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提示词有著作权吗?上海首例判决,给所有创作者提了醒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1-15 23:43 1

摘要:AI的几句提示词,能算受著作权保护的作品吗?11月6日下午,上海首例涉AI提示词著作权侵权案一审宣判,给这个AI时代的新问题划下了首个司法答案。

AI的几句提示词,能算受著作权保护的作品吗?11月6日下午,上海首例涉AI提示词著作权侵权案一审宣判,给这个AI时代的新问题划下了首个司法答案。

自AI绘画、AI写作走红以来,大家的目光多落在AI生成的图片、文字上,争论它们该归谁所有。但随着技术深入,“输入端”的提示词,这个引导AI创作的“指挥棒”,其知识产权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这次黄浦法院审理的案件,就把焦点对准了这根“指挥棒”。

案情:提示词“养”出的画作,被人用同款指令复制

原告是一家美术创作公司,2022年就开始钻研用AI搞创作。他们精心打磨了六组提示词,把艺术风格、画面元素都考虑得很细——比如“新艺术风格(Art Nouveau)的巨型海蓝宝石冥河水母插图,要带穆夏的笔触,模仿古代手绘手稿质感,用纸莎草材质呈现,水母纹理复杂细腻,配华丽镶金木相框,整体做镜面对称设计”。

靠着这些提示词,公司在Midjourney平台生成了画作,还发到了小红书上。可没多久他们发现,有两家公司(被告)在小红书和出版书籍里用的画,和自己的AI作品特别像。一查才知,对方竟是用一模一样的提示词,在同一个平台生成的。

原告当即起诉,认为自己的提示词是“文字作品”,被告盗用提示词生成画作的行为,侵犯了复制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权益,要求对方停止侵权并赔偿近万元维权开支。

争议:提示词是“思想”还是“作品”?

双方的核心分歧,全绕着“提示词算不算作品”。

被告这边反驳说,提示词只是关键词拼接,算不上创作,更不属于受保护的作品。这些内容是抽象的“思想”,不是具体的“表达”。而且Midjourney的服务条款里写着,用户默认放弃提示词权益,这些内容本就该进入公有领域,他们的使用属于“个人学习”,符合合理使用范围。

法院:提示词无个性化表达,不构成作品

黄浦法院审理后给出了明确结论:涉案提示词本质是给AI的“指令集合”,虽然列了不少元素,但只是简单罗列,没有语法逻辑,也没有层次递进的叙事,更没体现出作者独特的审美判断。

法院认为,提示词里的艺术风格、材质要求,都是这个领域的常规表达,没融入作者的个性化智力投入,更多是抽象的创作构思,属于“思想范畴”。而著作权法保护的是“思想的表达”,不是思想本身。

最终,法院一审判决驳回了原告的全部诉讼请求。

这起案件给AI创作者提了醒:想保护自己的AI创作成果,单靠“打磨提示词”还不够。你觉得提示词该受保护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来源:浩轩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