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愣了愣,换了鞋走进客厅,果然看见婆婆正坐在沙发上,手里攥着个布包,正和丈夫周明宇说着话。周明宇见我进来,赶紧站起来:“念念,你回来了?我妈过来了。”
结婚刚半年,丈夫就把刚退休的婆婆接家里尽孝,我也把88岁的奶奶接过来,他却不愿意了,我反问他:我都没嫌弃你妈,你怎么能嫌弃我奶奶?
第一章 突如其来的“尽孝”
傍晚六点半,我拎着刚买的青菜和排骨走进家门时,玄关处多了一双熟悉的布鞋——藏青色灯芯绒鞋面,鞋底是手工纳的千层底,是婆婆的鞋。
我愣了愣,换了鞋走进客厅,果然看见婆婆正坐在沙发上,手里攥着个布包,正和丈夫周明宇说着话。周明宇见我进来,赶紧站起来:“念念,你回来了?我妈过来了。”
我叫林念,在小区附近的幼儿园当老师,和周明宇结婚刚满半年。我们住的这套两居室,是双方父母凑钱付的首付,我和周明宇一起还房贷,装修是我爸妈一手操办的,家里的每一件家具,都带着我对小家庭的期待。
“妈,您怎么来了?怎么没提前说一声?”我放下手里的菜,走过去笑着打招呼。婆婆抬头看我,脸上带着点拘谨,又有点理所当然:“我上周不是退休了嘛,在家待着没意思,明宇说让我过来住,也好照顾你们俩的生活,他这孩子,工作忙,总顾不上吃饭。”
我心里咯噔一下,转头看向周明宇。周明宇避开我的目光,挠了挠头:“念念,我妈刚退休,一个人在老家住着孤单,过来跟我们住,也能帮咱们做做饭、收拾收拾家,咱们也能尽尽孝,多好啊。”
“可……咱们这房子就两居室,您过来住,住哪儿啊?”我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平和。我们的房子,主卧是我和周明宇住,次卧本来是留着当书房的,放了一张单人床,平时偶尔有朋友来住,勉强能挤,但长期住人,肯定不方便。
“住次卧啊,我看那房间挺干净的,收拾收拾就能住。”婆婆抢先开口,语气里带着点不容置疑,“我一个老太婆,不占地方,能有个地方睡觉就行。再说了,我过来是帮你们的,又不是给你们添麻烦。”
周明宇也跟着说:“是啊念念,次卧虽然小,但我妈住肯定够了。我妈一辈子不容易,拉扯我长大,现在退休了,咱们理应好好照顾她。你放心,我妈很勤快的,不会给咱们添麻烦。”
我看着周明宇期待的眼神,又看了看婆婆略显紧张的脸,把到了嘴边的话咽了回去。我知道婆婆不容易,周明宇的爸爸走得早,婆婆一个人在老家的工厂上班,拉扯周明宇长大,供他上大学,确实辛苦。而且,结婚的时候,周明宇就说过,以后要好好孝顺婆婆,我当时也点头答应了。现在婆婆退休了,周明宇想接她过来尽孝,似乎也合情合理。
“那行吧,妈,您既然来了,就安心住下。”我笑了笑,拿起菜走进厨房,“我今天买了排骨,晚上给您炖排骨汤喝。”
厨房里,我一边洗排骨,一边心里犯嘀咕。两居室住三个人,本来就不算宽敞,而且我和婆婆相处的时间不多,结婚的时候也就见过三四次,不知道以后能不能相处融洽。但转念一想,都是一家人,只要互相体谅,应该没问题。
晚饭的时候,婆婆果然很健谈,一边吃排骨,一边给周明宇夹菜:“明宇,你多吃点,看你最近瘦了,肯定是工作太忙了。以后妈天天给你做饭,保证把你养得白白胖胖的。”又转头对我说:“念念啊,你是老师,工作也辛苦,以后家里的活你就别干了,做饭、收拾家,都交给我就行。”
“妈,不用麻烦您,我下班早,这些活我来干就行。”我赶紧说。
“哎,你这孩子,跟我客气什么。”婆婆摆了摆手,“我在家也没事干,干点活还舒服。对了,念念,你们俩什么时候要孩子啊?我现在退休了,有的是时间帮你们带孩子。”
我愣了一下,刚结婚半年,我和周明宇还没打算要孩子,没想到婆婆一来就问这个。周明宇赶紧打圆场:“妈,我们还年轻,先忙工作,孩子的事以后再说。”
婆婆叹了口气:“年轻也不能耽误啊,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明宇都上幼儿园了。你们可得抓紧点,我还想早点抱孙子呢。”
我没再接话,默默吃着饭。一顿饭下来,婆婆的话题几乎全围绕着周明宇和生孩子,我插不上几句话,心里有点不是滋味,但也没多说什么。
晚上,我和周明宇躺在床上,我忍不住问他:“明宇,你接妈过来,怎么不提前跟我商量一下啊?我一点准备都没有。”
周明宇从背后抱住我:“念念,对不起啊,我也是昨天才跟我妈说的,我妈一听就同意了,今天一早就坐火车过来了,我来不及跟你商量。你别生气,我妈人很好的,以后你们肯定能相处得很好。”
“我不是生气,就是觉得有点突然。”我转过身,看着他,“咱们这房子太小了,妈住次卧,以后要是有朋友来,都没地方住。而且,我和妈生活习惯不一样,怕以后会有矛盾。”
“不会的,我妈很随和的,她不会跟你计较的。”周明宇摸了摸我的头,“再说了,妈过来是帮咱们的,不是来跟咱们吵架的。等以后咱们条件好了,换个大点的房子,就好了。”
看着周明宇真诚的眼神,我点了点头:“好吧,那以后咱们好好跟妈相处。”
我以为,只要我多包容、多体谅,就能和婆婆好好相处。可我没想到,婆婆的到来,还是给我们的小家庭带来了不少麻烦。
婆婆确实很勤快,每天早上早早起床做饭,收拾家,但她的生活习惯,和我完全不一样。她喜欢把所有的东西都堆在一起,客厅的茶几上摆满了她的布包、针线盒,还有各种保健品;她做饭喜欢放很多油和盐,我说过好几次我和周明宇口味清淡,她还是改不了;她还喜欢干涉我们的生活,比如我喜欢熬夜看书,她每天晚上十点就催我睡觉,说熬夜对身体不好;周明宇偶尔想睡个懒觉,她早上七点就敲门,叫他起来吃早饭。
这些小事,我都忍了,毕竟是长辈,多包容一点没什么。可让我受不了的是,婆婆总喜欢在周明宇面前说我的不是。比如我偶尔忘了洗碗,她就会跟周明宇说:“念念这孩子,太懒了,吃完饭不知道洗碗,以后怎么照顾你啊?”我买了件新衣服,她就会说:“念念怎么总买衣服啊?你们还房贷压力大,得省着点花。”
一开始,周明宇还会帮我说话:“妈,念念工作忙,偶尔忘了洗碗很正常;她买衣服也是穿给我看的,花不了多少钱。”可次数多了,周明宇也有点不耐烦了,有时候会对我说:“念念,我妈也是为了咱们好,你就多听她的话,别让她生气。”
我心里很委屈,我已经很努力地包容婆婆了,可她还是不满意。但我不想因为这些小事和周明宇吵架,也不想让婆婆觉得我不孝顺,只能把委屈咽在肚子里。
就这样过了一个多月,我渐渐习惯了家里有婆婆的生活,虽然偶尔会有小摩擦,但总体还算平静。我以为,这样的日子会一直持续下去,直到那天,我接到了老家堂姐的电话。
第二章 奶奶摔了
那天下午,我正在给孩子们上美术课,手机突然响了,是堂姐打来的。我赶紧走到教室外面接电话:“姐,怎么了?”
