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免疫-监测-补免”闭环管理 元山镇筑牢畜禽防疫墙
近日,剑阁县元山镇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各村(社区)的田间地头、养殖场户,对猪、牛、羊、禽等主要畜禽品种开展秋季防疫血清采样工作。此举旨在科学评估前期集中免疫效果,进一步巩固畜禽疫病防控成果。
采样过程中,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范,随机选取不同年龄段、不同品种的畜禽采集血清样本,并详细记录采样时间、畜禽标识、养殖地点等信息,确保样本来源清晰、数据可追溯。据了解,此次采集的血清样本将统一送往专业检测机构进行抗体水平分析,重点评估疫苗免疫后畜禽机体的抗体保护状况。
抗体检测结果是评估免疫效果的关键依据。对于检测中发现抗体水平不达标的畜禽,元山镇将立即组织力量进行补充免疫,确保免疫密度和效果,形成“免疫接种—效果监测—补充免疫”的完整管理闭环,有效堵塞防疫漏洞。
此次血清采样效果核查工作,是基于该镇此前全面完成的秋季集中免疫行动。为应对秋季动物疫病高发风险,元山镇早谋划、早行动,坚持“应免尽免”原则,累计免疫各类畜禽近15万头(只)。同时,该镇同步开展了大规模环境消毒灭源工作,对养殖圈舍、用具、车辆及周边环境进行彻底消毒,消杀面积近25万平方米,有效切断了潜在的疫病传播途径。
元山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关注血清检测结果,及时做好补免工作,并不断加强疫病监测预警和养殖监管,常态化开展防疫知识宣传,全力保障辖区内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张彬慧 文/图)
鳳凰觀察 | 以精准监测筑牢畜禽防疫的“铜墙铁壁”
四川剑阁县元山镇开展的畜禽血清采样工作,将秋季动物防疫从前期普遍的疫苗注射,推向了个体化、精准化的效果核验新阶段。这不仅是防疫流程的必要环节,更体现了基层防疫工作中日益增强的科学精神和务实态度,为守护养殖业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构筑起一道更为坚实的“防火墙”。
动物防疫,免疫是基础,但绝非“一针了之”。疫苗是否真正在动物体内激发起足够的保护力,受到疫苗质量、保存运输、注射技术、个体差异等多重因素影响。因此,免疫后的抗体监测就如同一次严谨的“质量验收”,它能直观揭示免疫工作的真实成效,将防控措施从“做了没有”推向“做好了没有”的更深层次。元山镇通过采样检测,精准查找免疫空白和薄弱环节,并据此进行针对性补免,形成了有效的管理闭环,让防疫工作真正落地生根,避免了可能的形式主义。
秋季是畜禽疫病易发、高发期,防控形势严峻。元山镇未雨绸缪,不仅完成了近15万头(只)畜禽的免疫覆盖和近25万平方米的环境消杀,更将工作延伸至效果验证,展现了其防控工作的系统性和前瞻性。这种“防检结合”的模式,能够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将疫情扑灭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地减少养殖户的损失,保障市场供给稳定。
“免疫—监测—补免”的闭环防控体系,是现代畜牧业风险管理的核心要义之一。它要求我们的基层防疫工作必须更加精细、更加科学。元山镇的做法提供了一个值得借鉴的样本。下一步,期待各地都能将这种精准化、全程化的管理理念贯穿于防疫工作的始终,同时加强疫病流行病的调查和预警,加大科普宣传力度,提升养殖户的主体责任意识。唯有如此,才能织密织牢畜禽疫病防控网络,以畜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和公共安全注入更多确定性。
来源:农民鑫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