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田坡庄台所在的蒙洼蓄洪区,是一片与水共生、亦与水抗争的土地。1953年至今,王家坝闸16次开闸蓄洪。每当洪水漫涌而至,散落的庄台便如一个个“诺亚方舟”,守护村民安全。
近年来,阜南县蒙洼蓄洪区加快转型发展,乡村面貌为之一变——
近日,在阜南县曹集镇利民村西田坡庄台,村民曹后友弯着腰调试刚刚买来的翻转犁,脸上洋溢着喜悦之情。
“犁是5500元买的,按照政策能补贴1000多块钱。”曹后友和记者交谈时,目光始终没有离开他的新农具。
曹后友耕种了30亩地,大部分是流转其他村民的。为了种好地,他今年花了七八万元购置拖拉机、旋耕机、播种机等农具。
“买农机,有补贴;种粮食,有地补、粮补;天灾也不怕,还有农业保险托底。只要踏实干,收入不比外出打工少。”曹后友笑着说。
西田坡庄台所在的蒙洼蓄洪区,是一片与水共生、亦与水抗争的土地。1953年至今,王家坝闸16次开闸蓄洪。每当洪水漫涌而至,散落的庄台便如一个个“诺亚方舟”,守护村民安全。
“庄台海拔高度超过30米,即使再蓄洪,也不会被淹没。而且,每次开闸蓄洪,政府都发放补偿,一亩地最少也能补七八百块钱。”曹后友说。
他望向远处曾经漫过洪水的土地说:“洪水不是年年都来,可是家却祖祖辈辈扎根在这里。谁又舍得离开生活了几十年的地方?”
蒙洼最近一次蓄洪是2020年。五年来,这片屡经考验的土地,正悄然经历一场从“因水受灾”到“因水兴业”的发展转型。
“这几年,我们村瞄准了抗涝适应性强的特色产业,集中发展芡实、莲藕种植,以及牛、羊等特色养殖,全村土地流转面积已达2000多亩。”利民村党总支书记郭利强说,“我们还成功引进一家柳木加工企业,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就能有活干、有钱赚。”
站在西田坡庄台入口,一条平整的沥青路依着地势蜿蜒向前,通向庄台内部。道路两旁绿树掩映,将各家各户的房舍串联起来,整个庄台显得既整洁又安宁。
“光是2024年,我们就在西田坡新建了三条生产路,方便群众生产生活。”郭利强介绍,为发展乡村旅游,他们在庄台下的护堤路上安装了75盏路灯。
步入西田坡庄台,一幅洁净和谐的乡村画卷在眼前铺展。平坦的硬化路如脉络般连接起每一户人家,只见屋舍齐整、绿意环绕,整个庄台显得清爽而洁净,停车场、健身器械一应俱全,生活品质已悄然向城市看齐。
过去的庄台,完全是另一番景象。曹后友回忆说,那时的庄台,逼仄是最深的记忆。“中间的过道窄得像‘一线天’,只有一两米宽,顶多能过一辆电动车,即使买了大型农机都开不进来,只能寄放在别处,别提多不方便了。”
今年,西田坡庄台迎来人居环境再升级,新建旅游厕所、微景观和党建主题小广场,增添共享鸡舍与共享菜园。
这些新设施,提升了村庄“颜值”,丰富了村民的生活场景,勾勒出一幅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新画卷。
2020年以来,蒙洼蓄洪区按下发展“快进键”,一幅安居乐业的崭新画卷正徐徐展开:居民迁建成效显著,累计交付安置房4104套,安置3764户14468人;产业造血不断增强,实施到村项目17个,总投资2.2亿元;农业转型持续升级,建设高标准农田13.18万亩,规模化发展水产、芡实、莲藕等适应性农业,总面积达13.55万亩。
“我们正加快推进利民村精品示范村建设,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和增加产业配套设施,让村民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红利。”曹集镇镇长邵佳云说,为进一步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该镇还谋划建设安岗西保庄圩迁建项目,计划安置1328户,配套建设停车场、农机集中停放处及健身场馆等设施。
来源:阜南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