“念念,不好了,奶奶摔了!”堂姐的声音里满是焦急,“今天早上奶奶去菜市场买菜,过马路的时候,被一辆电动车蹭了一下,摔倒了,腿摔骨折了,现在在医院呢。”
“什么?”我脑子“嗡”的一声,手里的手机差点掉在地上,“姐,奶奶怎么样了?严重吗?做手术了吗?”
“刚做完手术,医生说没什么大事,但需要卧床休息三个月,不能下床走路。”堂姐说,“你也知道,叔叔阿姨走得早,奶奶一直一个人住,现在她摔了,没人照顾她。我每天要上班,还要照顾孩子,根本抽不出时间天天去医院照顾她。念念,你能不能回来一趟啊?”
我的眼泪一下子掉了下来。我爸妈在我大学毕业那年,因为一场车祸去世了,从那以后,奶奶就成了我唯一的亲人。奶奶从小就疼我,我小时候跟着奶奶在老家长大,奶奶省吃俭用,把最好的东西都留给我。我上大学的时候,奶奶每个月都会给我寄钱,怕我吃不好、穿不好。我工作后,每年都会回老家看奶奶好几次,每次回去,奶奶都会给我做我爱吃的红烧肉,拉着我的手问东问西。现在奶奶摔了,没人照顾,我怎么能不着急。
“姐,我现在就请假,明天就回老家。”我擦干眼泪,声音哽咽着说。
挂了电话,我立刻去找园长请假。园长知道我的情况,很爽快地批了我半个月的假。回到教室,我强忍着眼泪,把剩下的课上完,放学铃声一响,我就赶紧收拾东西,往家赶。
回到家,婆婆正在厨房做饭,周明宇坐在客厅看电视。我一进门,周明宇就看到我眼睛红红的,赶紧站起来:“念念,怎么了?谁欺负你了?”
“明宇,我奶奶摔了,腿骨折了,现在在医院,没人照顾她。”我扑进周明宇怀里,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我明天要回老家,请假了半个月,去照顾奶奶。”
周明宇愣了一下,拍着我的背安慰我:“念念,别着急,奶奶不会有事的。你明天回老家,好好照顾奶奶,有什么事随时给我打电话。”
婆婆也从厨房走出来,手里还拿着锅铲:“念念,你奶奶摔了?严重吗?你回老家照顾她,那家里怎么办啊?明宇每天要上班,没人给他做饭啊。”
我心里一沉,没想到婆婆第一句话竟然是担心没人给周明宇做饭。我抬起头,看着婆婆:“妈,我奶奶现在没人照顾,我必须回去。明宇这半个月可以自己做饭,或者在公司食堂吃,实在不行,也可以点外卖。”
“点外卖多贵啊,而且不卫生。”婆婆皱着眉,“再说了,你奶奶不是还有你堂姐吗?让你堂姐照顾几天不行吗?你要是走了,明宇没人照顾,我一个老太婆,虽然能做饭,但明宇的衣服谁洗啊?家里的卫生谁收拾啊?”
“妈,我奶奶是我唯一的亲人,她现在摔了,我必须回去照顾她。”我语气坚定地说,“衣服可以用洗衣机洗,卫生我明天早上提前收拾好,您要是觉得累,不用收拾也没关系。明宇已经是成年人了,他能照顾好自己。”
周明宇赶紧打圆场:“妈,念念说得对,奶奶是她唯一的亲人,她必须回去照顾。我没事,我可以自己做饭,也可以在公司吃,您不用操心我。念念,你明天安心回老家,照顾好奶奶,家里有我呢。”
婆婆见周明宇这么说,也没再反对,只是撇了撇嘴,转身回厨房做饭去了。
晚上,我收拾着回老家的行李,周明宇坐在旁边帮我叠衣服。我忍不住说:“明宇,我奶奶这一摔,需要卧床休息三个月,堂姐又没时间照顾她,我这半个月假肯定不够。”
“那怎么办啊?”周明宇皱着眉,“你总不能一直待在老家吧?你还要工作呢。”
“我想……把奶奶接到咱们家来照顾。”我犹豫了一下,说出了心里的想法,“咱们家虽然小,但挤一挤总能住下。我每天下班可以照顾奶奶,你要是有空,也可以帮衬着点。等奶奶康复了,再送她回老家。”
周明宇的手一下子停住了,他抬起头,看着我,脸上露出了为难的神色:“念念,这……不太好吧?咱们家已经住了我妈了,再把你奶奶接过来,这两居室根本住不下啊。而且,你奶奶都88岁了,腿还骨折了,需要人天天照顾,咱们俩都要上班,根本没时间啊。”
“怎么住不下?次卧可以放一张双人床,我妈和我奶奶一起住啊。”我看着他,“至于照顾,我每天早上早点起床,给她们做早饭,晚上下班早点回来,照顾她们吃饭、洗漱。周末的时候,我可以全天照顾她们,你要是有空,就帮我搭把手。”
“不行啊念念,我妈和你奶奶又不认识,一起住次卧多不方便啊。”周明宇摇了摇头,“而且,你奶奶年纪太大了,腿又骨折了,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咱们俩承担不起啊。再说了,照顾两个老人,多累啊,你身体会吃不消的。”
“累点没关系,我不怕累。”我看着周明宇,心里有点委屈,“奶奶是我唯一的亲人,我不能不管她。之前你接妈过来,我没反对,我也没嫌弃妈给咱们添麻烦,现在我想接我奶奶过来,你怎么就不愿意了?”
