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的“双11”已经悄然结束了,很多人甚至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的,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的,因为关心“双11”的消费者越来越少了,今年几乎是最冷清、最沉默的一年。
2025年的“双11”已经悄然结束了,很多人甚至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的,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的,因为关心“双11”的消费者越来越少了,今年几乎是最冷清、最沉默的一年。
今年的“双11”,没有持续传来的战报,也没有数字滚动的大屏幕,更没有视觉盛宴的双十一晚会,只有苦苦支撑的商家和为了流量而焦虑的平台。
2023年“双11”全网成交额1.13万亿,2024年达到1.44万亿,2025年的“双11”也公布了最终数字:全网成交额1.69万亿,同比增长14.2%,不知道大家看到这个数字作何感想。
事实上,数字本身没问题,因为现在的双11是从10月9日开始算起,以前的双十一是一天的成交额,现在倒好,变成了一个月的成交额,这怎么可能不增长,要不明年的起始时间再早一点,增速还能更高。
当一天的成交额,转变成为一个月的成交额,恰好说明了平台的焦虑,不得不通过拉长时间的做法来掩饰电商增速下滑的真相。为什么现在的双十一越来越冷清,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首先,“双11”的优势已经荡然无存,以前消费者在双十一疯狂下单的主要原因是价格便宜,有很大的优惠活动,有全年最低价,买到就是赚到。
但是,“全年最低价”的优势现在每天都有,不用非等到双十一,尤其是自从拼多多出现以后,逐步占据了大部分下沉市场,在价格方面拼多多有着很大的优势,双十一的低价逐渐消失和没落。
从2024年开始,国家又推出了“以旧换新”国补举措,涵盖了家电、电子、家具、家居、出行等诸多消费品市场,下单的时候直接可以享受国补优惠,没有任何套路,消费者会抓住这个机会进行大额消费,根本没必要等到双十一。
第二,在当下的大环境中,居民收入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影响。有人忙着找工作,有人忙着还贷款,对于消费方面是能省则省,大家开始精打细算,不再和之前一样冲动消费,这是大多数中低收入人群的真实写照。
对于中产和富裕群体来说,对于电商双十一的活动并没有什么好印象,根本没必要等着在双十一才消费,富人想要消费,随时都可以,也不需要刺激,毕竟有钱谁不会消费呢?
第三,双十一失去了真正的初心,这个消费节原本应该具备透明、实惠、低价等优势,但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双十一已经不再透明,变成了商家玩套路的节日,先涨价后降价,看似优惠力度很大,但是商品的价格反而比之前更贵了。
当商家仍然沉迷于玩弄这些套路时,就离消费者越来越远了,这直接导致消费者对于双十一的信任度持续下滑,不会再继续买单。
双十一诞生于2009年,当时是阿里巴巴前CEO张勇提议将每年的11月11日确定为“双十一”消费大促,2014年阿里在美国成功上市,马云随后成为中国首富,“双11”大促每年的成交金额都在疯狂上涨。
2019年,中国电商市场迎来了一位“搅局者”——拼多多,发起了百亿补贴,成功杀入了阿里和京东都没能突破的下沉低价市场。2020年,抖音建立电商部门,直播带货开始启航。
到了2021年,双十一的GMV增速大跌10%,从此之后各大电商平台不再公布实时的交易数据,也不再发布什么战报,最终只公布一个成交总额,双十一的热度急速下滑,进入寒冬。
2023年,阿里和京东向拼多多发起反击,进一步向下沉市场推进,2024年开始狙击抖音的直播电商和兴趣电商,2025年京东带头杀入外卖行业,阿里随后带着百亿补贴也杀入外卖行业,试图在电商的“最后一公里”抢占流量。
今年可以说是最沉默的“双11”,意味着一个消费时代的结束。表面上看是双十一在走向没落,其实是中国电商市场增速放缓,电商市场高速增长的时代也已经结束了。未来电商市场要真正做到透明公开、真诚无套路和坚守品质,才有真正的希望和出路。
来源:简易财经liv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