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AI生成的病床照在外网刷屏时,成龙正在新加坡片场拍戏。这个71岁的功夫巨星看到自己“被死亡”的消息后,只摇头笑了笑,顺手拍了段片场花絮发微博:“新电影《过家家》明年元旦上映,我还活着,而且活得挺好。”
71岁成龙“被去世”真相曝光!AI伪造病床照疯传,本尊发微博霸气辟谣
当AI生成的病床照在外网刷屏时,成龙正在新加坡片场拍戏。这个71岁的功夫巨星看到自己“被死亡”的消息后,只摇头笑了笑,顺手拍了段片场花絮发微博:“新电影《过家家》明年元旦上映,我还活着,而且活得挺好。”
2025年11月10日,一则“成龙因多年拍戏积累的伤病并发症去世”的帖文突然在外网爆发。配图里,一张AI合成的病床照显得格外逼真——面色苍白的成龙躺在白色病床上,周围还有心电监护设备。帖子迅速获得数万转发,甚至登上了多国社交媒体的热搜榜。
然而谣言很快不攻自破。11月11日,成龙个人微博准时更新,官宣新电影定档2026年元旦。这条配着电影海报的动态,成为最有力的辟谣声明。网友调侃:“这大概是史上最硬核的‘复活’方式——用新片预告打脸造谣者。”
这次谣言之所以迅速发酵,关键在于AI生成图片的逼真程度远超以往。伪造照片中,成龙穿着病号服躺在医院床上,脸部细节、灯光阴影甚至皮肤纹理都极其真实。只有专业人士才能从手指畸变和心电图连接错误看出破绽。
这已经不是成龙第一次遭遇类似谣言。自2015年起,他每隔几年就会被传“重伤不治”或“隐退病逝”,但此次AI技术的介入让谣言可信度大幅提升。有网友坦言:“第一眼看到图片时心里咯噔一下,差点就信了。”
更值得警惕的是造假产业链的成熟化。调查发现,同类AI假图在黑市标价仅500-2000元,可定制明星、政要等各种“病危/去世”场景。造谣者通常选择凌晨在境外平台首发,利用时差实现跨地域传播。
面对汹涌谣言,成龙方面选择了最直接的辟谣方式——用工作动态说话。新电影《过家家》定档海报中,他以满头白发造型出演阿尔茨海默症患者,与病床照里的虚弱形象形成鲜明对比。
这已是他今年第三次回应健康传闻。此前网上流传他“白发苍苍、身体堪忧”的照片,其实都是为新片做的特效妆。成龙曾在生日微博中坦言:“能老是一种幸运,我们拍动作电影的人更懂这个道理。”
团队应对谣言也愈发娴熟。此次他们没有发布严肃律师函,而是用电影宣传自然承接热点,既化解危机又为作品导流。粉丝点赞称:“这才是国际巨星的格局——用作品说话,让谣言成笑话。”
统计显示,这已是成龙近十年第八次“被死亡”。2015年他拍《功夫瑜伽》受伤时,就被传“瘫痪退圈”;2020年因白发照片被造谣“重病缠身”。类似谣言总在其新片上映前爆发,不排除竞争对手操纵的可能。
更深层的原因是明星“被死亡”已成流量密码。某营销号主透露,此类谣言互动量常是普通内容的10倍以上,即便很快辟谣,首发账号已赚足曝光。更有人借此进行比特币诈骗,编造“成龙遗愿”向社会集资。
法律界人士指出,这类行为涉嫌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最高可判七年有期徒刑。但跨国追责难度大,平台审核机制滞后,导致造谣成本极低。
成龙屡遭死亡谣言,折射出大众对动作明星“不敢老、不能病”的刻板印象。观众更愿相信71岁的他仍在跳楼追车,而非自然衰老。《过家家》中他主动饰演患病老人,正是对年龄焦虑的正面突破。
这种转型需要极大勇气。此前他用AI技术还原年轻面貌的《传说》遭遇恶评,而接受衰老、深耕文戏的《捕风追影》反而获得8.1分高分。影评人认为,观众最终认可的是真诚而非“永生”的幻觉。
成龙在70岁生日时曾说:“我的师兄洪金宝说得对,能老是幸运的。”这句话如今成为对抗谣言的最佳注脚——真正的传奇不是永远不会死,而是认真活好每一个年龄。
就在谣言发酵当天,成龙在片场拍完了《过家家》最后一组镜头。饰演阿尔茨海默症老人的他,需要演出忘记儿子名字的颤抖瞬间。导演喊卡后,这个71岁的男人依然坐在轮椅里良久未动,仿佛在体会变老本身的重量。
远处,助理正删除又一条“ RIP成龙”的私信。而监控屏上,弹幕飘过一句解说词:“你看,他连演戏都这么认真活着,造谣的人怎么好意思说他死了?
来源:小小吃瓜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