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暖季里的“一股暖流”——天津供热首日一线见闻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7 18:50 1

摘要:寒意袭来,天津市红桥区清源楼社区居民李志平的家里却暖意融融,室内温度计定格在20多摄氏度。“比去年暖和些,温度挺合适,这个冬天肯定过得舒坦。”老伴马秀芬笑盈盈地说。

新华社天津11月16日电(记者徐思钰)寒意袭来,天津市红桥区清源楼社区居民李志平的家里却暖意融融,室内温度计定格在20多摄氏度。“比去年暖和些,温度挺合适,这个冬天肯定过得舒坦。”老伴马秀芬笑盈盈地说。

11月15日,天津市气象台发布寒潮蓝色预警信号。当日,天津正式启动供热。记者在居民家中、热力站点、智慧监管平台,感受着供暖季里的民生温度。

  11月15日,天津市津安热电有限公司红桥北供热服务中心供热管家岳小棚入户检查暖气片。新华社记者 徐思钰 摄

李志平家中的这份温暖得益于屋内供热设施的提升改造。李志平回忆,去年冬天发现问题后,工作人员细致检查并记录备案,今年7月主动上门进行了改造。“施工时特别细致,还特意留了电话,说有问题随时联系,这样的服务太暖心了。”

居民家中的温度变化,是天津供热“冬病夏治”工程的生动注脚。“十四五”期间,天津完成4.5万余户居民户内设施改造,让许多老旧小区告别了“暖不热”的困扰。

寒冬里,群众温暖过冬也离不开供暖一线人员的坚守。今年,天津建立完善了“一站一人”“供热管家”等制度。供热首日,1700余名供热管家全员在岗,用脚步织就保障温暖的“移动防线”。

一大早,岳小棚挎着工具包走进清源楼。拧开散热器排气阀,测量散热器温度,点温枪在管道上游走,整套流程娴熟流畅。作为天津市津安热电有限公司红桥北供热服务中心供热管家,这段时间,他忙得脚不沾地。“从供热前期到初期,每天都要对以往存在供热问题、供热设施新改造等重点用户进行回访,最多时一天跑七八户。”他指着台账说。记者看到,台账上详细记录着报修用户和重点改造户信息。

不只是岳小棚,还有更多人奔赴在一线。天津市城市管理委供热管理处处长、二级巡视员李文彩说,“供热管家”进社区即时服务,全市供热站在所辖小区设置一名专业服务人员,负责就近协调解决居民供热问题,与社区居委会和网格员主动对接,靠前服务居民用热问题。

  11月15日,在天津市热电有限公司东北郊第二供热服务中心林枫馨苑热力站内,工作人员在巡检。新华社记者 徐思钰 摄

温暖传递,既靠“人”的坚守,也有“技”的赋能。

在天津市热电有限公司东北郊第二供热服务中心林枫馨苑热力站,几套大中型换热机组正高效平稳运转。“现在站点实现无人值守,所有数据都能通过内部平台远程监控,出现报警提示,工作人员很快就能到岗处置。”该中心副主任唐培忠从容地指着机组说,该热力站今年完成了1840米旧管网改造,采用PERT2型塑料管等新技术,减少热损耗,让温暖输送更顺畅、更高效。

这份从容来之不易,供热启动前,全市上下就已经卯足了劲。11月7日,天津全市供热系统启动热态调试。各供热单位检测调试锅炉、水泵、阀门等核心设备,对供热管网逐步升温加压,对居民楼内供热系统逐栋排气,排查维修跑冒滴漏问题,确保系统运行稳定。

走进天津市供热燃气管理事务中心,智慧供热监管平台大屏上,红色供水温度线、蓝色回水温度线等曲线实时跳动,全市14家热电厂、576座热源供热运行数据及377座燃气锅炉房数据一目了然。

“平台依托智能算法,结合历史数据和室外温度,每小时生成每座供热站的运行指导曲线,实际数值连续长时间低于标准就会自动发送升温提示。”天津市供热燃气管理事务中心供热技术科科长张浩说,以“一站一策”精准督导达标运行,设立20名值班人员24小时轮班值守,供热监管有了“千里眼”。供热首日,全市热源站点运行平稳。

  11月15日,工作人员通过智慧供热监管平台实时监测供热有关数据。新华社记者 徐思钰 摄

天津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承担着全市1.82亿平方米供热保障任务,服务127万户用户。为筑牢今冬供热防线,集团从热源、气源、热网、调度、服务等多维度发力,多名业务骨干坚守岗位,300余名运行人员用科技手段细致巡检,2900余名维修人员随时待命,96677客服热线24小时畅通。

“我们从管网改造、智慧调度、服务保障三方面发力,全力打造‘温暖之城’。”李文彩说,天津着力以更精准的调度、更优质的服务,确保群众屋暖心更暖。

寒冬里,一股股暖流,正沿着纵横交错的供热管网,穿过大街小巷,涌入千家万户。

来源:网信宝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