8.3%,知乎的高额回购也才 5480 万美元,占现金比重刚过 10%。
像虎牙这样直接分掉 40% 现金储备的操作,在互联网行业实属罕见。之所以敢这么做,核心原因还是直播行业的衰退已成定局。无论是虎牙、斗鱼,还是陌陌、腾讯音乐,直播相关收入都在大幅下滑。虎牙和斗鱼寄予厚望的游戏服务业务虽然增长不错,但暂时还没法取代直播的核心地位。
把现金投入到回报未知的新业务,不如直接分给股东。这种做法务实且值得尊重,也成了中国互联网行业一次特别的实验:当一家烟蒂股把大部分资金都回报给股东,最后还能剩下什么?
要是虎牙继续坚持暴力分红,把账上大部分现金都用于股东回购和分红,这家公司的价值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按照简单的计算方式,扣除账上大部分现金后,虎牙的市值可能会跌到 2.5 亿至 3 亿美元之间。以 2024 年的营收为参考,静态市销率大概只有 0.3。这个数字,就是当前市场对虎牙业务本身的真实估值。
好在虎牙还有一定的自我造血能力,不至于陷入绝境。被寄予厚望的游戏服务业务,增长势头确实值得关注。2025 年二季度,这项业务收入 4.14 亿人民币,到了三季度就涨到了 5.316 亿人民币,稳步增长的态势很明显。
更难得的是,这份增长是在低成本下实现的。三季度虎牙研发费用下降了 2.8%,销售及推广费用下降 4.4%,只有一般及行政开支上升了 15.4%。这意味着新业务不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就能实现稳步增长。加上三季度账上现金环比还有所提升,说明公司在控制成本方面做得不错。
但问题也同样突出。虎牙的盈利能力一直在 “及格线” 边缘徘徊,三季度 Non-GAAP 净利润只有 3630 万元,利润率刚过 2%。而且这部分利润里,还包含了 3470 万人民币的利息收入。要是再次大额分红,存款数额减少,利息收入会跟着下降,净利润还将面临更大压力。
抛开这些非经营收入,三季度虎牙的实际运营利润其实是亏损的,亏损额达到 1430 万元。不过也有乐观的一面,随着游戏广告、分发等高毛利业务占比不断提升,未来几个季度,虎牙的运营利润有望转正。
说到底,虎牙的业务价值不能简单用 “好” 或 “坏” 来定义。它没有陷入大额亏损的困境,新业务有真实增长,还能实现自我造血。但同时,核心的直播业务在衰退,新业务尚未能挑起大梁,盈利能力也十分薄弱。综合来看,只能说它 “有一定的价值”,但这份价值还不足以支撑起曾经的行业地位。
虎牙的这场分红狂欢,不仅关乎自身的命运,也折射出一批中概烟蒂股的共同困境。当业务增长触顶,现金成了最大的筹码,这些公司该如何选择?
对股东来说,短期内能拿到真金白银的分红,自然是好事。但从公司长远发展来看,过度分红意味着放弃了探索新增长曲线的可能。直播行业虽然在衰退,但并非完全没有机会,游戏服务、电竞生态等相关领域仍有挖掘空间。把大量现金分出去,可能会错失转型的最佳时机。
不过反过来看,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盲目投入新业务风险更高。很多互联网公司的跨界尝试都以失败告终,与其把股东的钱打水漂,不如直接返还给股东,让他们自己做投资选择。这种做法虽然保守,却也体现了对股东利益的负责。
虎牙的实验才刚刚开始。如果现金分完,运营利润能顺利转正,新业务持续增长,或许能走出一条 “轻资产、高毛利” 的转型之路。但如果盈利能力持续疲软,新业务增长不及预期,这家曾经的游戏直播巨头,可能会彻底沦为一家小型服务公司,慢慢淡出公众视野。
对于投资者而言,追捧虎牙这样的烟蒂股,本质上是一场 “现金套利” 游戏。但游戏总有结束的一天,当账上的现金分完,最终还是要回归业务本身的价值。到那时,虎牙能否靠自身的业务能力重新赢得市场认可,才是真正的考验。
而对于整个互联网行业来说,虎牙的案例也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考:当一家公司不再追求规模扩张,而是选择将现金返还给股东,这究竟是无奈之下的被动选择,还是一种新的商业生态?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要等虎牙的现金分完之后,才能真正揭晓。
来源:科技美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