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2月,自嗨锅的母公司杭州金羚羊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因为一笔1125万元的广告费纠纷,被法院强制执行后仍然没还上,创始人蔡红亮直接被“限高”了,曾经扬言“自嗨锅是我的一辈子”的老板,如今连坐高铁都要被限制,这反转简直比自嗨锅的蒸汽还烫脸。
曾经扬言要取代方便面,如今却无人问津,从“资本宠儿”到“无人问津”网红食品自嗨锅,如今为啥没人吃了?
10分钟卖出500万桶,宣称是“自热火锅界真正的火锅”,创下年入10个亿神话,而如今却因为创始人蔡红亮被“限高”而跌落神坛。
2025年2月,自嗨锅的母公司杭州金羚羊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因为一笔1125万元的广告费纠纷,被法院强制执行后仍然没还上,创始人蔡红亮直接被“限高”了,曾经扬言“自嗨锅是我的一辈子”的老板,如今连坐高铁都要被限制,这反转简直比自嗨锅的蒸汽还烫脸。
说起营销,蔡红亮可是个“老手”,早在之前搞百草味时,他就深谙流量密码,砸钱请易烊千玺和杨洋这样的顶流代言,和《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这样的热剧进行联名。
作为百草味同胞兄弟的自嗨锅,从2018年诞生以后不仅沿用了前者的流量推广模式,还直接进入了“疯狂撒币”时代。
早在百草味时代,蔡红亮就吃到了用流量明星的红利,这些明星和粉丝的关联度极高并且自带私域流量,只要他们肯带货就是在给品牌进行背书,这样自然有粉丝愿意买单。
因为林更新在微博账号更新了自己吃自嗨锅的照片,蔡红亮第一个找的品牌代言人就是他。
后来,华晨宇、谢娜这些有流量的明星都成了新的代言人,甚至连《明日之子》和不少电视剧里都有自嗨锅频繁植入刷脸,经过一番运营,自嗨锅俨然打造出半个娱乐圈都在吃的架势,靠着这些明星的名气,自嗨锅的销售量也不断猛增。
除此之外为了能够进一步让消费者了解自嗨锅的优势,蔡红亮还找到了直播平台的网红们,在筛选时,他不仅邀请了能5分钟卖出上千万的头部网红辛巴、薇娅等人,还专门找了100个小主播同步种草,在他们嘴里,连铝箔盒加热都能被吹成黑科技,跟风党直接被瞬间拿捏。
结果2020年“双十一”期间,自嗨锅线上21分钟的销售额直接破亿,甚至在这一年帮助母公司获得10个亿的收入,在之后4年的时间里,自嗨锅完成了5轮融资,累计吸金上亿元,俨然成了资本的宠儿,但靠烧钱换来的流量,就像加热包的温度,来得猛去的也快。
自嗨锅的爆火像极了带着滤镜的网红,虽然看似完美,但凑近一看全是BUG。
2021年虽然它的营收逼近10亿元,但光是品牌宣传费就烧掉了1.56亿元,运营推广再砸9000万元,这波“钞能力”操作,相当于每赚10块钱就有将近3块钱拿去营销,结果流量一停,销量直接“跳水”。
更绝的是,自嗨锅的“灵魂伴侣”发热包,根本是公共交通界的“刺客”,遇水后蒸汽温度直接能飙升到200摄氏度,分分钟触发高铁烟雾报警器,逼得列车不得不来个紧急刹车,在飞机上更是直接因为生石灰和铝粉容易因为产生氢气燃爆,被拉入“易燃危险品”的名单当中,网友对此直接辣评,带自嗨锅上车,和揣着一个微型炸弹没什么区别。
除了安全问题堪忧外,自嗨锅的食材堪称“科技与狠活”博览会,新鲜绿叶菜是根本不存在的,为了保鲜只能塞满藕片、肉丸这样的“防腐战士”,维生素的含量无限趋近于零。
至于自嗨锅搭配的米饭,更是被质疑是大米和淀粉外加添加剂合成的“重置米”,尽管品牌方坚称自己的操作绝对合规,但是消费者一看配料表,好家伙,防腐剂、增味剂、油盐糖全套大礼包,难怪有人吐槽吃一顿自嗨锅,要代谢掉里面的有害成分,恐怕得连吃三天沙拉让肠道放松。
不过相较于先天的短板,真正让自嗨锅感受到硬伤之痛的来源还是因为敌人都是天花板级别的存在,它们最为强劲的竞争对手就是大牌海底捞,既然有更为靠谱的品牌能够选择,消费者当然是闭眼进行选择。
除此之外,疫情的结束让加热食品的市场明显萎缩,有30分钟就能到家的外卖,价格还比自嗨锅便宜,为什么明明能15块钱吃顿有新鲜蔬菜的麻辣香锅,却非要选择花30元买一份科技感十足的丸子。
说起来自嗨锅的故事就是一部《网红食品作死记录片》,说白了,流量虽然能够造神,但一旦停止烧钱终归还是留不住往日光辉,消费者最终会用脚进行投票,选择那些方便快捷,能吃得好、性价比高的食品,很显然这些特质,自嗨锅当真是一点也不具备。
自嗨锅的资本故事堪称是一部“烧钱爽文”开头却以“老赖结局”收场。这波操作看着风光无限,但实际全是靠着“钞能力”硬撑,比如2021年的宣传费和运营费用在营收中的占比高达25%,而研发的投入连1%都不到,典型的“营销巨人,产品矮子”。
为了能够续命,2023年自嗨锅试图“卖身”给莲花健康,结果他们的溢价高达970%到2000%,这么离谱的估值直接就被监管发现了,结果还暴露了自己资金链不足,盈利能力虚高的问题,这项交易直接告吹。
更让自嗨锅头疼的是,这波操作还将他们财务裸泳的现状摆到了桌面上,毕竟曾经那些增长量都是靠烧钱换来的,揭开表面内里都是泡沫。
等到2024年,属于自嗨锅的寒冬彻底降临,母公司因为还不上1125万元广告费被分众传媒申请强制执行,创始人蔡红亮直接被“限高”,更惨的是,股权遭冻结1.78亿元,高管集体离职,连43万的小红书推广费都拖欠。
曾经吹嘘“自嗨锅是我的一辈子”的蔡红亮,如今连高铁都坐不了,堪称是现实版本的“资本反噬”。
与此同时,曾经的那些对手们明显已经摸到了新活路,莫小仙主攻下沉市场,靠低价和线下渠道稳住基本盘,70%的收入都来自于线下。而海底捞直接把均价36元的产品砍到了30元左右,还推出了10.9元的自热米饭,用供应链优势进行强势碾压。
按理说,如果自嗨锅能够顺从行业整体降价的趋势走,完全也能够求生,但因为成本实在太高了所以他们也压根没法跟进。
只能说,自嗨锅的溃败向各方证明,流量和资本确实能够造神,但是产品力和现金流才是活下去的氧气,当潮水退去的时候,裸泳者最终会发现,烧钱烧不出来忠诚度,只会烧出债主上门。
来源:金辰财经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