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 | “大字吸睛,小字免责”,如此营销套路该刹住了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7 18:20 1

摘要:某款热门车型为宣传车身强度,广告海报显眼标注 “全系标配 2200MPa 某超强钢”,小字却补充 “某超强钢是指材质项目名称”;一款车型宣传自己是“低温续航达成率第一”,而小字表明这里的低温是指5℃~15℃。

某款热门车型为宣传车身强度,广告海报显眼标注 “全系标配 2200MPa 某超强钢”,小字却补充 “某超强钢是指材质项目名称”;一款车型宣传自己是“低温续航达成率第一”,而小字表明这里的低温是指5℃~15℃。

这种“大字吸睛、小字免责”的套路并非个例。有媒体发现,各大车企宣传海报中 “小字标注” 已较为普遍,更有网红在直播中直言,这类套路营销正成为行业常见陋习。

车企扎堆玩套路营销,首先源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白热化,产品同质化加剧。车企难在核心技术上快速形成差异化优势,便转而在营销话术上“突破”,试图用吸睛数据和模糊表述制造卖点;此外,消费者信息不对称给了套路生存空间 —— 多数购车者对汽车基础知识了解有限,2024 年某第三方平台的调查显示,70% 的车主对选车、用车和养护知识感到茫然,90% 的车主买车后从未认真看过说明书,觉得上面的技术参数和专业术语难以理解,自然没精力深究车企广告中的小字细节。

此外,“大小字”套路的盛行,还源于网络营销圈与车企的合流。有公关专家指出,近年来互联网公司将原有营销理念和方式带入行业,而汽车并非一次性快消品,涉及后续维保等多个环节,绝非 “一锤子” 买卖。

有法律专家表示,根据《广告法》规定,广告对商品性能、质量等相关信息的表示,应当准确、清楚、明白。这类“大字突出优势、小字模糊边界”的行为,已违反法律规定,构成典型的 “引人误解的宣传”。

“套路赢一时,诚信赢一世”,“大小字”营销看似钻了空子,实则既误导消费者、损害其合法权益,也消耗企业公信力,加剧行业信任危机。“广告是镜子,不是误导的幌子”,车企当摒弃短视思维,扔掉 “文字游戏” 的小伎俩,以真实透明的宣传、过硬的产品品质立足。

监管部门也需强化执法力度,严查违法宣传行为,筑牢市场底线。汽车产业的根基,是品质与诚信的双轮驱动,营销只有回归本真,才能更好适配扩大内需的政策导向,实现行业长远发展与消费者权益保障的双赢。

来源:文汇APP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