“我不是不愿意,我是觉得不合适。”周明宇的语气也有点急了,“我妈是我亲妈,我接她过来尽孝是应该的。你奶奶虽然是你亲人,但她毕竟是外姓人,而且年纪这么大了,照顾起来太麻烦了。念念,你别任性,咱们再想想别的办法,比如请个护工在老家照顾你奶奶,费用咱们出,行不行?”
“请护工?我不放心。”我提高了声音,“护工哪有家人照顾得细心啊?我奶奶年纪大了,又刚做完手术,要是护工不尽心,怎么办?周明宇,你是不是嫌弃我奶奶年纪大、是负担啊?”
“我不是嫌弃她,我是为了咱们这个家着想啊。”周明宇也提高了声音,“咱们结婚刚半年,日子刚稳定下来,要是接两个老人过来,家里肯定乱成一团,到时候咱们俩肯定会吵架,影响咱们的感情。念念,你就不能为咱们这个家想想吗?”
“我怎么没为这个家着想?”我眼泪掉了下来,“我接奶奶过来,是因为她没人照顾,我不能不管她。你接你妈过来,我没说过一句反对的话,我没嫌弃你妈唠叨,没嫌弃你妈干涉咱们的生活,现在我接我奶奶过来,你就这么多理由,你这不是双标吗?我都没嫌弃你妈,你怎么能嫌弃我奶奶?”
周明宇被我问得哑口无言,他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没说出来。这时,婆婆从卧室里走出来,脸色很难看:“念念,你怎么跟明宇这么说话呢?明宇也是为了你好,为了这个家好。你奶奶年纪大了,又需要人照顾,接过来确实不方便。你要是实在担心,就请个护工,费用咱们家出一半,行不行?”
“妈,我不要请护工,我就要把奶奶接过来。”我看着婆婆,“您当初过来的时候,我没说过一句不方便,现在我奶奶需要照顾,我怎么能不管她?”
“我和你奶奶不一样!”婆婆提高了声音,“我是明宇的亲妈,我过来是帮你们的,我能做饭、能收拾家,不给你们添麻烦。你奶奶呢?她年纪大了,腿又骨折了,什么都做不了,只能让你们照顾,这不是给你们添麻烦吗?”
“妈,照顾老人本来就是晚辈的责任,怎么能说是添麻烦呢?”我也来了脾气,“您现在能做饭、能收拾家,可您以后年纪大了,也会需要人照顾,到时候明宇能不管您吗?我奶奶现在需要照顾,我也不能不管她。”
“你……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讲理!”婆婆气得脸都红了。
“我不讲理?”我看着周明宇和婆婆,心里又气又委屈,“我只是想照顾我唯一的亲人,这有错吗?周明宇,今天我把话放在这儿,我必须把奶奶接过来,你要是不同意,咱们就好好想想,这日子还能不能过下去。”
说完,我拎着收拾好的行李,走进了次卧,“砰”地一声关上了门。
次卧里,我坐在床上,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我没想到,我只是想接奶奶过来照顾,竟然会遭到周明宇和婆婆的反对。周明宇口口声声说要尽孝,可他的孝,只针对他的妈妈,对我的奶奶,却充满了嫌弃和抵触。我真的很失望,也很委屈。
不知道过了多久,次卧的门被轻轻推开了。周明宇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条毛巾,递给我:“念念,别哭了,是我不好,我不该跟你吵架。”
我接过毛巾,擦了擦眼泪,没说话。
周明宇坐在我身边,叹了口气:“念念,我不是嫌弃你奶奶,我是真的担心咱们照顾不好她。你奶奶88岁了,腿又骨折了,需要专人照顾,咱们俩都要上班,万一照顾不周到,出了什么事,咱们会后悔一辈子的。而且,家里住两个老人,确实太挤了,我怕你妈和你奶奶相处不好,到时候家里天天吵架,你会更累。”
“我知道照顾奶奶会很累,也知道家里会挤,但我不能不管她。”我看着周明宇,“奶奶是我唯一的亲人,我爸妈不在了,我要是再不管她,她就真的没人管了。至于我妈和奶奶相处的问题,我相信只要咱们好好沟通,她们会互相体谅的。而且,我会多承担一点,不会让你太累的。”
周明宇沉默了半天,终于点了点头:“好吧,念念,我同意你把奶奶接过来。但是,咱们得说好,要是以后家里出现矛盾,咱们要一起面对,一起解决,不能吵架,好不好?”
听到周明宇同意了,我心里一下子松了口气,眼泪又掉了下来:“嗯,好,我们一起面对,一起解决。”
周明宇把我搂进怀里:“对不起啊念念,之前是我太自私了,只考虑到我妈,没考虑到你的感受。你放心,以后我会和你一起照顾奶奶和我妈,不会让你一个人承担的。”
我靠在周明宇的怀里,心里既委屈又感动。我知道,接奶奶过来,以后的日子肯定会很辛苦,也肯定会有很多矛盾,但只要周明宇能和我一起面对,我就有信心把日子过好。
第二天一早,我就坐上了回老家的火车。火车上,我给堂姐打了个电话,告诉她我同意接奶奶过来照顾的事,堂姐很开心,说会帮我照顾奶奶,等我回去接她。
经过四个小时的车程,我终于回到了老家。走进医院病房,看到奶奶躺在床上,腿上打着石膏,脸色苍白,我的眼泪一下子掉了下来。
“奶奶,我回来了。”我走到病床前,握住奶奶的手。
奶奶看到我,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拉着我的手,声音沙哑:“念念,你回来了,奶奶没事,你别担心。”
“奶奶,您都这样了,还说没事。”我擦了擦眼泪,“奶奶,我已经跟明宇商量好了,等您出院了,我就把您接到我们家去照顾,等您康复了,再送您回来。”
奶奶愣了一下,摇了摇头:“念念,不用了,奶奶在老家挺好的,不用麻烦你们。你们刚结婚,日子还不稳定,我过去会给你们添麻烦的。”
“奶奶,您怎么会是麻烦呢?”我握着奶奶的手,“您是我唯一的亲人,照顾您是我应该做的。而且,明宇也同意了,他会和我一起照顾您的。您就安心跟我过去,等您康复了,咱们一家人一起过日子,多好啊。”
奶奶看着我,眼里含着泪水,点了点头:“好,好,奶奶听你的。”
接下来的半个月,我每天在医院照顾奶奶,给她擦身、喂饭、按摩,陪她说话。奶奶的身体恢复得很快,医生说再过一周,就可以出院了。
这半个月里,周明宇每天都会给我打电话,问我奶奶的情况,还会给我转钱,让我给奶奶买好吃的。有时候,婆婆也会在电话里问几句奶奶的情况,虽然语气还是有点冷淡,但至少没有再反对。
