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行突袭!5折抛售房源藏关键信号,房价要大跌?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1-17 20:49 1

摘要:最近打开阿里资产、京东拍卖,不少人被银行直供房的价格惊掉下巴:哈尔滨松北区一套176.24平的住宅,最终成交价31.5万,算下来每平才1800元,比同小区挂牌价低了近一半;兰州皋兰县132平的房子,银行挂牌价39.8万,每平3000元,远低于周边4421元/平

最近打开阿里资产、京东拍卖,不少人被银行直供房的价格惊掉下巴:哈尔滨松北区一套176.24平的住宅,最终成交价31.5万,算下来每平才1800元,比同小区挂牌价低了近一半;兰州皋兰县132平的房子,银行挂牌价39.8万,每平3000元,远低于周边4421元/平的市场价 。随着中、农、工、建四大行陆续在平台开设“直供房”专区,四川农信、辽宁农信更是批量挂出上万套房源,“银行卖房潮”让不少人慌了:这是房价要全面大跌的前兆吗?

其实咱们先把心放肚子里,银行现在卖的这些房,根本不是主动“炒房”,而是在处理“坏账”。这些房子的来历很明确:有人贷款买房或办经营贷,后来实在还不上月供,拖了数月甚至数年,银行通过司法程序收回产权,现在挂牌出售只是为了回笼本金。就像河南有位房主,348万买的房跌到121万后断供,银行收房后不仅要收回贷款,还得覆盖利息、诉讼费,最后只能低价处置。而且根据规定,银行这类抵债资产必须在2-3年内处理,年底临近,集中挂网其实是银行冲考核、降不良率的常规操作,跟“打压房价”没关系 。

再说说大家最关心的“5折”,其实根本不是普遍现象,更像是吸引眼球的“特价款”。梳理平台数据发现,折扣力度完全看城市和地段:三四线城市远郊、老破小,或者商铺、写字楼这类商业用房,折扣能到5-7折,但这类房源占比超90%;而北京、上海等核心城市的住宅,折扣大多在8-9折。比如北京望京某小区110平的抵债房,银行拍卖价420万,虽然比周边550-620万的二手房便宜,但也就打了7折左右,根本不是网传的“全线5折” 。而且很多“海量房源”数据有水份,把历史拍卖、重复挂网的都算进去了,实际在售的住宅房源并没那么多。

至于“房价要大跌”的说法,更是站不住脚。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10月70城二手住宅价格虽然全线下滑,但一线城市仅降0.9%,二线城市降幅0.6%且正在收窄,三线城市降0.7%,根本没有“全面大跌”的迹象。复旦大学教授邵宇就明确说,银行批量处置房源是“理性选择”,是为了锁定风险、快速回款,不是市场崩盘的信号 。说白了,现在楼市的逻辑早就不是“普涨普跌”了,一线核心地段房子依然抢手,三四线城市只是在消化库存,银行的低价房根本撼动不了整体市场。

对咱们普通购房者来说,这场“卖房潮”不仅不是坏事,反而藏着实实在在的捡漏机会。跟法拍房比,银行直供房的优势太明显了:产权完全清晰,银行已经提前处理完所有债务纠纷,不会出现“买了房还被前房主纠缠”的情况;而且没有中介费,部分房源比二手房便宜15%-30%,省下来的钱足够装修或买家具。我身边就有朋友刚入手一套二线城市近郊的银行处置房,同小区二手房挂120万,银行开价95万,直接省了25万,相当于白得一套装修钱。

但捡漏不是“闭眼冲”,这几个坑必须提前避开。首先得查清楚产权,让银行出示不动产权证和法院裁定书,确认房子没有二次抵押、查封这些问题 ;其次一定要实地看房,我邻居去年买了套处置房,看着价格低,收房才发现水管冻裂、墙面发霉,光维修就花了8万,最后算下来跟买普通二手房差不多;还要问清楚物业费、水电费有没有欠费,这些钱该谁承担,避免买完房还要替前房主买单。另外,贷款买房的要注意,银行处置房可能要求首付50%,利率也可能上浮0.5%-1%,提前跟银行确认好贷款政策再下手。

从行业角度看,银行直供房的兴起其实是好事,说明房地产市场在回归理性。一方面,银行通过线上直售快速处置不良资产,化解了金融风险,这也是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要求的“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的体现;另一方面,这些低价房源倒逼二手房市场价格回归合理,让“房住不炒”的定位更突出。有些地方政府还把银行直供房纳入保障房采购池,既帮银行解了围,又补充了民生供给,算是多方共赢[[__LINK_I CON]](http://www.cbimc.cn/m/content/2025-11/13/content_558693.html?f_link_type=f_linkinlinenote&flow_extra=eyJpbmxpbmVfZGlzcGxheV9wb3NpdGlvbiI6MCwiZG9jX3Bvc2l0aW9uIjo2LCJkb2NfaWQiOiJiZmNmNDJmY2JhNTA1NmUzLWZiOWZhMTQ1ZTQ3MzkxN2IifQ==&inline_doc_id=null)。

说到底,银行5折卖房根本不是房价大跌的“预警”,只是不良资产处置的正常操作。对刚需族来说,不用恐慌跟风,也不用盲目抄底;如果正好有购房需求,又能接受可能的维修成本,不妨多关注银行直供房,做好产权核查、实地看房这些功课,说不定就能捡到性价比高的好房。

未来房地产市场只会更健康平稳,“优质优价”会越来越明显。银行直供房这种模式也可能成为常态,既帮银行盘活了资产,又给购房者多了个选择,这正是楼市高质量发展的体现。咱们买房还是要遵循“自住为主、量力而行”的原则,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稳妥的。

来源:景行景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