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海虹社区海岸1号小区的垃圾屋内,别出心裁地绘制了与四季生活紧密相关的垃圾分类趣味漫画,居民在投放垃圾时抬头便能学习到实用的分类知识。在兴旺社区兴旺广场,垃圾分类屋通过规范化改造实现了整体升级。改造前,原址是一…
近日
随着厦门今年新改建的
50座垃圾分类屋(亭)全面完工
城市垃圾分类基础设施
再添新亮点
在这场以“为民办实事”为导向的提质升级行动中,海沧区持续推进投放设施建设与升级。目前,海沧已设有垃圾分类屋327座、垃圾亭337座。
一批批功能完善、设计用心的
垃圾分类屋相继落地
不仅显著提升了居民投放垃圾的体验
还成为点缀城区、彰显文明的“绿色窗口”
01
一点一策
垃圾屋变身社区文明新景观
让每个投放点成为
社区里的一道独特风景
案例一
贞庵村:“卡通IP”上岗,垃圾屋成乡村文明新地标
位于嵩屿街道贞庵村主入口的垃圾分类屋,以其鲜明的蓝绿配色和可爱的卡通IP形象吸引了众多目光。“蓝爸爸”“绿姐姐”“红宝宝”“黄妈妈”四组形象生动对应四类生活垃圾,不仅起到了清晰的分类指引作用,还成为了村庄里的环保宣传地标,让垃圾分类理念深入人心。
改造前
改造后
案例二
海虹社区:漫画绘就“四季指南”,分类知识抬头可见
海虹社区海岸1号小区的垃圾屋内,别出心裁地绘制了与四季生活紧密相关的垃圾分类趣味漫画,居民在投放垃圾时抬头便能学习到实用的分类知识。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分类投放过程变得轻松有趣,获得了居民们的一致好评。
改造前
改造后
案例三
兴旺社区兴旺广场:规范标识引导,营造整洁投放环境
在兴旺社区兴旺广场,垃圾分类屋通过规范化改造实现了整体升级。原先标识不清、环境杂乱的投放点,如今变得指引明确、整洁有序。墙面张贴了“设施分类细一点,健康生活多一点”等通俗标语,配合清晰的分类图示,让居民一目了然、轻松分类。统一规整的设施布局进一步美化了点位周边环境,激发了居民主动参与分类、共建文明社区的热情。
改造前
改造后
案例四
孚中央社区晨曦园小区:荒地变身分类屋,优化提升环境品质
孚中央社区晨曦园小区的垃圾分类设施实现了跨越式提升。改造前,原址是一片荒草丛生的闲置地块;如今,一座规范整洁的垃圾分类屋落成,垃圾分类屋墙上“垃圾分类人人有责”的标语清晰醒目。这一转变不仅改善了局部环境卫生,还让曾经的卫生死角成为传播环保理念、提升社区文明水平的有效阵地。
改造前
改造后
案例五
孚中央社区新阳居住区一期:智能棚屋落地,电子化引领分类新风尚
孚中央社区新阳居住区一期创新推动垃圾分类设施升级,通过搭建标准化棚屋并引入电子化宣传系统,实现投放体验提升。新建的垃圾分类棚屋不仅为居民遮阳避雨,还配备了电子显示屏,循环播放分类宣传内容,以动态化、可视化的方式强化居民分类意识,推动垃圾分类成为社区新时尚。
改造前
改造后
02
居民共治
“我要分”成自觉
垃圾分类工作的深入推进
离不开广大居民的
理解、支持与主动参与
海沧区通过卡通IP、趣味漫画、电子屏等创新宣传方式,让分类知识随处可见、随时可学。在贞庵村、海虹社区等地的实践中,生动有趣的引导有效激发了居民的参与热情。越来越多的居民从“随手扔”变为“随手分”,并主动参与到社区环境的监督维护中,共建共享洁净家园的氛围日益浓厚。
小垃圾屋,关乎大民生,折射大文明。海沧区以垃圾屋的“小改造”推动人居环境的“大提升”,不仅有效提升了生活垃圾的分类实效,还在改善社区文明环境、培育市民文明习惯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如今,这些分布各处的垃圾分类屋,已成为海沧区一道独特的文明风景线。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