我知道,周明宇和婆婆已经在慢慢接受奶奶了。我相信,等奶奶到了我们家,只要我们互相体谅、互相包容,一定能好好相处。
一周后,奶奶顺利出院了。我收拾好奶奶的东西,带着奶奶坐上了回城里的火车。火车开动的时候,奶奶看着窗外的老家,眼里满是不舍,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期待。
我握着奶奶的手,轻声说:“奶奶,以后我们的家,就是您的家了。”
奶奶看着我,笑了笑:“好,好。”
我知道,新的生活就要开始了,虽然会有很多挑战,但我相信,只要我们一家人齐心协力,一定能克服所有困难,把日子过好。
第三章 拥挤的两居室
回到城里的家时,已经是下午四点多了。周明宇特意提前下班回家,在小区门口等我们。看到我和奶奶下车,他赶紧走过来,接过我手里的行李:“念念,你们回来了?奶奶,您一路辛苦了。”
奶奶看着周明宇,笑着点了点头:“明宇,麻烦你了。”
“不麻烦,奶奶,咱们快回家吧。”周明宇笑着说,还很自然地扶着奶奶的胳膊,慢慢往小区里走。
看到周明宇对奶奶的态度这么好,我心里暖暖的。看来,周明宇是真的接受奶奶了。
回到家,婆婆正在厨房里做饭,听到开门声,走了出来。看到奶奶,她愣了一下,然后勉强笑了笑:“阿姨,您来了。”
奶奶赶紧说:“妹子,麻烦你了,以后要在你家打扰一段时间了。”
“不麻烦,不麻烦,都是一家人。”婆婆笑了笑,转身回厨房做饭去了,虽然语气有点生硬,但至少没有表现出抵触。
我把奶奶扶到沙发上坐下,给她倒了杯温水:“奶奶,您先歇会儿,我去收拾一下次卧,您以后就和妈一起住次卧。”
次卧本来放着一张单人床,周明宇昨天已经找工人过来,把单人床换成了一张双人床,还在房间里放了一个衣柜,专门给奶奶放衣服。我走进次卧,把奶奶的衣服一件件挂进衣柜里,又把奶奶常用的拐杖、老花镜放在床头柜上,确保奶奶方便拿取。
收拾完次卧,婆婆的饭也做好了。晚饭很丰盛,有红烧肉、清蒸鱼、炒青菜,还有一碗鸡蛋羹,都是奶奶爱吃的。我知道,婆婆虽然心里可能还有点不舒服,但还是特意为奶奶做了这些菜,心里很感激。
吃饭的时候,婆婆给奶奶夹了一块红烧肉:“阿姨,您尝尝这个红烧肉,不知道合不合您的口味。您刚做完手术,要多吃点有营养的东西,才能快点康复。”
“谢谢妹子,你太客气了。”奶奶笑着说,接过红烧肉,尝了一口,“真好吃,比我做的还好吃。”
周明宇也给奶奶夹了一块鱼:“奶奶,这鱼刺少,您放心吃。”
我看着眼前的场景,心里很开心。看来,奶奶和婆婆之间,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难相处。
吃完饭,我主动收拾碗筷,婆婆也过来帮忙:“念念,你歇会儿,我来收拾就行,你陪奶奶聊聊天。”
“妈,不用,我来收拾就行,您陪奶奶聊天吧。”我笑着说。
“没事,我来收拾,你照顾奶奶一天了,肯定累了。”婆婆说着,就拿起碗筷走进了厨房。
我看着婆婆的背影,心里很感动。原来,婆婆也不是那么不讲理,她只是一开始有点接受不了家里多了一个老人,现在慢慢相处下来,也开始体谅我了。
晚上,我帮奶奶洗漱完,扶她上床休息。奶奶拉着我的手,轻声说:“念念,明宇这孩子不错,你婆婆也挺好的,以后你要好好跟他们相处,别跟他们吵架。”
“我知道了奶奶,您放心吧。”我笑着说,“您早点休息,有什么事随时叫我。”
回到主卧,周明宇正在给我倒洗脚水:“念念,你回来了?今天累坏了吧,快泡泡脚,缓解一下疲劳。”
我坐在床边,看着周明宇,心里暖暖的:“明宇,谢谢你。”
“谢我什么啊?”周明宇笑着说,“照顾奶奶是我应该做的,而且,你之前那么包容我妈,我也应该包容你奶奶啊。”
我靠在周明宇的肩膀上:“明宇,我真的很开心,你和妈都能接受奶奶。我以为,以后家里会有很多矛盾,没想到现在这么和谐。”
“只要咱们互相体谅,互相包容,就不会有矛盾。”周明宇摸了摸我的头,“以后,咱们一起照顾好奶奶和妈,让她们安享晚年。”
“嗯。”我点了点头。
本以为,这样和谐的日子会一直持续下去。可没想到,没过多久,矛盾就出现了。
首先是生活习惯的差异。婆婆习惯早上五点起床,起床后就开始做饭、收拾家,动静很大,而奶奶因为刚做完手术,需要多休息,早上五点还在睡觉,婆婆的动静总会把奶奶吵醒。奶奶醒了之后,就再也睡不着了,只能躺在床上发呆。
有一次,奶奶实在忍不住了,跟我说:“念念,你婆婆早上起得太早了,动静也太大了,我每次都被吵醒,睡不着觉,腿也疼得厉害。”
我听了之后,心里很愧疚,赶紧去找婆婆商量:“妈,您早上起床后,能不能动静小一点啊?奶奶刚做完手术,需要多休息,您的动静把她吵醒了,她就睡不着了。”
婆婆愣了一下,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哎呀,对不起啊念念,我忘了你奶奶需要休息了。我以后早上起床后,动静小点,做饭也等晚点再做,让你奶奶好好休息。”
“谢谢妈。”我笑着说。
从那以后,婆婆早上起床后,果然动静小了很多,做饭也推迟到了七点,奶奶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
可没过多久,又出现了新的矛盾。奶奶年纪大了,牙口不好,吃东西喜欢吃软一点的,而且口味清淡;而婆婆喜欢吃重口味的菜,喜欢放很多油和盐。每次做饭,婆婆都要做两种口味的菜,一种给奶奶,一种给她和周明宇,时间长了,婆婆有点不耐烦了。
有一次,吃饭的时候,婆婆看着桌子上的两盘菜,忍不住说:“阿姨,您看您,吃东西这么挑剔,每次做饭都要做两种口味,多麻烦啊。我觉得,你也可以尝试着吃点重口味的菜,对身体也没什么不好。”
奶奶愣了一下,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妹子,对不起啊,我年纪大了,牙口不好,重口味的菜吃不了,只能吃点软的、清淡的。给你添麻烦了。”
“妈,奶奶年纪大了,牙口不好,吃不了重口味的菜,您就多体谅一下。”我赶紧说,“以后做饭,还是做两种口味的,虽然麻烦点,但大家都能吃好。”
