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又去工厂打了两个月的螺丝,发现自己真干不了这个;连谈了多年恋爱的男友,也跟她断崖式分了手。
你经历过“断崖式离散”吗?
在《人物》“她为自己办了一场告别式”的采访故事中。
四川女孩小汪在2023年的秋天,给25岁的自己举行了一场告别式,她将其称呼为“葬礼”。
在这场“葬礼”前,她因为身体问题,辞退了干了近三年的工作;
又去工厂打了两个月的螺丝,发现自己真干不了这个;连谈了多年恋爱的男友,也跟她断崖式分了手。
身边的人还再催她相亲,结婚,要等着吃席。“她说,吃席好呀——转念一想,那就办一场告别式,你们都来吃席。”
在这场名为“葬礼”的告别式上,经历了连番“断崖式”打击,失业又失恋的小汪却觉得生活好像没有那么难了,
她变得重新开心起来,也开始有勇气,去重新建起属于自己的人生城堡。
小汪的做法其实刚好符合了“鳄鱼效应”,当遇到“断崖式”冷落的离散关系,我们不应该让自己一直沉浸于生气与难过的情绪里。
正确的做法是按照心理学上“鳄鱼效应”做好三步:一、学会及时止损,不陷入负面情绪所形成的泥潭中;
其二、坚持自我的独立和完整,重建内心的安全感;其三拿出“断尾求生”的智慧,主动结束内耗,走向新的人生。
“鳄鱼效应”的核心智慧来源于投资学里的“鳄鱼法则”——止损,是投资的第一要义,也是人生的高级智慧。
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埃利斯曾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ABC情绪理论:
激发事件的A本身并不直接导致情绪后果C的产生,而是我们对事件A的认知和信念B导致了C的产生。
放在现实的应用场景里,就是面对事件A——“对方断崖式冷落”了你,你下意识出现想法“ta怎么能这样对我!”
最后导致C, 强烈的愤怒、痛苦、自我怀疑等负面情绪的产生。
但其实,我们是可以将这样给人带来剧烈创伤的“情感冲击”,转化为“可分析的客观现象”,以此来及时止损,减少我们大脑的过度反应。
你可以通过“ta切断了和我的联系,是ta的损失;这场断崖式的冷落,也让我认清了这个人,这也是我今后的幸运。”
以此重构信念B,“我无法控制他人的行为,但我可以控制自己的反应。” 最终将情绪后果C导向不再生气与难过的冷静和接纳。
断崖式冷落往往会给人带来一场情绪风暴,在这种情绪上的动荡状态中,
给自己建立起一个稳定的“心理安全岛”,能帮助你快速走出断崖式冷落,恢复自我价值感。
被冷落当然会让人反射性的触发失落和沮丧,这是因为你会在断崖式冷落中发现,
“现实自我”与“理想中那个被喜欢、被珍视的自我”之间的巨大差距。
这时,一个“心理安全岛”所带来的“自我锚定”,能让你将注意力从“我是不是不够好,才会导致不被喜欢”拉回到“现实自我”的既有价值和优势上。
你能重新告诉自己,“是的,我当然很好,我以后还会更好。我的人品和本质才不会因为某一个人的冷落态度就改变。”
美国回忆录作家、流浪诗人马娅·安杰卢也有名言,“你不能再由伤你至深的东西来定义。”
你的价值本就不应由一次被冷落、被伤害的经历来定义。在生活中,面对断崖式冷落,你必须找回那个不被这段关系所定义的、原本的自己。
离开一艘沉落的船正像“鳄鱼效应”的原始寓意一样,当一只鳄鱼咬住你的脚,你唯一的生还机会就是牺牲这只脚。
而应对断崖式冷落,你要牺牲的就是“对这段关系的执着”,也即你所投入的情感、经济等“沉没成本”。
去接纳那个ta的断崖式离开,不纠结、不追问,这就是“沉没成本不参与人生决策”的勇于“断尾”,
这也能为你保住更重要的东西:自尊、心理健康和未来无限的可能性。
其实在生活中,有效的修复自尊的方式,也不是去修复一段已经失灵的关系,而是去连接那些能给你带来稳定、积极反馈的人际关系。
面对断崖式冷落,试着去加强与家人和你真正的朋友之间的情感联系,或是去拓展新的社交圈,都能快速帮你恢复状态,
离开这艘已经“沉落的船”,在崭新的情绪巨轮上,重新扬帆起航。
-The End -
作者-阿然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来源:远川Talk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