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造车不是百米竞速短跑,而是一场没有终点站的马拉松。在市场乱象逐渐为人所不齿、订单量注水难以服众的当下,无论是消费者还是品牌们都逐渐发现,长期的口碑和品牌价值,是比短期的订单、月销数字更能证明品牌影响力的因素。
造车不是百米竞速短跑,而是一场没有终点站的马拉松。在市场乱象逐渐为人所不齿、订单量注水难以服众的当下,无论是消费者还是品牌们都逐渐发现,长期的口碑和品牌价值,是比短期的订单、月销数字更能证明品牌影响力的因素。
10月底,一汽-大众迎来了独属于自己的里程碑。不是月销过X万,也不是订单量“爆表”,而是第3000万台整车下线。
从1991年成立,到2025年3000万台整车下线,一汽-大众用34年为整个中国汽车行业书写了正确的发展范本。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配置堆砌、市场风口无法等外界因素无法让一汽-大众获取穿越行业生命周期的能力。
比起是什么,一汽-大众对于身处迷茫期的同行们提出的更有意义的问题是:一汽-大众做对了什么?为什么能成为行业内首家产销突破3000万的乘用车企?
“精”还是“全”,不是单选题,而是双选题
初创品牌在发展初期,固然可以通过对单一细分市场的深挖来渡过蹒跚学步的阶段。但已经有不少品牌证明,这样的发展策略一定会让品牌在不久的未来陷入规模瓶颈期。
“小而精”带来的势能见底之后,“大而全”才能带领品牌突破细分市场规模划定的发展上限。
在受众群体最广之一的家轿市场,一汽-大众用速腾和宝来实现了对目标用户需求严丝合缝的对接。迄今为止,速腾的累计销量已经突破了430万辆,宝来的累计销量则突破了370万辆。
二者的成功对同行们给予的提示是,所谓的“六边形”、“全能型”产品,对于A级车来说无法真正实现。而且往往,用户们需要的是特点突出的车,而非样样通、样样松的车。
正因此,拥有越级表现的速腾才能成为A+级三厢车细分市场的No.1,温和且耐用、经济的宝来才能成为家轿市场的标杆。
对于品牌来说至关重要的B级车市场,一汽-大众同样布局了相当拿得出手的产品——迈腾。迄今为止,迈腾已经收获了超270万辆的累计销量。今年10月份,迈腾更是拿下了17698台的月销量,稳居B级车市场前三名。
也包括,如今不少品牌逐渐重视起来的两厢车市场,一汽-大众也早已凭借累计销量超180万辆的高尔夫,稳稳地抓住了年轻消费者的心,用有口皆碑的正向传播定义了两厢车的标准。
更加值得肯定的是,即便一汽-大众已经逐渐拥有了多款兼具经典和爆款属性的产品,一汽-大众也没有选择因循守旧。在洞察到中国消费者逐渐增长的SUV品类需求以及自身产品矩阵的缺口后,一汽-大众陆续布局了探岳、探歌、揽巡和揽境四款SUV产品,迅速完成了与SUV受众需求的无缝对接。
今年10月份,探岳的月销量达到了17721台,且今年的月销表现总体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
这种对各大细分市场精准且迅速的回应,让一汽-大众成为了主流消费者选车时无法回避的选项。也因此,“国民品牌造国民车,国民车铸就国民品牌”的正向循环才能让一汽-大众在任何时代、任何市场都展现出超越以往的生命力。
甚至,就连在新能源市场,一汽-大众也拥有毫不逊色于以往的产品塑造能力。按照规划,26年起,一汽-大众将推出5款纯电、2款PHEV、2款增程式和1款燃油产品。
这种多品牌、全细分市场的布局,并非简单的产品叠加,而是基于对用户生命周期需求的深度洞察。“大而全”看似是简单的产品矩阵完善,实际上背后却需要充足的体系能力和市场把控能力支撑。这也是为什么一汽-大众不争先,却能实现滔滔不绝。
精工细作,比参数领先更加深入人心
一汽-大众并不是没有经历过质疑。在“唯参数论”甚嚣尘上的时日里,精工细作的德系品质饱受质疑,甚至有观点认为品质不如参数来得更直接。
可事实是,消费者比某些品牌先意识到了参数的不可靠,与品质的重要性。当消费取向回归正轨后,一直在正轨上稳步行进的一汽-大众就会自然而然地再次屹立在行业的中心。
在前些时由中国质量协会发布的“2025年中国燃油汽车行业用户满意度指数(CACSI)”测评结果中,一汽大众包揽了十四项冠军。其中,宝来、速腾、高尔夫、迈腾、探岳和揽巡均夺得了所处细分市场的满意度第一。
一向重用户感受、轻参数竞赛的一汽-大众,还拿下了整个品牌层面的销售服务、售后服务满意度冠军。
不同于众多被调侃为“五星批发户”的测评,中国质量协会举办的CACSI测评,考虑的因素更多也更全面。测评注重的不是权威机构对产品的评价,而是用户对产品和品牌的真实看法。因此,该测评的结果要更能代表一汽-大众现实层面的品质。
当抛开一些偏见性言论,真正将用户们的心声听进去后,我们也会发现,不止是测评结果,一汽-大众的真实用户口碑同样很高。
“06年的 还在服役”
一位用户附上了自己座驾的真实图片。
“2011年底的迈腾 还在服役”
“真的是车外有车 我以为11年的高尔夫年纪已经够大的了”
大量鲜活的事实表明,“开不坏的大众”并不是一句由品牌们刻意引导的流量句,而是一句由用户们用亲身经历形成的对一汽-大众高品质的评价。
“德系品质”是直至今日一汽-大众都在强调并践行的。无论是行业最严标准的耐腐蚀测试,还是整车193万公里的超高强度超长路试,亦或者是远超行业标准的15年数据保存可追溯。这些通常不会被某些品牌提及的,是一汽-大众一直在做的。
也许一汽-大众对品质自始如一的坚守不能让品牌站在一时的流量中心,但用户们体验到并且知道。
最有力的宣传不是炸裂的营销词,而是用户们的亲身体验。
写在最后
3000万辆整车下线的背后,是超2000万用户对一汽-大众的认可和肯定,同样也是超2000万份来自用户的实打实、沉甸甸的信赖。
“品质坚守是底色,突破创新是未来。坚守与突破融合,才是一汽-大众对高品质的完整答案。”一汽-大众技术开发总监、首席技术官邓国辉用“品质”和“坚守”两大关键词,解释了一汽-大众为什么能不为乱象所动,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
同样也解释了,为什么月销过3万的品牌鳞次栉比,而能实现突破3000万产销、收获超2000万客户信赖的,只有一汽-大众一个。
来源:趣车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