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几天帮朋友设置新买的国产笔记本,装的是统信UOS。没想到开机就能用,办公软件一应俱全,连Windows版的微信都能直接运行。体验比想象中顺滑,这让我忍不住想问:国产系统明明不差,为什么就是取代不了Windows?
装机能直接用、运行微信钉钉无压力、安全性还更高,可打开十台电脑,九台还是Windows——这道题到底难在哪?
前几天帮朋友设置新买的国产笔记本,装的是统信UOS。没想到开机就能用,办公软件一应俱全,连Windows版的微信都能直接运行。体验比想象中顺滑,这让我忍不住想问:国产系统明明不差,为什么就是取代不了Windows?
说到底,习惯的力量太强大了。从小学计算机课开始,我们接触的就是Windows。它的开始菜单、资源管理器、甚至蓝屏画面都成了肌肉记忆。换成国产系统,就像让用惯筷子的人突然改用刀叉——哪怕刀叉更高级,第一反应还是别扭。
软件生态那道坎,依然很难跨越。虽然国产系统能通过兼容层运行不少Windows程序,但遇到专业工具就露怯了。朋友是建筑设计师,他告诉我国产系统虽然能打开CAD,但插件经常报错,渲染效率也打折。对很多人来说,系统可以换,但吃饭的家伙不能将就。
换个系统不只是换个界面那么简单。企业最头疼的是迁移成本:数据要转移,员工要培训,万一哪个核心软件不兼容,整个业务都可能停摆。听说有家公司试点国产化办公,结果财务部门用的某个报税工具无法运行,最后只能装回Windows。
不过话说回来,国产系统的进步真的肉眼可见。政企单位批量采购国产电脑,不是因为政策要求,而是确实够用了。写文档、做报表、开视频会议,日常办公完全没问题。安全性更是甩开Windows一截,毕竟不用担心系统偷偷收集数据。
最近还发现个有趣现象:不少学校计算机房开始装麒麟系统。孩子们从第一次接触电脑就用国产系统,等他们长大,可能根本不会有“适应新系统”的困扰。
说到底,系统的竞争就像一场马拉松。Windows领先了三十年,国产系统却在用更短的时间追赶。也许不久的将来,当“好用”成为国产系统的代名词,我们选择它就不再是因为“必须”,而是因为“愿意”。
注:图文源于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一路生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