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
本文2499字 阅读6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一到冬天,呼吸道病毒就像约好了一样排队上场。甲流、乙流、支原体、腺病毒、鼻病毒……空气一冷,朋友圈就变成了“阳阳阳”的实况转播现场。
根据国家流感中心最新公布的数据,南方多地的甲流阳性率已经超过20%,而其中最活跃的病毒就是H3N2亚型。与此同时,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张文宏教授也出面提醒大家:甲流高峰期即将来临,营养必须跟上,鸡蛋、牛奶要多吃。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藏着不少科学道理。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甲流到底有多“能打”?鸡蛋和牛奶为什么关键时刻能帮上大忙?我们普通人又该怎么科学面对这个冬天的流感潮?
很多人一听“流感”,第一反应是“就是感冒厉害点呗”。其实不然。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是流感病毒中最容易大范围传播、也是最容易引发并发症的一种。
它的几个特点很突出:
起病急,往往是早上还好好的,下午突然高烧;发热很猛,有人能烧到39℃以上;全身症状重,除了咳嗽、喉咙痛之外,还会肌肉酸痛、乏力、甚至恶心、呕吐;恢复慢,不像普通感冒扛几天就好了,甲流往往拖上一两周都不稀奇。最让人担心的是,它对老年人、孩子和慢病人群尤其不友好。不少重症患者发展为肺炎、呼吸衰竭,甚至需要住进ICU。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的统计,每年因流感导致的重症和死亡病例中,大多都和甲流有关。
换句话说,甲流不是吓唬人的标签,而是真正需要认真对待的病毒。
张文宏教授不止一次提到:“流感季节要吃得好,鸡蛋和牛奶这类高蛋白食物可以帮助提升免疫力。”
这不是“民间偏方”,而是有科学依据的营养建议。
鸡蛋是一种几乎完美的天然食物,含有优质蛋白质、维生素B群、胆碱等多种对免疫系统非常重要的营养素。它们能帮助身体合成抗体,提高抵抗力。
牛奶则富含钙、维生素D和乳清蛋白,不仅有助于增强骨骼,还有助于维持呼吸道上皮细胞的健康,防止病毒趁虚而入。
简单来说,在病毒高发的时候,鸡蛋和牛奶就是给身体“打底”的食物。打仗之前先吃饱,才有力气跟病毒周旋。
很多人觉得冬天都快过去了,现在打流感疫苗是不是来不及了?
其实并不晚。接种疫苗后大约2到4周就可以产生保护力,保护期长达6个月左右。
而且,当前流行的毒株H3N2,正是2024–2025年度四价流感疫苗中的关键成分之一。
所以,如果你属于以下人群,建议尽快安排接种:
6个月以上的儿童;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慢性基础疾病的人(如高血压、糖尿病、哮喘);医护人员、教师、公共场所服务人员。打疫苗不是万能的,但它能显著降低感染、重症和死亡的风险。这是一道你能主动掌握的防线,别轻易放弃。
很多人一发热就慌了神:这是甲流吗?还是普通感冒?还是支原体?
虽然具体诊断需要医生来做,但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初步判断:
如果你出现了突发高热(超过38.5℃),同时伴有明显的全身乏力、肌肉酸痛、咳嗽、喉咙痛,那就要高度怀疑是流感,特别是甲流。
而普通感冒更多是轻微低热、鼻塞、流涕、打喷嚏,不太会有全身酸痛那种“像被车撞了一样”的感觉。
当然,现在医院普遍提供抗原检测或核酸检测,如果怀疑感染,建议尽早就医检查,别靠猜。
一旦确诊或高度怀疑是甲流,最忌讳的就是“抗一抗看看”。
甲流的治疗是有专门药物的。
目前国内批准的抗甲流药物包括:
奥司他韦(很多人熟知的“达菲”);帕拉米韦(注射型);扎那米韦(吸入型)。这些药物属于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对甲流有明确疗效,但前提是要在出现症状的48小时内尽早使用,越早越好。
另外要提醒一点,抗生素对甲流无效。流感是病毒感染,抗生素是针对细菌的,两者不是一回事。
如果自己分不清该吃什么,最稳妥的做法就是去看医生,别自己瞎吃药。
很多人总以为防流感就是靠吃药、打疫苗,但真正起决定作用的,其实是日常生活细节。
防甲流的五个关键动作:
戴口罩:在密闭或人多场所,口罩仍然是最有效的屏障;勤洗手:特别是摸过电梯按钮、门把手后,别用手揉眼睛、摸嘴;多通风:每天至少通风2-3次,每次15分钟以上;早点睡觉:睡眠质量直接影响免疫力,晚睡是病毒最喜欢的“空门”;吃好三餐:别节食、不挑食,鸡蛋、牛奶、蔬菜、水果都要有,别让身体在关键时刻掉链子。别小看这些生活细节,它们才是病毒最怕的“绊脚石”。
甲流对健康成年人来说可能只是“硬扛几天”的事,但对孩子和老人来说,就是场硬仗,甚至是“硬伤”。
孩子的防护重点:保证睡眠;避免密集聚会;如果学校、幼儿园有流感高发,必要时可以请假居家观察;一旦发热超过38.5℃,要及时去医院。
老人的防护重点:有慢病的,要控制好原发病;保持规律作息和饮食;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意识不清等情况,不建议在家拖着,建议就医。
他们是家庭中最脆弱的“一环”,保护好他们,就是保护整个家的免疫力。
张文宏说“熬过去”,不是让你盲目乐观,而是告诉我们:这不是第一次流感,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病毒永远不会彻底消失,但我们可以越来越强大。
强大不是不生病,而是:了解疾病;提前准备;科学应对;不慌、不乱、不信谣。
这才是我们能学会的“抗病毒底气”。
写在最后的提醒冬天的确是病毒“扎堆”的季节,但只要你:打了疫苗;吃得营养;作息规律;戴口罩、勤洗手;一旦发热早就医。
那就已经走在了大多数病毒前面。
鸡蛋和牛奶不是神药,但它们是你身体打仗时的“补给线”。别轻视这些看似普通的建议,它们可能就是你这个冬天最实用的“护身符”。
国家流感中心. 中国流感监测周报,2025年第44周.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流感疫苗接种技术指南(2024-2025年度).
《中华传染病杂志》:甲型流感病毒临床特征及防控研究[J]. 2023年,第41卷第3期.
张文宏. 《流感季节的公共卫生建议》,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专家答疑,2023年12月.
来源:外科医生Kris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