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祖郑桓公陵园外有条“天门路”,郑氏文史研究会推测“十八条扁担”的后代可能安家在安康、商洛一带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7 17:30 1

摘要:19世纪中后期,左宗棠临危受命,率大军西征新疆。左宗棠幕僚郑子兆作为运粮官,为保障前线物资供应,他特意从湖北天门老家召集了18名身强力壮的郑氏族人,将他们带到陕西。 这18人,便是后来被称为“十八条扁担”的英雄群体。战争结束后,“十八条扁担”选择在陕西及周边安

19世纪中后期,左宗棠临危受命,率大军西征新疆。左宗棠幕僚郑子兆作为运粮官,为保障前线物资供应,他特意从湖北天门老家召集了18名身强力壮的郑氏族人,将他们带到陕西。 这18人,便是后来被称为“十八条扁担”的英雄群体。战争结束后,“十八条扁担”选择在陕西及周边安家落户。近些年,郑子兆的曾孙、今年90岁的郑用威接过自己爷爷和父亲的接力棒,继续寻找郑氏族人,并致电求助。 11月16日,记者寻访到陕西渭南市华州区的郑桓公陵园文化广场。郑桓公文史研究会秘书长郑全欣热情地迎接了报道小组。近些年来,他帮助过不少来此寻亲的郑氏宗亲。 “天下郑氏的根和源都在华州。”郑全欣一边带着记者参观陵园,一边讲解郑桓公的故事以及近年来全球郑氏来此祭祖的情况。 听闻记者讲述了天门郑氏“十八条扁担”的故事,郑全欣竖起大拇指说,“十八条扁担”秉承了郑桓公忠义为国的精神。同时,他也分析道,“从历史的角度看,‘十八条扁担’的后代可能安家在安康、商洛一带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到汉中就更远了。”这些年,他经常在安康、汉中一带参加各种宗亲活动,表示以后会通过各种线上群和线下活动帮忙打听有关情况。 郑全欣仔细研究了一下此前的报道,以及郑用威老人所整理的材料,他推断可能会在汉江支流金钱河一带。“特别是漫川关的地方,我知道那里有姓郑的。”郑全欣说,金钱河在古时是和汉江通航的,不排除在沿河落户的可能性。 他通过宗亲会以及个人人脉帮忙联系了漫川关姓郑的群众,记者将前往实地探寻。 出了郑桓公陵园,在陵园接待中心对面一个巷子口,记者惊喜发现有一条“天门路”,正当记者高兴时,郑全欣摆了摆手说“纯属巧合”。原来,此地不远处的高地原为汾阳王郭子仪第六子郭暧墓,墓地外围第一层成为“一天门”,因此有了天门路的来源。(来源:极目新闻)

本文来自【爱济南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来源:古音风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