婆婆撇了撇嘴,没说话,但脸上明显有点不高兴。
周明宇也赶紧打圆场:“妈,其实做两种口味的菜也不麻烦,您看,我也能吃清淡的菜,以后我陪奶奶一起吃清淡的,您自己吃重口味的就行。”
婆婆看了看周明宇,终于点了点头:“好吧,那以后就这么办。”
虽然婆婆同意了,但我能感觉到,她心里还是有点不舒服。我知道,长期这样下去,肯定会影响婆婆和奶奶的关系。于是,我每天下班回家,都会主动帮婆婆做饭,奶奶的那份清淡的菜,我来做,让婆婆只做她和周明宇爱吃的重口味的菜,这样就能减轻婆婆的负担,也能避免矛盾。
婆婆看到我每天主动做饭,心里很感动,对我的态度也越来越好。有时候,我下班晚了,婆婆会主动把奶奶的那份清淡的菜做好,还会帮奶奶按摩腿。
奶奶也很懂事,虽然腿不方便,但也会帮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比如婆婆做饭的时候,奶奶会坐在厨房门口,帮婆婆剥蒜、择菜;婆婆收拾家的时候,奶奶会帮着叠衣服、擦桌子。
慢慢的,婆婆和奶奶的关系越来越融洽。她们每天早上一起坐在沙发上看电视,一起聊天,婆婆会给奶奶讲她年轻时候在工厂上班的事,奶奶会给婆婆讲她年轻时在农村种地的事,两个人聊得不亦乐乎。有时候,她们还会一起吐槽周明宇,说周明宇小时候调皮捣蛋的事,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看到婆婆和奶奶相处得这么好,我和周明宇都很开心。我们知道,这个拥挤的两居室里,虽然充满了生活的琐碎,但更多的是亲情和温暖。
除了婆婆和奶奶之间的小摩擦,我和周明宇也面临着工作和家庭的平衡问题。我每天早上要早早起床,帮奶奶和婆婆做早饭,然后送奶奶去小区里的康复中心做康复训练,再去上班。晚上下班,我要去康复中心接奶奶,然后回家做饭、照顾奶奶和婆婆洗漱,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
周明宇也很辛苦,他每天不仅要上班,还要帮着我照顾奶奶和婆婆。比如周末的时候,他会主动承担起做饭、收拾家的任务,让我好好休息;有时候我晚上加班,他会去康复中心接奶奶,帮奶奶按摩腿。
虽然每天都很辛苦,但我们两个人互相扶持、互相体谅,从来没有因为照顾老人的事吵架。反而,在照顾老人的过程中,我们的感情越来越深厚,越来越懂得珍惜彼此。
有一次,我因为长期劳累,感冒了,发烧到39度,浑身无力,躺在床上起不来。周明宇特意请了一天假,在家照顾我。他给我买药、熬粥,还帮着照顾奶奶和婆婆。奶奶也很担心我,坐在床边,拉着我的手,给我盖被子,还偷偷给我塞了几百块钱,让我买点好吃的补补身体。婆婆也给我做了清淡的鸡蛋羹,让我多吃点,快点好起来。
看着周明宇、奶奶和婆婆对我的关心,我心里暖暖的。虽然我爸妈不在了,但我现在有了一个新的家庭,有疼爱我的丈夫,有体谅我的婆婆,有疼我的奶奶,我觉得自己很幸福。
随着时间的推移,奶奶的腿恢复得越来越好,已经能拄着拐杖慢慢走路了。康复中心的医生说,再坚持康复训练一个月,奶奶就能扔掉拐杖,正常走路了。
听到这个消息,全家人都很开心。婆婆特意做了一桌子丰盛的饭菜,庆祝奶奶的腿快要康复了。吃饭的时候,婆婆举起酒杯:“阿姨,恭喜你,腿快要康复了。这段时间,谢谢你陪我聊天,陪我解闷,我以前一个人在家,很孤单,现在有你陪着,我开心多了。”
奶奶也举起酒杯:“妹子,应该是我谢谢你才对。这段时间,你照顾我,给我做饭,陪我聊天,要是没有你,我也恢复不了这么快。以后,咱们还要一起好好过日子。”
我和周明宇也举起酒杯:“是啊,妈,奶奶,以后咱们一家人一起好好过日子,永远不分开。”
四个人的酒杯碰在一起,发出清脆的响声。客厅里,灯光温暖,笑声不断,这个拥挤的两居室里,充满了亲情和幸福的味道。
我知道,未来的日子里,可能还会有很多困难和挑战,比如奶奶康复后,要不要送她回老家;比如我们什么时候要孩子,孩子出生后,家里会更拥挤。但我相信,只要我们一家人互相体谅、互相扶持、互相包容,就没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
这个两居室虽然小,但它承载着我们一家人的亲情和幸福。它见证了我们从矛盾到理解,从陌生到熟悉,从各自为战到齐心协力。我相信,在这个充满爱的小家里,我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我们的亲情会越来越深厚。
第四章 康复后的抉择
奶奶的腿彻底康复那天,刚好是周末。康复中心的医生检查完,笑着说:“阿姨,您的腿恢复得很好,已经可以正常走路了,不用再拄拐杖了。以后注意不要剧烈运动,慢慢走路,就没问题了。”
听到医生的话,奶奶激动得眼泪都掉了下来,她拉着我的手:“念念,奶奶好了,奶奶能正常走路了。”
“是啊奶奶,您好了,太好了。”我也很开心,抱着奶奶。
周明宇和婆婆也很开心,周明宇笑着说:“奶奶,您好了,咱们今天回家好好庆祝一下,我去买您爱吃的红烧肉。”
“好,好。”奶奶笑着点头。
回到家,周明宇去菜市场买肉,婆婆在厨房准备其他的菜,我陪着奶奶坐在沙发上聊天。奶奶看着窗外的景色,突然叹了口气:“念念,我腿好了,也该回老家了。”
我愣了一下,看着奶奶:“奶奶,您为什么要回老家啊?咱们家不是挺好的吗?您就在这儿住下,以后咱们一家人一起过日子,多好啊。”
“念念,我知道你们孝顺,也知道你们想让我在这儿住。”奶奶拉着我的手,轻声说,“可我在这儿住了这么久,也知道你们不容易。你们俩每天要上班,还要照顾我和你婆婆,太累了。而且,这房子太小了,我在这儿住,你们也不方便。我回老家住,自己一个人也能照顾自己,还能给你们减轻负担。”
“奶奶,我不觉得累,照顾您是我应该做的。”我看着奶奶,眼里含着泪水,“而且,这房子虽然小,但只要咱们一家人在一起,就不觉得挤。您要是回老家了,我会很想您的。”
“是啊奶奶,您就在这儿住下吧。”婆婆也从厨房走出来,笑着说,“这段时间,我跟您相处得很开心,您要是走了,我还会觉得孤单呢。您在这儿住,咱们每天一起做饭、一起聊天、一起看电视,多好啊。”
