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方面,借十五运契机进行城市“精致”改造,实现“赛”与“城”双向奔赴。另一方面,以赛事为支点撬动文体旅商深度融合,激发城市发展的澎湃动能。全面、精细的服务,向大湾区乃至全国传递着高明开放热情的城市品格。
“办赛事就是办城市。”办好十五运会,是广东今年的一件大事。对高明而言,更是一场重要考试。
11月15日,随着十五运会女子足球成年组的终场哨声响起,高明赛区圆满完成太极拳、女子足球项目的承办任务。
这次国家级赛事承办,高明远不止办好一场赛事,而是跳出体育框架,寻求一次向上突破的机遇。
一方面,借十五运契机进行城市“精致”改造,实现“赛”与“城”双向奔赴。另一方面,以赛事为支点撬动文体旅商深度融合,激发城市发展的澎湃动能。全面、精细的服务,向大湾区乃至全国传递着高明开放热情的城市品格。
这一次,高明以城市更新、产业提质赛跑全运会,让这场体育盛事转化为城市持续发展、惠及民生的引擎,助推“百千万工程”、环两江先行区建设等工作深入落实 。
提升办赛水平和接待能力
鏖战至最后30分钟,陕西队以流畅配合占据场上主动,四川队通过边路传中威胁对手大门,比赛攻防激烈……这是十五运会足球项目(女子成年组)七至八名排位赛的精彩瞬间。
作为全运会的赛事承办地之一,高明赛区承办了太极拳、女子足球项目两项赛事,吸引来自全国各地860多名选手相聚高明,同台竞技。
为期半个月的女足比赛,高明给运动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是我们第一次来高明参赛,没想到高明接待服务那么好。”刚结束比赛的陕西女足教练称赞道,“从赛前准备到赛后休息,每个环节都能感受到高明的用心。”
承办国家级赛事,对城市建设和治理能力提出了全方位考验。
硬件设施上,高明构建起高效的赛事指挥体系,制定“1+18”运行指挥模式明确分工,责任到人,以信息协同机制和应急预案强化赛事保障。
办赛所需的高明体育中心进行智能化改造,按国际转播标准改善照明系统,搭建千兆网络LED大屏,增加完善各类无障碍设施等。这些改造不仅服务赛事,更将长期惠及市民生活。
与场馆改造同步进行的,还有城市公共空间的改造。
例如,将场馆内绿地与街道无缝衔接,清洗路面和美化立面,实现城市内外空间融合,提升城市空间使用率。
服务保障上,高明实行“一对一”运动队对接机制,安排专人细致对接运动队需求;实施运动队、技术官员车辆“绿波”保障,优化酒店至场馆通行效率;投入安保、志愿者等超4600多人次,做好赛事后勤保障工作。
餐饮住宿、交通运输、医疗卫生等全链条细致服务,为来自五湖四海的选手创设了良好的参赛环境,赢得了中国足协及参赛队伍的一致好评。
美的鹭湖酒店群。饶国兴摄
激活以赛兴城发展新动能
十五运会不仅是体育盛宴,更是展示城市发展的窗口,是推动产业升级的全新机遇。
高明将着力点放在文体旅融合发展上,做好“赛事搭台、经济唱戏”文章,把场内高水平竞技比赛,与场外美食、文化、旅游等资源“串珠成链”,让全运会成为地域文化的鲜活展台。
赛事期间,高明联动本地景区推出针对运动员、工作人员及观赛人员的专属优惠,增强赛事综合带动效应。
面对因赛事汇聚的人流、商流,高明精心设计“观赛+旅游”精品线路,将赛事场馆与皂幕山、山湖谷、盈香心动乐园等文旅资源串联,实现“一张门票惠游高明”,全力推进文体商旅融合发展。
乘十五运东风,高明还在蘇村锦鲤文化街区举办“粤享暖冬,乐游高明”文商旅消费狂欢季暨2025年佛山高明西江烟火寻味周,一连五晚为市民带来美食、表演等精彩活动,以更大力度聚人气、促消费,进一步增强文体旅消费对高明经济高质量发展带动作用。
借力各类媒体平台,高明将十五运会主题宣传与城市文旅营销紧密结合,进一步扩大赛事影响力和高明文旅知名度,将传统民俗活动和高明稻马等特色赛事推向更广阔舞台,吸引市民和游客走进高明、感受高明、爱上高明。
这种“以赛促旅、以赛兴产”的模式,让高明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中凸显独特竞争力。
打造高明特色体育IP
从全运会到高明稻马,每一次体育盛会的举办,都在推动高明体育事业不断发展。
上月末,2025年中国田径大众达标系列赛暨广东省田径公开赛(第2站)在高明体育中心启动,这项国家级赛事吸引了全国上千名运动员参赛。
将时针再往前拨动,去年底,散打天下——中国武术散打职业联赛也在高明拉开战幕,来自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参赛。这是目前国内武术散打领域最高级别的职业联赛。
十年间,像这样高规格的赛事正向高明聚集,而且呈现越来越密集的趋势。数据显示,2024年,高明共举办各类体育赛事活动24项,参与人数近60万人次,其中,国际赛事1项、国家级赛事4项、省级赛事6项。
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亚洲杯武术散打比赛、中国女足超霸杯赛事、全国U16女子篮球锦标赛、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自行车挑战赛等省级、国家级、国际级赛事均在高明举行。
“井喷式”增长的体育赛事,让高明认识到了赛事影响力产生的巨大综合效应。近几年,高明以“体育+”发展思路,先后打造全省首个内河型游艇会展中心、皂幕山滑翔伞基地、山湖谷户外探索营地等休闲体育产业基地,通过不断完善基地建设,吸引各类高级别赛事落户。
一系列大型高规格赛事的引入,成为展示高明成就、宣传高明品牌、提升高明城市活力和美誉度的新窗口,同时也带动全区餐饮、住宿、交通、娱乐、商业等相关产业快速发展。
更难为可贵的是,高明深谙打造更具标识性的城市名片,关键还在于结合城市特色。其依托在地文化和文旅资源,打造广东唯一稻田特色马拉松,两年累计吸引超3万人参赛,成为区域集体记忆和文化认同的强大载体。
可以预见,随着越来越多高规格赛事的落地,高明将在 “城赛共生” 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为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事业发展贡献更多 “高明经验”。
文/高明融媒记者冯慧雯 通讯员明宣
图/高明融媒记者洪海(除署名外)
来源:佛山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