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埃及人到底算不算黑人?”——7月2日《自然》杂志甩出首份古埃及全基因组数据,一锤定音:80%血缘跟摩洛哥新石器农民最近,20%来自两河流域,撒哈拉以南成分几乎没影。消息一出, Afrocentrism 和 Eurocentrism 两边一起踩空,网友直接懵
“古埃及人到底算不算黑人?”——7月2日《自然》杂志甩出首份古埃及全基因组数据,一锤定音:80%血缘跟摩洛哥新石器农民最近,20%来自两河流域,撒哈拉以南成分几乎没影。消息一出, Afrocentrism 和 Eurocentrism 两边一起踩空,网友直接懵圈:合着金字塔搬砖的既不是“纯黑”也不是“纯白”,而是北非—近东混血打工人?
先别急着改教科书。样本目前只有一例,地点在开罗南265公里,时间卡在公元前4800—4500年,相当于前王朝早段。研究者自己都备注:尼罗河谷南北跨度大、朝代三千年长跑,一个基因组撑不起全景画。想靠孤证把壁画里深浅不一的肤色统一刷成“北非棕+中东米”,就跟拿一张深圳居住证推断全国人口结构一样莽。
更打脸的还在后头。语言学界早把古埃及语放进“亚非语系”,跟闪米特、柏柏尔、库希特(含索马里)坐同一条板凳;如果基因说“近东成分20%”,语言却坚持“东非兄弟”,等于提醒:血缘≠文化,迁徙路线可能分好几拨。今天埃塞俄比亚高原的奥莫遗迹还留着公元前两千年的埃及式陶器,反向输入还是技术输出?没人敢拍板。
壁画分类也翻车。原文把人群切成闪米特、黑、白、古埃及四大盒,可艺术史家翻遍底比斯墓室发现:同一个人物能被画家今天涂棕、明天刷黑,仪式配色优先于身份证。拿色号当族谱,古埃及人第一个笑出声。
罗马吞并公元前30年确实砸烂法老庙,可基因时间轴显示:外来血统大规模涌入要等到公元后阿拉伯扩张,比凯撒晚七百年。把“文化断层”自动等同于“人种替换”,史观还停留在“谁赢谁换种”的爽文逻辑。
真正有趣的是后续项目:都灵埃及博物馆+柏林夏里特医院联手,准备把五千年内一百多具木乃伊全扫一遍。等数据铺成地图,今天吵翻天的“黑/白”标签大概率会被更复杂的渐变谱带取代——毕竟尼罗河每年泛滥,土地混色,人也一样。
网友热评:“说白了,古埃及就是地中海快递驿站,谁路过都留个基因包裹,谈什么纯种。” “别再给金字塔贴肤色emoji,等把一百个木乃伊全测完再吵,不然跟用一张色卡判全球肤色一样尴尬。” “北非+近东混血听着像摩洛哥沙拉,说不定法老也吃库斯库斯。”
来源:热情暖阳fES1j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