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0年1月,徐州一位村民在卧牛山意外发现两个深不见底的盗洞,直通山腹深处的古墓葬。当考古人员顺着盗洞进入墓室时,被眼前的景象震惊——墓室甬道的塞石已被拉出,地面淤土被翻得乱七八糟,只留下一些残损文物。这座原本沉睡两千多年的楚王夫妇墓,以这种残酷的方式重见天
潜伏三年,爆破失败,这群“摸金校尉”竟在警方眼皮底下对楚王墓下手了!
盗洞深处,七米之下,一群黑影在两千年前的楚王墓穴中摸索,而看守人正在上方简易房内来回踱步。
2010年1月,徐州一位村民在卧牛山意外发现两个深不见底的盗洞,直通山腹深处的古墓葬。当考古人员顺着盗洞进入墓室时,被眼前的景象震惊——墓室甬道的塞石已被拉出,地面淤土被翻得乱七八糟,只留下一些残损文物。这座原本沉睡两千多年的楚王夫妇墓,以这种残酷的方式重见天日。盗墓贼不仅精准定位了墓穴位置,作案后更是如同人间蒸发,使案件沉寂十年之久才迎来突破。
01 盗洞初现
卧牛山,距离徐州市中心约7公里,因形似卧牛而得名,是汉代楚王墓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1980年2月,村民在此取土建房时意外发现第一座墓葬(编号M1),清理出玉环、无字玉印等文物。考古专家结合墓葬形制推测,这可能是西汉末期楚王刘纡或其王后的陵墓。按照汉代“同茔异穴”的丧葬规制,诸侯王与王后墓通常并列,M1附近理应还有一座配偶墓。当地长期流传着“西坡有大墓”的说法,但因山坡被民居林木覆盖,勘探工作一直难以开展。
2010年1月19日,群众举报使考古人员与警方在卧牛山西侧山腰发现两处盗洞。一处较浅未到底,另一处长方形盗洞东西约1.2米,南北宽0.6米,竖井深度达7米。徐州博物馆考古人员潜入盗洞后发现,盗洞精准打在墓葬甬道口,上层甬道塞石已被拉出,人可爬进墓室。考古专家丁力描述:“两墓有门道相通,所有墓室地面淤土都被盗墓贼翻扰,只遗留了一些残损文物。”这座墓规模宏大,形制与龟山汉墓相近,被推测为第五代楚安王刘道及其夫人墓。
02 职业盗墓团队
案件发生后,由于当年条件有限,案件久侦未破。转机出现在2020年8月,全国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启动,此案被公安部列为挂牌督办案件。侦破工作举步维艰。徐州公安局刑警丁力坦言:“没有现场可查,没有监控可调,只能从十年前的旧档案里‘抠线索’。”此时的卧牛山因城市建设已发生巨变,周边村庄拆迁,山体面貌改观,墓道也已重新封堵。
专案组搭建起“史料+人脉+数据”的三维侦查体系。通过大数据比对串并本地同类型案件,警方发现2010年8月楚王山3号墓被盗案中的两名在押人员有重大嫌疑。关键突破来自一次跨部门协作。2021年11月,贾汪分局在审理一起唐墓盗掘案时,犯罪嫌疑人刘某某无意间提到认识涉案人员韩某某。审讯人员巧妙播放押解韩某某回徐州的视频,刘某某心理防线崩溃,如实交代了2010年盗掘卧牛山楚王墓的全过程。2022年春节前后,警方开展收网行动,赴多省市将8名团伙成员一网打尽。这个团伙堪称“职业盗墓集团军”,成员各怀绝技:有擅长挖洞的“穿山甲”,有精通爆破的“高手”,还有专门负责勘探和销赃的人员。
03 盗墓者的周密计划
