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皇帝”俩字听着唬人,可1908年的紫禁城里真没人抢着坐龙椅。11月15日凌晨慈禧咽气,傍晚载沣抱着3岁溥仪登基,自己只捞到“摄政王”——这操作瞬间被后世贴上“怂”标签。可真正把档案翻一遍就知道:谁要是敢在那个节骨眼登基,谁就是给革命党、袁世凯、列强、太监、亲
“皇帝”俩字听着唬人,可1908年的紫禁城里真没人抢着坐龙椅。11月15日凌晨慈禧咽气,傍晚载沣抱着3岁溥仪登基,自己只捞到“摄政王”——这操作瞬间被后世贴上“怂”标签。可真正把档案翻一遍就知道:谁要是敢在那个节骨眼登基,谁就是给革命党、袁世凯、列强、太监、亲贵、还有自己亲妈一起当活靶子,蠢到没边。
先看顺序。光绪没孩子,按“兄终弟及”轮得上载沣,可慈禧临终前最后一道懿旨写得明明白白:“嗣皇帝尚在冲龄,着载沣为监国摄政王,军国大事秉承隆裕太后懿训。”一句话把载沣锁死:你只能是“摄政”,不能是“皇帝”。老佛爷算盘打得精——幼帝+太后+摄政三角架构,等于把垂帘听政的命续到阴间。载沣真敢把“监国”俩字涂成“嗣皇帝”,第二天京城就得满城白绫:隆裕第一个不答应,北洋六镇立刻“勤王”,日本《盛京时报》都预告好了头条《清帝暴毙,华北局势堪忧》。这龙椅不是椅子,是通电全国的电椅。
再看他自己。25岁出使德国回来,西装还没穿热就进宫奔丧,日记里写“皇兄之囚,触目惊心”,转头把德皇威廉二世送的兵书锁进箱子。他比谁都清楚:亲哥哥被慈禧软禁十年,最后疑似被砒霜送走;自己要是称帝,龙袍下面直接就是靶心。英国公使朱尔典在1908年11月20日发回伦敦的密电更损:“醇亲王似乎把皇冠当成毒药。”一句话,载沣认怂,但认得是保命怂。
还有更扎心的实力对比。北洋六镇十几万条枪只听袁世凯的,载沣能调动的只剩京旗三营,子弹还欠半年饷。1909年1月他搞“剪辫易服”试点,谕旨刚出东华门,直隶提督就上书“饷械两缺,断难执行”。摄政王连发型都决定不了,还想决定皇位归属?搞笑。
最冷门的是钱袋子。清末国库只剩700万两白银,庚子赔款一年就要赔1800万,摄政王登基想办个登基大典,内务府一算账:光龙袍就得38万两,绣金线用掉江南三年贡缎。载沣听完直接翻白眼:“这衣服穿一次就能把海军买光,老子不干。”转身把银子拨给陆军部买德国步枪,结果枪还没到货,武昌城头已经响起起义枪声。
1911年12月25日,载沣在醇亲王府跟儿子溥仪吃饺子,外头徐世昌来递辞呈,他夹了个饺子蘸醋,淡淡一句:“摄政王这差事,今儿算交活儿。”五天后果然下诏退居藩邸,全家搬出中南海,紫禁城门口卫兵连礼都没敬。当时《顺天时报》调侃:“摄政王三年,零抄家零灭门零毒酒,善终难度堪比中举。”网友要是穿越回去,估计也得吐槽:
——想当皇帝?先问问北洋的枪答不答应。 ——慈禧最后一张底牌就是把所有人拖进“幼帝+摄政”死局,载沣不跳是聪明。 ——龙椅早通了电,谁坐谁糊,摄政王只是识相没伸手。
来源:外星人自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