奶奶看着婆婆,心里很感动:“妹子,谢谢你。这段时间,麻烦你了。我知道你是真心待我好,可我还是觉得,我回老家住比较好。你们年轻人有你们年轻人的生活,我一个老太婆在这儿,会影响你们的。”
“奶奶,您不会影响我们的。”周明宇刚好买肉回来,听到我们的对话,赶紧说,“您在这儿住,我们每天下班回家,能看到您和我妈,心里都很踏实。而且,您在这儿,还能帮我们看看家,我们上班也放心。您就别回老家了,就在这儿住下吧。”
奶奶沉默了半天,终于点了点头:“好,那我就听你们的,在这儿住下。不过,我以后不能再让你们照顾我了,我要自己做饭、自己收拾家,给你们减轻负担。”
“奶奶,您不用这么辛苦。”我笑着说,“您只要好好休息,开开心心的,就是给我们减轻负担了。做饭、收拾家这些活,我和明宇,还有妈,一起做就行。”
“是啊奶奶,您就安心住着,别想那么多。”婆婆也笑着说。
那天晚上,我们一家人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饭。饭桌上,奶奶不停地给我和周明宇夹菜,还跟婆婆聊起了老家的趣事,大家笑得不亦乐乎。
从那以后,奶奶真的开始帮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每天早上,她会和婆婆一起去小区的菜市场买菜,婆婆负责砍价,奶奶负责挑选新鲜的蔬菜;回来后,她们一起做饭,奶奶做她拿手的红烧肉,婆婆做她爱吃的重口味的菜;下午,她们会一起去小区的广场上散步,和其他的老人聊天、跳广场舞;晚上,她们会一起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有时候还会一起织毛衣。
我和周明宇的工作也越来越顺利。我因为工作认真负责,被园长提拔为幼儿园的年级组长,工资涨了不少;周明宇在公司里也表现突出,被领导委以重任,负责一个重要的项目,虽然工作更忙了,但成就感也更强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们的小家庭越来越温馨、越来越幸福。但我和周明宇心里都清楚,两居室的房子,已经满足不了我们的生活需求了。奶奶和婆婆住在一起,虽然相处融洽,但次卧毕竟太小了,两个人住在一起还是有点不方便;而且,我和周明宇也打算要孩子了,等孩子出生后,家里会更拥挤,根本住不下。
于是,我和周明宇开始商量换房子的事。
晚上,等奶奶和婆婆睡了之后,我和周明宇坐在客厅里,聊起了换房子的事。
“念念,咱们现在手里有多少存款啊?”周明宇问。
“我手里有15万,是我工作这么多年攒下来的,还有我爸妈去世后留下的一些钱,加起来大概有30万。”我想了想,说,“你手里呢?”
“我手里有20万,是我工作这么多年攒下来的,还有我妈退休后给我的10万,加起来30万。咱们俩加起来,一共有60万存款。”周明宇说,“咱们现在住的这套房子,大概能卖120万,要是卖了这套房子,加上咱们的存款,大概有180万,可以付一套三居室的首付了。”
“180万,付三居室的首付应该够了。”我点了点头,“咱们现在住的这个小区,环境挺好的,离我的幼儿园也近,要是能在这个小区换一套三居室,就好了。”
“我也是这么想的。”周明宇笑着说,“我已经跟中介打听了,咱们小区有一套三居室在卖,130平,售价280万,首付大概需要84万。咱们卖了这套房子,加上存款,足够付首付了,剩下的钱,咱们可以贷款,慢慢还。”
“130平,三居室,应该够咱们住了。”我笑着说,“主卧咱们住,次卧给奶奶住,另外一个房间给妈住,等以后有了孩子,还可以把那个房间改成儿童房,完美。”
“是啊,这样大家住在一起,既方便照顾奶奶和妈,也不会觉得拥挤。”周明宇点了点头,“那咱们明天就去中介那边看看,要是合适,就定下来。”
“好。”我笑着说。
第二天,我和周明宇特意请了半天假,去中介那边看了那套三居室的房子。房子在小区的中间位置,楼层不高,三楼,方便奶奶和婆婆上下楼;户型很好,南北通透,主卧带独立卫浴,两个次卧也很大,还有一个宽敞的客厅和阳台;装修虽然有点旧,但保养得很好,稍微翻新一下就能住。
我和周明宇都很满意这套房子,当场就跟中介签了看房协议,决定把我们现在住的房子挂出去卖,然后买这套三居室。
回到家,我和周明宇把换房子的事告诉了奶奶和婆婆。
“换房子?”奶奶愣了一下,“念念,明宇,你们不用为了我们换房子,现在这套房子挺好的,虽然小了点,但咱们住在一起也很开心。换房子要花很多钱,还要贷款,你们压力太大了。”
“奶奶,您放心,我们压力不大。”周明宇笑着说,“咱们现在住的这套房子能卖120万,加上咱们的存款,足够付三居室的首付了。贷款我们可以慢慢还,现在我们俩工资都涨了,肯定能还得起。”
“是啊奶奶,换了三居室,您和妈住在一起也方便,不用挤在一个房间里了。”我笑着说,“等以后有了孩子,也有地方住,咱们一家人就能开开心心地住在一起了。”
婆婆也笑着说:“阿姨,念念和明宇说得对,换套大点的房子,大家住在一起都舒服。咱们就听他们的,换房子。”
奶奶看着我们,眼里含着泪水,点了点头:“好,好,你们有心了。”
接下来的日子,我们开始忙着卖房子、买房子。因为我们现在住的房子地理位置好,小区环境也不错,很快就卖出去了,卖了125万,比我们预期的还多了5万。
买房子的过程也很顺利,我们和房东谈好了价格,275万成交,首付82万,剩下的193万,我们贷款20年,每个月还12000多。虽然每个月的房贷压力有点大,但我和周明宇都很有信心,只要我们努力工作,肯定能按时还款。
签购房合同那天,我们一家人都去了房产中介。看着合同上我们四个人的名字(虽然房产证上只能写我和周明宇的名字,但我们心里都把奶奶和婆婆当成了房子的主人),大家心里都很开心。
“以后,这就是咱们的新家了。”周明宇笑着说。
“是啊,咱们的新家。”我笑着说,拉着奶奶和婆婆的手。
奶奶和婆婆也笑了,眼里满是幸福和期待。
