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理解读书:不一定功成名就,但能让你说话有德、做事有余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1-17 18:02 1

摘要:最近几个月,你在地铁里、写字楼电梯口、大学自习室,会看到一些手写的纸条,上面写着“读书不能让你升职,但能让你不被风吹跑”“物质穷不可怕,精神穷才真要命”这样的话,没人留下名字,也没有公司在后面推动,就是有人悄悄贴上去,然后越传越远,看这些内容的人,大多是00后

最近几个月,你在地铁里、写字楼电梯口、大学自习室,会看到一些手写的纸条,上面写着“读书不能让你升职,但能让你不被风吹跑”“物质穷不可怕,精神穷才真要命”这样的话,没人留下名字,也没有公司在后面推动,就是有人悄悄贴上去,然后越传越远,看这些内容的人,大多是00后上班族、县城里的年轻人、三四线城市的普通工作者,他们不是要追求逆袭,只是想让自己稳住。

这件事背后挺实在的,现在工作压力大,经济又不好,很多人不再相信努力就有回报这种说法,他们更想找些东西撑住自己,别被生活压垮,读书就成了他们的心理依靠,不是为了涨工资,而是让心里踏实点,知乎上有个话题叫“我靠读《人类简史》撑过裁员季”,下面评论都说真的有用,翻几页书,心跳都能缓下来。

80后父母常说学个技术好找工作,95后却觉得读完哲学书能让老板骂人时保持平静,知识的作用变了,它不再是往上爬的工具,而是防止自己崩溃的方法,这不是放弃努力,只是换一种方式生活,儒家传统里的修身理念又悄悄回来了,人们用它来给自己留条后路,而不是对抗整个社会。

人们选择读书,是因为短视频看多了容易让人思绪混乱,深度阅读反而变得少见,在B站上受欢迎的知识类视频,很多都是慢慢讲解一本书的长视频,比如有人分享读完哲学书后决定辞职的经历,心理学研究表明长期读书的人大脑前额叶更活跃,做决定时不容易被情绪影响,这解释了为什么大家觉得读书能让人更有底气。

现在真正火起来的书,并不是那些经典名著,而是像《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和《认知觉醒》这样的心理自助类作品,人们读它们不是为了显得有文化,而是为了让自己别崩溃下去,阅读不再带有那种高高在上的神圣感,它变得更实际、更贴近生活,读书这件事从云端落到了地上,成了日常里能够用到的工具。

这事最早在2024年9月火起来,当时深圳一位互联网员工在小红书发了张照片,凌晨两点台灯下摊开一本《被讨厌的勇气》,没写作者名字,也没机构推广,全是年轻人自己转发、改编、再贴出去,传播主力不是大V,就是普通用户,这事没人组织,也没计划,但它确实发生了。

来源:灵犀通意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