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灭之刃无限城篇》《惊天魔盗团3》,本周六部新片前瞻点评!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7 16:47 1

摘要:7亿美元票房刚出炉,中国观众却打出7.6低分,鬼灭到底踩中了谁的雷区?

7亿美元票房刚出炉,中国观众却打出7.6低分,鬼灭到底踩中了谁的雷区?

这个数字把院线经理吓出一身冷汗。

日本动画在内地首周末能拿2.3亿,本该开香槟,可豆瓣一路掉到7.6,比前作少了0.8。

粉丝在影院二刷三刷,路人看完直呼看不懂,票房曲线像过山车,第二天跌幅直接飙到58%。

有人把锅甩给剧情门槛。

无限城篇从第一秒就开打,没看过TV版的观众连角色名都对不上。

制片方以为粉丝经济够吃,结果中国影院里八成座位是路人,他们只想看热血,不想做功课。

猫眼9.2、淘票票9.0的高分,其实是核心粉在撑场,真实口碑被稀释得比可乐里的冰还快。

更尴尬的是档期。

同周有魔术大片回归,影院把一半排片给了《惊天魔盗团3》。

鬼灭IMAX场次被砍到只剩凌晨,粉丝熬夜刷票,第二天还要上班,肝度直接决定票房后劲。

经理私下吐槽:粉丝再肝也只有两刷,路人连一刷都不给面子。

另一边,魔术组玩得也不轻松。

《惊天魔盗团3》北美首周6800万美元,比八年前少了700万。

内地却反常地爆了2500万美元,占了全球首周1.5亿的六分之一。

中国观众爱看华丽机关,对套路剧情容忍度更高,这个反差把好莱坞乐坏了。

但媒体评分网站Metacritic只给了52分。

《好莱坞报道者》直接点名剧本像复制粘贴,四骑士的反转观众早猜得到。

可中国票仓不管这些,短视频平台把 Jesse Eisenberg 的扑克手速剪成15秒神技,点赞破百万。

影院里每放一次“雨水变钞票”的镜头,就有人掏出手机拍屏,二次传播比任何宣发都猛。

说到底,两部电影都在啃老本。

鬼灭啃的是IP情感,魔术啃的是明星情怀。

前者把剧情门槛筑高,后者把创新大门焊死。

观众嘴上骂套路,身体还是买票,因为同档期实在没得选。

剩下的四部新片更惨。

《三滴血》首日800万,排片不到10%,影院经理直言“上座率连电费都不够”。

《永无止境》靠张伟丽光环点映冲了一波,大规模上映后日跌65%,纪录片终究打不过特效。

《菜肉馄饨》《红豆》文艺气质拉满,票房加起来没破千万,片方已经转头联系流媒体。

国庆档后的真空期,市场只剩两条路:

要么极致爽片,要么极致情怀。

中间地带成了无人区,投资商现在看剧本先看有没有“系列”二字,没有直接pass。

观众也被训练成“非IP不进场”,原创越来越像赌博。

鬼灭粉还在微博刷“救救无限城”,要求影院加排片。

经理回得直白:加不了,上座率掉到18%,再加班次就是烧钱。

粉丝怒骂路人审美,路人反击“看不懂还不让说”,双方把评分系统当战场。

豆瓣7.6分就这样被架在火上,成了年度最撕裂口碑。

魔术片粉丝年龄更大,钱包更厚。

25岁以上观众占比63%,他们懒得吵架,直接包场团建。

企业团购票堆出工作日白天90%上座,影院笑得合不拢嘴。

套路剧情?他们根本不在乎,只想看杰西·艾森伯格耍帅两小时,解压就行。

两条路线给出残酷提示:

在中国院线,要么做粉丝尖叫的奢侈品,要么做路人解压的快餐。

想两头吃,最后两头空。

中间派已经没有生存空间,明年备案的原创项目数量直接腰斩。

观众也可以抄作业。

只想爽,选魔术;

想热血,补完TV版再去看鬼灭;

文艺胃留给流媒体,省下的票钱还能开一个月会员。

别再盲买票,损失的不止五十块,还有被烂片浪费的两小时。

院线经理最后甩了一句:

“以后只有两种电影能活,一种是让人连夜二刷的信仰,一种是让人放松脑子的噪音,中间那些不咸不淡的故事,没人再冒险。”

票仓不会说谎,钱包就是投票器。

来源:青涩辰星Nz41QIh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