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天津流感防控进入关键阶段,市疾病预防控制局最新发布的流感分级预警周报显示,全市流感流行等级已上调至II级,处于活跃传播期,预计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将迎来感染高峰。目前全市多所幼儿园、中小学已出现甲型H3N2流感聚集性疫情,部分班级因感染人数较多启动临时停
近期天津流感防控进入关键阶段,市疾病预防控制局最新发布的流感分级预警周报显示,全市流感流行等级已上调至II级,处于活跃传播期,预计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将迎来感染高峰。目前全市多所幼儿园、中小学已出现甲型H3N2流感聚集性疫情,部分班级因感染人数较多启动临时停课,医疗机构儿科门急诊量也持续攀升。这波以H3N2为绝对优势毒株的流感,占比高达95%以上,传播速度快且症状偏重,市民需提前做好科学防护。今天用大白话把最新疫情数据、毒株特点、防护要点和应对措施讲透,帮大家平稳度过高发期。
一、疫情实况:感染数快速攀升,学校成聚集性高发区
从官方监测数据来看,天津已正式进入冬季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当前流感样病例占门急诊病例的百分比(ILI%)为4.16%,虽暂时低于4.40%的基线水平,但11月以来数据呈显著上升趋势,美团发布的健康防护指引显示,近期天津甲流指数同比上周上涨292%,感染进入易感高发阶段。监测显示,流感样病例中排名前三位的病原体分别是流感病毒、鼻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其中流感病毒以甲型H3N2为主,其次为甲型H1N1。
学校作为人员密集场所,成为流感传播的主要场景。据家长反馈,津南葛沽某小学一个班级就有十几名学生感染,部分学校因请假人数过半,不得不启动临时停课,托管与社团活动同步暂停,改为居家上网课。与此同时,天津市儿童医院等医疗机构的门急诊量激增,开启“爆满模式”,接诊患者多表现为高热、咳嗽、全身酸痛等症状,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主。市卫健委明确,当前新冠病毒感染呈下降趋势,预计11月将持续保持低流行状态,但需重点防范流感与其他呼吸道病毒的混合感染风险。
值得关注的是,气象条件也加剧了病毒传播风险。天津市环境气象中心与天津市儿童医院联合发布的预报显示,受强冷空气影响,近期气温大幅波动,日最高气温下降8~11℃,市区最低气温降至-2℃,且空气干燥,这种环境有利于流感病毒存活传播,11月中旬至下旬儿童流感气象风险等级为3级中风险。
二、H3N2毒株特点:症状重、传播快,这些信号要警惕
今年流行的甲型H3N2毒株虽非新毒株,但抗原特性与往年相比有显著变化,人群普遍缺乏针对性免疫力,这也是其传播迅速的重要原因。与普通感冒相比,H3N2感染后的症状更为严重,且发病急、进展快,主要表现为四大典型症状,市民可快速区分:
一是突发高热,体温可在几小时内升至39℃-40℃,伴有畏寒、打寒战,服用退烧药后可能暂时降温,但容易反复反弹,发热持续时间通常在3-5天;二是咽喉剧痛,如同“吞咽刀片”,伴有持续性干咳,部分患者会出现吞咽困难,甚至影响进食和味觉,这是H3N2攻击呼吸道黏膜的典型反应;三是全身酸痛明显,肌肉、关节疼痛剧烈,伴有严重乏力,患者常感觉“全身被碾压”,连日常活动都受影响;四是鼻塞流涕症状顽固,清水样鼻涕持续不断,鼻塞反复且难以缓解,部分儿童还可能伴随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不适,容易被误判为肠道疾病。
更需要警惕的是,H3N2感染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对于老年人、儿童、孕妇以及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道疾病等基础病的人群,感染后可能发展为肺炎、心肌炎、脑炎等重症,极端情况下甚至危及生命。此外,该病毒还可能侵袭神经系统,在人体免疫力下降时诱发病毒性面瘫,出现喝水漏水、眼睛无法闭合、口角歪斜等症状,一旦出现需立即就医。市疾控中心专家提醒,切勿将流感误当作普通感冒硬扛,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三、科学防护:筑牢三道防线,重点人群优先接种疫苗
面对流感高发态势,市卫健委明确预防核心原则为“增强自身免疫力、切断传播途径、保护重点人群”,这三道防线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市民可从日常细节入手落实:
1. 筑牢“内部防线”,提升自身抵抗力