接下来的一个月,我们开始忙着装修新家。装修的风格是我们一家人一起商量决定的,温馨、舒适,适合老人和孩子居住。奶奶喜欢红色,我们就在她的房间里放了红色的窗帘和床单;婆婆喜欢绿色,我们就在她的房间里放了绿色的窗帘和沙发;我和周明宇的房间,装修得简洁大方,充满了我们喜欢的文艺气息;儿童房则装修得很可爱,留着给以后的孩子住。
装修的过程中,奶奶和婆婆也帮了不少忙。她们每天都会去装修现场看看,检查装修的质量,还会给装修工人送水、送水果;我和周明宇每天下班也会去装修现场,和装修工人沟通装修的细节。虽然每天都很辛苦,但大家心里都很开心,因为我们知道,很快就能住进温馨的新家了。
一个月后,新家终于装修好了。我们请了专业的机构检测了甲醛,确认安全后,就开始忙着搬家。
搬家那天,亲戚朋友都来帮忙。大家搬着家具、电器,说说笑笑,热闹非凡。奶奶和婆婆坐在新家的沙发上,看着宽敞明亮的房间,眼里满是幸福的泪水。
“真好,真好,咱们终于有新家了。”奶奶笑着说。
“是啊,以后咱们就能在这个新家里,开开心心地过日子了。”婆婆也笑着说。
我和周明宇看着奶奶和婆婆幸福的笑容,心里也很开心。我们知道,这个新家,不仅是我们的房子,更是我们的家,是我们一家人幸福的港湾。
晚上,我们一家人在新家里吃了第一顿晚饭。饭桌上,摆满了大家爱吃的菜,有奶奶做的红烧肉,有婆婆做的炒青菜,有周明宇做的清蒸鱼,还有我做的鸡蛋羹。
大家举起酒杯,碰在一起。
“为了咱们的新家,干杯!”周明宇笑着说。
“干杯!”大家一起说。
酒杯里的酒,映着大家幸福的笑容,也映着我们这个小家庭美好的未来。
我看着眼前的家人,心里充满了感激和幸福。我感激爸妈,给了我生命,给了我爱的能力;我感激奶奶,从小疼我爱我,给了我温暖的童年;我感激周明宇,包容我的一切,和我一起承担起照顾家人的责任;我感激婆婆,从一开始的抵触到后来的包容,给了我一个温暖的婆家。
我知道,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可能还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挑战,比如房贷的压力,比如照顾老人的辛苦,比如以后孩子出生后的忙碌。但我相信,只要我们一家人齐心协力、互相体谅、互相扶持、互相包容,就没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
这个三居室的新家,会见证我们更多的幸福时光。它会见证奶奶和婆婆安享晚年,会见证我和周明宇的爱情越来越深厚,会见证我们的孩子出生、长大。它会成为我们一家人永远的幸福港湾,永远充满亲情和温暖。
第五章 家的温度
搬进新家的第一个周末,天气格外好。阳光透过客厅的落地窗,洒在地板上,暖洋洋的。奶奶和婆婆早早地就起床了,她们一起去小区的菜市场买了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回来后就在厨房里忙活起来。
我和周明宇也没闲着,周明宇在客厅里组装新买的书架,我在阳台上晾晒刚洗好的衣服。偶尔,我会抬头看看厨房的方向,看到奶奶和婆婆一边做饭,一边聊天,脸上满是笑容,心里暖暖的。
“念念,你看我组装的书架怎么样?”周明宇把最后一块木板固定好,笑着对我喊。
我走过去,看着眼前的书架,忍不住赞叹:“明宇,你太厉害了,组装得真好看。以后咱们的书,终于有地方放了。”
“是啊,以后咱们可以在书架上放很多书,等以后有了孩子,还可以给孩子放童话书。”周明宇笑着说,伸手抱住我,“念念,你说咱们现在的生活,是不是很幸福?”
“是啊,很幸福。”我靠在周明宇的怀里,看着客厅里忙碌的奶奶和婆婆,“有你,有奶奶,有妈,有这个温馨的家,我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我也是。”周明宇低头吻了吻我的额头,“以后,咱们要一直这样幸福下去。”
中午,奶奶和婆婆做了一桌子丰盛的饭菜。我们四个人坐在宽敞的餐厅里,一边吃饭,一边聊天。
“念念,明宇,你们什么时候要孩子啊?”婆婆突然问。
我和周明宇对视一笑,我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妈,我们打算明年要孩子。现在刚搬新家,房贷压力也有点大,等明年工作稳定一点,手里再攒点钱,就准备要孩子。”
“好,好,明年要孩子好。”婆婆笑着说,“等你们有了孩子,我和你奶奶一起帮你们带孩子,保证不让你们辛苦。”
“是啊念念,明宇,你们放心生孩子,奶奶虽然年纪大了,但还能帮你们哄孩子、给孩子做辅食。”奶奶也笑着说。
“谢谢妈,谢谢奶奶。”我和周明宇异口同声地说。
吃完饭,周明宇去书房整理书籍,我陪着奶奶和婆婆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看电视。电视上正在播放一部家庭伦理剧,讲的是一家人互相扶持、互相包容的故事。
“你看这电视剧里的一家人,多和睦啊。”婆婆笑着说,“就像咱们家一样。”
“是啊,咱们家也很和睦。”奶奶点了点头,拉着我的手,“念念,你还记得你小时候吗?那时候你爸妈忙着做生意,你跟着我在老家长大,每天晚上,你都要我给你讲童话故事,才能睡着。现在你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家,奶奶真为你开心。”
“奶奶,我当然记得。”我握着奶奶的手,眼里含着泪水,“小时候,您总是把最好的东西都留给我,我生病的时候,您整夜整夜地守着我。现在我长大了,终于能好好孝敬您了。”
“傻孩子,奶奶不用你孝敬,只要你能幸福,奶奶就开心了。”奶奶笑着说。
这时,周明宇从书房走出来,手里拿着一本相册:“念念,奶奶,妈,你们看,我找到了一本旧相册,里面有很多老照片。”
我们赶紧围过去,看着相册里的照片。有奶奶年轻时的照片,那时候奶奶穿着朴素的衣服,梳着两条辫子,脸上满是青涩的笑容;有婆婆年轻时的照片,婆婆穿着工厂的工作服,手里拿着工具,眼神坚定;有我小时候的照片,我坐在奶奶的怀里,手里拿着一块糖,笑得很开心;还有周明宇小时候的照片,周明宇穿着一件小夹克,手里拿着一个玩具车,脸上满是调皮的笑容。