审讯揭示出一个精心策划的盗墓迷局。早在2007年,主犯蔡某某、韩某某就盯上了卧牛山。一名团伙成员以“打工租房”名义住进韩山村,开始长达三年的秘密探墓。这名嫌疑人白天装作村民干活,夜晚用洛阳铲探查。团队曾发现一户村民建房时地下露出石墙,推断是大型墓葬的墓垣,想重金租下该房屋实施盗墓,被村民拒绝。团伙转而以“放蜂采蜜”为名租用西坡地块,用砌块和石棉瓦搭建简易房,将盗掘点伪装在蜂箱之间。为避人耳目,他们每晚仅手工掘进1米多,土石用编织袋运至远处掩埋。盗墓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由于M3墓道塞石坚固,团伙特地从河北请来爆破高手实施定向爆破,却因药量失控掀飞屋顶,墓道却未炸开。这次失败迫使他们掩埋洞口,蛰伏一段时间。直到2009年底,团伙请来河南永城芒山的盗墓高手,一周内精准定位到M2甬道口上方。此时,债台高筑的牛某某加入作为出资人,借款购买工具设备。作案当晚,牛某某安排两人一组,一人取物一人监工,所有人员爬出墓道后还需搜身,防止私吞文物。这种严密的组织程度令人震惊。
04 文物的历史价值
警方追缴的文物中,包括汉代金泡钉、石磬、陶器、铜构件等。这些文物承载着重要的历史信息,远超其市场价值。最具历史价值的是一枚刻有“楚宫”二字的青铜印章。徐州博物馆馆长李晓军介绍,“楚宫”是西汉楚王王室专用印信,这枚印章直接证实了M2墓主的楚王身份,为长期存在争议的徐州楚王墓序列研究提供了关键坐标。
那些看似普通的金泡钉同样意义非凡。修复专家发现泡钉表面残留“楚宫”二字压痕,证实它们是楚王出行仪仗车马的装饰构件。这些文物的工艺、纹饰与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的同类器物一致,反映了西汉楚国手工业的标准化水平。在徐州市博物馆的文物修复室里,一组追缴回的石磬正在接受声学检测。专家发现这些西汉石磬的音阶排列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编磬高度吻合,表明西汉时期徐州楚王宫的礼乐体系与长沙王室同属一个谱系,是南北文化交融的直接证据。仍有部分文物未能追回。据嫌疑人交代,部分陶器因“卖不上价”被随意丢弃,几件铜构件已流入境外黑市。这种损失无法估量,因为盗墓者不仅盗走文物,更破坏了墓葬结构和遗存顺序,使许多历史信息就此湮灭。
05 法网与保护升级
2024年9月,沛县法院对此案作出判决,蔡某某、牛某某等8人因盗掘古墓葬罪,被判处四年至十年不等的有期徒刑。案件告破后,徐州聚焦田野文物防护短板,启动“智防工程”。在卧牛山遗址,山体周边埋设智能标识牌,地下5米深处的激光扫描仪与震动传感器组成“隐形防线”,可精准识别盗墓行为的震动差异。
全国首个“汉墓群智能防护数据库”同步建成,录入徐州200余处汉墓遗址、1.2万件文物的三维扫描数据。当黑市出现可疑文物时,系统三秒内可比对锁定来源,已协助破获多起跨省市案件。江苏省修订《文物保护条例》,首次明确“盗掘古墓未遂可按既遂论处”,并建立“专业盗墓团伙跨省联查机制”。徐州组建的“检警文物保护协作平台”使检察机关能提前介入重大案件侦查,通过释法说理促使嫌疑人检举揭发。
如今,“人防+物防+犬防+技防”的四维防护体系已覆盖徐州所有重点文保单位,相关经验被写入国家文物局培训教材,成为全国田野文物保护的“徐州模式。如今站在卧牛山巅,智能设备在草丛中静默值守,守护着地下的千年文明。警方追回的金泡钉、石磬和那枚刻有“楚宫”的青铜印章,静静陈列在徐州博物馆中,向世人诉说着楚国历史的辉煌。而那位在村里潜伏三年的盗墓嫌疑人,当年案发后连夜搬离,销声匿迹,直到十年后落网。他或许从未想过,自己处心积虑寻找的古墓,最终以这样的方式回归公众视野。
来源:苏禾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