合理穿衣是基础,要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导致免疫力暂时下降,给病毒可乘之机;均衡营养不可少,保证优质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的摄入,多饮水,保持呼吸道黏膜湿润,增强防御能力;规律作息是关键,避免长期熬夜,确保充足睡眠,这是免疫系统修复和加强的黄金时间;适度锻炼能助力,选择天气晴好、相对暖和的时间段,进行散步、慢跑等户外活动,提高机体适应寒冷的能力。
2. 建立“物理屏障”,切断病毒传播途径
呼吸道病原体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针对性防护很重要。科学佩戴口罩是最直接有效的措施,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就医时,务必规范佩戴;勤洗手要养成习惯,接触公共物品、回家后、准备食物及用餐前、触摸口眼鼻之前,都要用流动水和肥皂(或洗手液)认真清洗,外出不便时可随身携带免洗洗手液;常通风不能忽视,即使天冷,每天也要定时开窗通风2至3次,每次15至20分钟,有效稀释室内病毒;保持社交距离,在公共场所尽量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减少密闭空间聚集。
3. 加强“重点保护”,降低重症风险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及其严重并发症的最有效手段,市疾控中心建议6个月龄以上无疫苗接种禁忌的人群,尤其是老年人、儿童、慢性病患者、孕妇等重点人群,尽快完成接种。虽然今年的流行株与往年有所不同,但接种疫苗仍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感染后的症状,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此外,重点人群要做好健康监测,家人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应居家休息,避免带病上班、上学,并及时就医,这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
四、应对措施:停课期间做好居家管理,就医用药有讲究
1. 学校停课与居家学习管理
对于已停课的班级,学校会同步开展线上教学,保障教学进度。家长要做好孩子的居家管理,督促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保证充足休息和均衡饮食,避免孩子长时间看电子屏幕;引导孩子做好个人卫生,勤洗手、多通风,避免与家庭成员共用毛巾、餐具等物品,减少家庭内部传播风险;若孩子出现流感症状,要及时报告学校,待症状完全消失后再返校,不可带病复学。
2. 就医与用药指引
出现流感样症状后,轻症患者可居家对症治疗,提前备好退烧药、止咳药等常用药物,但要注意合理用药,避免盲目叠加服用,儿童和老年人用药需遵医嘱;若出现持续高热超过3天、呼吸困难、剧烈咳嗽、呕吐腹泻加重、精神萎靡等情况,要及时前往医院就诊,优先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二级医院,避免前往三甲医院扎堆排队,减少交叉感染风险。就医时要规范佩戴口罩,如实告知医生症状和行程,配合做好诊疗工作。
此外,若身边有人感染流感,在医生指导下可考虑使用奥司他韦等药物进行预防,密切接触者要做好健康监测,出现症状及时就医。
五、避坑提醒:这3个误区一定要避开
1. 误区一:“流感就是重感冒,硬扛就能好”?不对,H3N2流感症状比普通感冒重,还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尤其是重点人群,硬扛可能延误治疗,导致病情加重。
2. 误区二:“接种过流感疫苗就不会感染”?不一定,疫苗保护率并非100%,且病毒可能变异,但接种后即使感染,症状也会更轻、恢复更快,重症风险显著降低,仍建议接种。
3. 误区三:“戴口罩没必要,已经得过一次就不会再得”?不对,H3N2毒株传染性强,且可能再次感染,戴口罩是切断传播的有效手段,即使得过流感,在高发期前往人群密集场所仍需佩戴。
六、总结:科学应对不恐慌,共筑健康防线
此次天津流感II级预警的发布,是基于疫情监测数据的科学提醒,目的是让市民提前做好准备,而非引发恐慌。当前流感疫情虽呈上升趋势,但通过落实科学防护措施、重点人群接种疫苗、出现症状及时应对等方式,完全可以有效降低感染和重症风险。
学校、社区、医疗机构等各部门已联动做好防控准备,保障教学秩序和医疗服务有序开展。市民无需过度焦虑,只需从自身做起,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筑牢个人健康防线,就能平稳度过流感高发期。如果身边有老人、儿童或慢性病患者,不妨提醒他们及时接种疫苗、做好防护;若出现流感症状,理性就医、科学用药,不恐慌也不忽视。让我们共同努力,携手应对冬季呼吸道传染病挑战,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来源:黑暗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