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天看到一条长文,先是一个普通家庭庆祝孩子生日的温馨画面,然后又把大家带回到几个月前的一张照片和由此引发的风波。如果把时间倒回最近几个月,就能更清楚地了解这件事是怎么回事了。
那天看到一条长文,先是一个普通家庭庆祝孩子生日的温馨画面,然后又把大家带回到几个月前的一张照片和由此引发的风波。如果把时间倒回最近几个月,就能更清楚地了解这件事是怎么回事了。
11月中旬,女演员在社交平台上写了一段话,记录下了给儿子过生日的点点滴滴。这些事情里面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发生,全都是家常的小事,给孩子挑选生日蛋糕的时候,在回想孩子小的时候所发生的趣事,并写下自己对孩子的期望以及骄傲之情,配图中展现出的是寻常的亲子时刻,笑容和日常都很真实,从那些文字当中能够感受到父母对孩子那份关心和欣慰感,文中的语气是平缓又喜悦的,就像很多为人父的人会在自家小孩生日时做的那般记录一样,她老公也在社交平台上面转发了这段话并表示自己被感动到了,仅仅只有这么短短几句话却包含着家庭里的温暖柔和之处。
把时间拨到五月份,一张旅行照片成了导火索。那时她发了一张在伦敦桥前的照片,在文字里用了“又一次来到伦敦大桥”。对大多数人而言,这不过是一句重游旧地的感慨,但网络上的一小部分人却把它解读出了别的意味,“又”字被放大成一种“暗示”,于是各种揣测接踵而至:有人说是在为孩子铺路、有人说是要送孩子出国读书、有人说要改港籍甚至去英国定居、还有人在海外买房当证据…由此引发出来的大量质疑与批评带着指责和怀疑把她的普通旅行照和家庭动态变成了可以无限放大的话题。
那张“又一次”的照片不是没有背景的,她小时候去过伦敦,学舞蹈的时候有机会出国学习或者交流,那些小时候的照片和这次重游相隔几十年,小时候拍照的人大概就是家里人吧,这一次同行并且留下影像的是她的丈夫。这种对比只是时间上
网上对这对夫妻和孩子进行指责的事情不是第一次发生,很多年来他们的一举一动总是在公共视线里被无限放大,好的事情也会被人误解。好几年前她曾经帮过一个家境困难的大学生,本来就是想帮助人家脱离困境,但是最后的结果却并不像预期中的那样顺利,那个受助的学生把她的援助当成了挥霍的资本,不仅学习成绩不好,还养成了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最终丢了工作,人们就把这件事理解成故意炒作,给了她很大的责难和伤害,后来这件事情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结局:援助被取消了,做法也做了改变,这么多年下来,她对于外界的各种错误理解和恶意评论更加敏感,也很乐意通过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权利。
面对五月开始就不断蔓延的传闻,夫妻俩做出了清晰而果断的回答。他们没有在所有争议里一遍遍地辩解自己,并不是要为这些纷争一一去讨说法,而是决定走法律这条路,起诉那些编造并散播不实言论的人们,目的很简单,不仅是要为自己讨回公道,也是想阻止谣言给家庭带来更多的伤害,在舆论场上有时候当事人要用法律方法来止损,这种约束力要比光靠嘴说更有力。起诉的结果也许并不是最终答案,但它能让事件重新回到事实轨道上,也能让一些误导性的话失去传播的土壤,当有人毫无根据地说出某些话时,用依法维权的方式把事情拉回理性是有效的方法。
这件事情引起关注,一方面是因为大家的情绪。现在人们对国家、民族的关注度提升,对外界敏感是好事,但在这个时候情绪容易被“例行怀疑”牵着鼻子走,把一些平常事解释为“背叛”、“不忠”,对自己的国人、自己的同胞的善意和信任都被置疑,一旦加入吃里扒外这样的情绪,很多事情就很容易用证据来判断了,在网络环境下,一张图片、一句简单的话都可以成为证据链对人发起攻击,这对当事人家庭的生活造成干扰,也会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影响。
这对夫妻的日常生活里也有一些值得肯定的地方,她因为自己的角色而为大家所熟知,在早年的时候也有一部作品给她带来了非常重要的成绩,曾经还进入了国际影展的关注名单当中;在生活中她也有过一些友好的举动,救助了一只独眼流浪猫并且带回家中,这也体现出她在生活中的善意。丈夫在面对家庭事情时会有着强烈的感情反应,经常会在社交平台上表达感动或者心疼的情绪,两人之间互有调侃又互相照应,呈现出普通夫妻之间的互相扶持样子。这些日常和为人处世上的细节同网络上那些断章取义的说法形成对比。
有人可能会说,名人就应该被一切放大检视吗?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公众人物的生活总是会被关注的,他们的言行影响着很多人,但这种关注不能变成无边界的猜测和人身攻击。法律给出了边界,在社交媒体上使用也是需要遵守基本事实核查的。把一个人自己的私人选择当成国家层面的背叛,这是在简化复杂的事情,也伤害了无辜的人。
维权行为经常被曲解为算计或者过于敏感,但现实中这是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误会和伤害之后选择保护自己。遭遇不实指控的时候保留证据并用正当途径回应,这不仅是对自己的负责也是对家人负责的事情。对于大众来说,学会分辨信息来源、理性思考比追流言重要得多,而对于那些喜欢散播未经证实消息的人应该多一些自觉与克制,在网络上没有法外之地每个人的话都要对自己说的事实负责任。
我写这些,并不是想教条式的为谁站队,只是希望能回到事实本身。每一个家庭都有保护隐私权的权力,每一位公众人物也有一样的社会义务,在互联网上出现关于移居、国籍、子女教育等话题时,先看看证据再做判断会更加公平一些,对当事人直接人身攻击和恶意猜测只会把普通人生活的五脏六腑撕扯得支离破碎。
如果你关心这个事,可以来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希望大家发表意见的时候多一些求证的习惯,少一些人身攻击,在网络空间里有耐心、讲礼貌。文中的时间线、图片和过程取自公开渠道及媒体报道,目的在于还原事实、传播正面信息,如有内容与事实不符或者侵权会根据情况进行调整或删除,希望讨论回归到事情本身而不是被情绪带偏。
来源:乐姐聊娱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