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流感染的人越来越多!医生提醒:不管多大年纪,牢记3不吃3坚持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7 18:04 1

摘要:32岁的小李感染甲流后,觉得年轻能扛,照样吃火锅、熬夜加班,还自行混吃退烧药,结果高烧不退引发肺炎,住院时肺部CT已出现磨玻璃影。

32岁的小李感染甲流后,觉得年轻能扛,照样吃火锅、熬夜加班,还自行混吃退烧药,结果高烧不退引发肺炎,住院时肺部CT已出现磨玻璃影。

随着甲流高发季到来,科室的诊室和病房逐渐满负荷,其中不乏年轻人、儿童和老年人。让人揪心的是,很多患者病情加重,并非因为病毒本身有多凶猛,而是踩了“硬扛不吃药”“乱吃东西补身体”“防护不到位”这些坑。

先说说甲流和普通感冒的核心区别。普通感冒多由鼻病毒等引起,发热多为低热,体温很少超过38.5℃,症状以鼻塞、流涕、咽痛等局部表现为主,全身酸痛、乏力不明显,一般5-7天就能自愈;

而甲流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发热更急更猛,几小时内就能飙升到39℃甚至40℃,且持续不退,全身症状突出,会出现剧烈头痛、肌肉酸痛、乏力,还常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病程更长,若护理不当容易引发并发症。

更要警惕的是甲流的重症风险人群和“假愈”陷阱。有些人退烧后就以为“痊愈”了,立刻恢复高强度工作、运动或胡吃海喝,结果导致病情反弹。

1、不吃生冷刺激食物

甲流病毒不仅侵袭呼吸道,还会损伤消化道黏膜,导致肠胃功能减弱,此时吃生冷刺激食物,无疑是“雪上加霜”。比如刺身、生腌、冰饮、隔夜凉菜、辣火锅等。

一方面生冷食物可能携带细菌,容易引发感染性腹泻,加重身体脱水;另一方面辛辣刺激食物会刺激充血的咽喉和肠胃黏膜,导致咽痛加剧、腹痛腹泻。

2、不吃盲目进补的高油高糖食物

“生病要补身体”是很多人的固有认知,但甲流期间盲目进补高油高糖食物,反而会加重病情。高油食物会增加肠胃代谢负担,抑制免疫系统的活性,让身体更难对抗病毒。

高糖食物会导致血糖快速升高,同样会抑制免疫细胞的功能,还会加剧咽喉不适,让痰液变得黏稠不易咳出。

3、不吃自行联用的“混搭药”

用药不当是甲流期间的另一个“重灾区”,很多人觉得“多吃药好得快”,自行将多种退烧药、感冒药联用,结果导致肝肾损伤。

甲流是病毒感染,抗生素对其完全无效,只有合并细菌感染时才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盲目吃抗生素只会破坏肠道菌群平衡,损伤肝肾功能。用药前一定要告知医生自己的病史和正在服用的药物,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1、坚持“精准防护”:切断传播链,保护自己也保护家人

甲流主要通过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做好防护是避免感染和传染的关键。首先要坚持戴口罩,在人群密集的场所、乘坐公共交通时,以及家人感染后照顾患者时,都要戴好医用外科口罩,戴口罩时要贴合面部,不要露出鼻子,取下时捏住耳挂,不要触碰口罩外侧;

其次要坚持勤洗手,接触公共物品,比如门把手、电梯按钮、快递包装后,要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搓揉时间不少于20秒,不方便洗手时可使用免洗洗手液;

最后要坚持做好环境消毒和通风,家里要每天早晚各通风一次,每次30分钟,通风时注意保暖,避免冷风直吹;患者的餐具、毛巾等个人物品要单独使用,用后及时消毒,门把手、手机等高频接触物品每天用酒精湿巾擦拭1-2次。

2、坚持科学休息+足量补水给免疫系统“充能”

甲流期间,身体需要大量能量对抗病毒,科学休息和足量补水是激活免疫系统的“关键密码”。很多人带病加班、熬夜,觉得“耽误工作可惜”,却不知熬夜会让免疫力骤降,导致病情迁延不愈甚至加重。

感染甲流后一定要保证充足的睡眠。退烧后也不要立刻恢复高强度工作或剧烈运动,要再休息1-2周,让身体彻底恢复,避免引发心肌炎等并发症。

足量补水也同样重要,甲流期间发热会导致身体水分流失,缺水会加重乏力、咽痛等症状,还会影响病毒排出。补水要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以温开水为主,每天饮水量保持在1500-2000毫升。

3、坚持密切监测病情,早发现重症信号,及时就医不拖延

甲流病情变化较快,尤其是高危人群,一定要密切监测病情,及时发现重症信号,避免延误治疗。每天要定时测量体温,记录体温变化,同时观察是否有新的症状出现。

如果出现以下5种症状,说明可能发展成重症,要立即就医:

一是持续高热超过3天,吃退烧药后效果不佳;

二是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喘息等症状;

三是意识模糊、精神萎靡、反应迟钝;

四是剧烈呕吐、腹泻,出现脱水症状,比如口干、尿少、头晕;

五是原有基础病病情突然加重。

甲流高发季,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需要我们每个人都做好科学防护。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帮到大家,也请大家转发给身边的亲朋好友,让更多人了解“3不吃3坚持”的原则,一起平安度过甲流高发季!。

来源:湖北台健康解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