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过去几年,是我能够沉下心来专注创作与思考的宝贵时光。”11月17日,贵州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九次代表大会在贵阳召开,文代会代表、贵州省舞蹈家协会副主席、贵州乌宏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人乌宏志表示,贵州文艺界在沉淀中不断创新提升,创作者回归艺术本体,不断深耕本
“过去几年,是我能够沉下心来专注创作与思考的宝贵时光。”11月17日,贵州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九次代表大会在贵阳召开,文代会代表、贵州省舞蹈家协会副主席、贵州乌宏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人乌宏志表示,贵州文艺界在沉淀中不断创新提升,创作者回归艺术本体,不断深耕本土表达。
作为“文艺两新”(新文艺组织、新文艺群体)代表,乌宏志赞赏贵州近年来对多元艺术生态的包容与鼓励。他说,越来越多的创作者主动“融入群众、融入社会、融入时代”,通过公益展演、社区快闪、文旅融合等方式,让艺术“活”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贵州近年来的文化政策与城市更新战略,如贵阳市提出的“九门四阁”“一圈两场三改”“一河一道两片”文化空间布局等,不仅系统梳理了城市的历史文脉,也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更多空间。
贵州文艺不断构建具有地域辨识度的表达体系。“我们不再是简单地把外面的东西搬进来,而是让艺术从贵州的山水、民族与历史中自然生长出来。”
乌宏志主创的现代舞《我的贵阳·此心安处》。受访者供图
从2012年开始,乌宏志和他的团队开始尝试将现代舞引入贵州,2016年发起“贵州现代舞周”。然而,真正让他们找到“根”的,是2021年提出的“山地舞蹈”概念。
“我们意识到,不能只是把外面的艺术‘搬’进来,而是要让艺术‘长’在贵州的土地上。”于是,他和团队将现代舞语言与贵州特有的喀斯特地貌、千岛文化、少数民族传统以及城市历史深度融合,开创了具有地域标识性的“山地舞蹈”体系,并连续5年举办“贵州山地舞蹈艺术交流周”。
“‘山地舞蹈’不是一种风格标签,而是一种文化态度——我们尝试用身体去回应山川、历史与人民。”
近年来,乌宏志的创作重心聚焦于贵阳这座城市的内在肌理。他带领团队打造了“贵阳三部曲”——《我的贵阳·此心安处》《我的贵阳·前世今生》《我的贵阳·此心光明》,试图通过舞蹈语言回答一个核心问题:新一代贵州青年如何理解并热爱自己的城市?
舞台上的乌宏志。受访者供图
《此心安处》以西汉铜车马为文化符号,穿越夜郎古国、屯堡文化,最终落脚于贵阳万家灯火的人间烟火;第二部《前世今生》则大胆融合京剧元素与现代舞,在文昌阁实景中进行行进式演出,探索贵阳六七百年的历史纵深;第三部《此心光明》聚焦王阳明龙场悟道的精神内核。
乌宏志强调:“我们不是在复述历史,而是在用当代的身体语言重新激活对历史的情感共鸣。”
“本月刚好是我们团队创业的第13年。”乌宏志说,这也将开启他与贵州这片土地持续对话、深度融合、不断创新的旅程。
站在40岁的门槛前,乌宏志将未来5年视为“人生最重要的创作期”,不再一味追求速度,而是更注重深度。希望用5年时间,打磨出更多能代表新时代贵州精神的舞蹈作品。
他期待,贵州文艺进一步“走出去、沉下去、融进去”——更好走向全国乃至国际舞台,沉入基层群众生活,融入文旅融合与城市更新的大潮。
“我们这一代文艺工作者,既是传承者,也是破壁人。”乌宏志表示,要用舞蹈讲好贵州故事,更要让世界看见贵州不仅有山水,更有思想、有温度、有未来的艺术表达。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文、图/吴蔚
编辑/黄若佩
二审/姚曼
三审/黄蔚 陈曦
来源:天眼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