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天魔盗团3》北美首周末票房夺冠 中国内地为其全球最大票仓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7 16:40 1

摘要:一部好莱坞续集,北美三天只拿到2130万美元,中国观众却直接甩出1.53亿人民币,把全球票房抬到7550万,差距大到让人怀疑到底谁才是主场。

一部好莱坞续集,北美三天只拿到2130万美元,中国观众却直接甩出1.53亿人民币,把全球票房抬到7550万,差距大到让人怀疑到底谁才是主场。

这个数字不是噱头,是猫眼专业版11月20日更新的实时数据。

同一部片子,美国观众兴趣平平,中国观众却抢着买单,比例占到全球首周末的28.5%。

上一次见到这种倒挂,还是2019年的《速激外传》,没想到四年后又重演。

很多人第一反应是票价贵。

真相没那么简单。

《惊天魔盗团3》在内地排片占比只有32%,却撬走45%的票房,场均人次领先同期新片一倍。

说明买票的人就是冲着片名来的,不是没得选。

北美口碑刚出炉就裂开。

CinemaScore给出B+,烂番茄59%,媒体均分50。

中国这边豆瓣开分7.1,比第二部高0.4,猫眼想看人数破百万,比前作同期涨38%。

两边观众口味差异直接写在分数上。

成本9000万美元,全球回本线2.5亿美元。

按目前节奏,内地单市场就能贡献9000万美元以上,等于直接包掉三分之一预算。

韩国、英国再加把火,海外盘子已经盖过北美本土。

好莱坞账本里,这种情况被归为“中国救市”案例。

有人担心52%的北美次周跌幅。

其实对比同类悬疑片,《沙丘》同期跌54%,《信条》跌58%,只要海外不掉,片方就不慌。

真正决定盈亏的是第三周,内地如果稳住单日千万,全球冲3亿就有戏。

为什么中国观众愿意买单?

三点很现实。

第一,魔术题材在内地稀缺,上一部爆款还是2017年的《奇门遁甲》,观众新鲜感被压了六年。

第二,影片把最后一幕长镜头放在澳门,地标出现时长90秒,比香港场景多一倍,本地观众看到熟悉街景,代入感瞬间拉满。

第三,短视频平台把“偷天换日”名场面剪成15秒,话题播放破15亿,路人被剧透反而更想进影院看完整效果。

影院经理透露,黄金座售出率最高的是情侣厅。

魔术+反转+俊男靓女,约会需求被精准戳中。

同期《饥饿游戏》前传基调太冷,吓退了一批只想轻松看电影的群体。

于是《魔盗团3》成了“周末不看就落伍”的社交货币。

片方也做了小动作。

10月30日,官方账号放出一条幕后花絮,周杰伦客串洗牌,点赞瞬间破百万。

虽然正片只有三秒,粉丝还是愿意为了彩蛋买票。

这一招在内地百试百灵,上次《哥斯拉》用王源配音,票房直接多拿了6000万。

再往深看,系列三部在中国的票房曲线是1.5亿、2.3亿、预测4.5亿人民币,一路爬坡。

同期北美从2.9亿、2.2亿跌到眼下2100万,走势相反。

说明中国观众对系列忠诚度高于原产地,这在好莱坞历史上极少出现。

一旦形成路径依赖,后续拍不拍,可能先问中国资方同不同意。

焦虑点也在这里。

国产片如果继续让进口续集独占魔术赛道,明年春节、五一、暑期还会被分流。

观众钱包只有一张,先花掉50块看外国魔术,留给国产片的预算就少了。

再不做高概念类型片,下一个被挤占的就是自家档期。

当然,机会同样明显。

《魔盗团3》把澳门拍成国际犯罪天堂,票房反馈证明中国地标+全球叙事能卖钱。

国产片直接抄作业,把重庆8D魔幻、塔、上海中心写进剧本,再用本土魔术师做顾问,成本能降30%,观众还能听到方言。

明天就用这三句话:把城市地标写进剧本、让本土魔术师当顾问、用短视频剧透名场面,无脑复制,也能切走一块蛋糕。

全球票房榜更新到11月20日,影片累计1.2亿美元,中国贡献4500万,稳坐第一。

北美媒体还在纠结口碑,中国观众已经用钱包投票。

市场规律很简单,谁重视我,我就给谁刷纪录。

下一部续集如果全程放在粤港澳大湾区拍,票房再翻一倍不是梦。

电影散场灯亮起,片尾彩蛋提示:四骑士下一站要去上海。

全场不少人发出“哇”的一声,那一刻你就知道,中国观众已经被提前锁票。

别等别人把地标拍完才后悔,好题材永远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来源:顶级海浪ejiSkK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