“这张照片,是我年轻时在农村种地的时候拍的。”奶奶指着一张照片,笑着说,“那时候条件不好,每天要种很多地,虽然辛苦,但很开心。”
“这张照片,是我刚进工厂的时候拍的。”婆婆指着一张照片,说,“那时候我才18岁,第一次离开家,去工厂上班,心里又紧张又期待。”
“这张照片,是我5岁的时候,奶奶带我去镇上赶集拍的。”我指着一张照片,笑着说,“那天奶奶给我买了一块糖,我开心了一整天。”
“这张照片,是我6岁的时候,我妈带我去公园拍的。”周明宇指着一张照片,说,“那天我妈给我买了一个玩具车,我抱着玩具车,不肯放手。”
我们一边看着照片,一边回忆着过去的往事,客厅里充满了欢声笑语。我知道,这些老照片,承载着我们每个人的回忆,也承载着我们一家人的亲情。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们的新家越来越温馨、越来越有生活气息。奶奶的房间里,摆满了她喜欢的鲜花和绿植;婆婆的房间里,放着她织了一半的毛衣和她喜欢的戏曲光盘;我和周明宇的房间里,摆满了我们喜欢的书籍和照片;儿童房里,虽然还没有孩子,但我们已经买了很多可爱的玩具和童话书,期待着孩子的到来。
周末的时候,我们一家人经常一起出去游玩。有时候,我们会去附近的公园散步、放风筝;有时候,我们会去郊区的农家乐采摘水果、吃农家菜;有时候,我们会一起去电影院看电影、去商场逛街。每次出去游玩,奶奶和婆婆都很开心,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有一次,我们一起去郊区采摘草莓。草莓园里,红彤彤的草莓挂满了枝头,看起来很诱人。奶奶和婆婆一边采摘草莓,一边聊天,像两个孩子一样,笑得很开心。我和周明宇则在旁边拍照,记录下这温馨的瞬间。
采摘完草莓,我们坐在草莓园的凉亭里,吃着刚采摘的草莓。奶奶拿起一颗草莓,递给我:“念念,你尝尝这个草莓,真甜。”
我接过草莓,尝了一口:“真甜,奶奶,您也吃。”
周明宇也拿起一颗草莓,递给婆婆:“妈,您尝尝,很甜。”
婆婆接过草莓,尝了一口,笑着说:“真甜,比在菜市场买的草莓甜多了。以后咱们有空,要经常来这儿采摘草莓。”
“好啊,以后咱们经常来。”我笑着说。
阳光洒在我们身上,暖洋洋的。看着身边的家人,吃着甜甜的草莓,我心里充满了幸福。我知道,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简单、温馨、幸福,有家人的陪伴,有亲情的温暖。
年底的时候,我发现自己怀孕了。当我拿着孕检报告,告诉周明宇、奶奶和婆婆这个消息时,全家人都很开心。
周明宇激动得抱起我,转了好几个圈:“念念,太好了,我们要有孩子了!”
奶奶拉着我的手,眼里含着泪水:“念念,奶奶要当太奶奶了,太好了。”
婆婆也很开心,赶紧说:“念念,你现在怀孕了,可不能再辛苦了。以后家里的活,都交给我和你奶奶,你就安心养胎。我每天给你做有营养的饭菜,保证你和孩子都健健康康的。”
从那以后,奶奶和婆婆对我更加照顾了。她们每天变着花样给我做有营养的饭菜,早上给我煮鸡蛋、熬粥,中午给我做清蒸鱼、炖鸡汤,晚上给我做清淡的蔬菜和豆腐;她们不让我做任何家务,就连洗袜子这样的小事,她们都要抢着做;她们还经常陪我去小区里散步,呼吸新鲜空气,给我讲她们怀孕时的趣事。
周明宇也对我更加体贴了。他每天下班都会早早回家,陪我聊天、给我按摩;他会主动承担起家里的重担,帮着奶奶和婆婆做饭、收拾家;他还会经常给我买我爱吃的水果和零食,给我讲笑话,让我开心。
在家人的悉心照顾下,我的孕期过得很开心、很顺利。每次去医院做产检,医生都说我和孩子的身体状况很好。
转眼间,到了第二年的秋天,我的预产期到了。我被送进了医院的产房,周明宇、奶奶和婆婆在产房外焦急地等待着。
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我顺利生下了一个健康的女宝。当护士把孩子抱出来,告诉周明宇、奶奶和婆婆这个消息时,全家人都很开心。
周明宇冲进产房,看到我和孩子,眼里含着泪水:“念念,你辛苦了,谢谢你给我生了一个这么可爱的女儿。”
“不辛苦。”我看着周明宇,又看了看身边的孩子,心里充满了幸福。
奶奶和婆婆也走进了产房,看着孩子,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奶奶拉着我的手:“念念,你真棒,孩子真可爱,像你小时候一样。”
婆婆也说:“念念,你辛苦了,以后我和你奶奶一起帮你带孩子,你就安心休息。”
接下来的日子,我们的家里因为孩子的到来,变得更加热闹、更加温馨了。奶奶和婆婆每天轮流照顾孩子,给孩子喂奶、换尿布、哄孩子睡觉;周明宇每天下班回家,都会抱着孩子,爱不释手;我则安心坐月子,在家人的照顾下,身体恢复得很快。
孩子满月那天,我们办了满月酒。亲戚朋友都来了,大家围着孩子,有说有笑,热闹非凡。奶奶和婆婆穿着新衣服,抱着孩子,接受着大家的祝福,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周明宇则忙着给大家倒酒、敬酒,脸上洋溢着喜悦。我看着眼前的一切,心里充满了幸福和感激。
晚上,送走了亲戚朋友,我和周明宇抱着孩子,坐在客厅的沙发上。奶奶和婆婆坐在我们身边,看着孩子,眼里满是疼爱。
“念念,明宇,你们看,孩子多可爱啊。”奶奶笑着说。
“是啊,真可爱。”周明宇点了点头,看着孩子,又看着我,“念念,谢谢你,给我带来了这么可爱的女儿,给我们这个家带来了这么多的幸福。”
“我也要谢谢你们。”我看着周明宇、奶奶和婆婆,“谢谢你们一直以来对我的照顾和包容,谢谢你们给了我一个这么温暖、这么幸福的家。”
婆婆笑着说:“傻孩子,咱们是一家人,不用这么客气。以后,咱们一家人要一起好好照顾孩子,看着孩子长大、上学、结婚、生子,一起过幸福的日子。”
“好。”我们一起说。
窗外的月光洒进来,照亮了客厅里的一切。孩子在我的怀里睡着了,小脸蛋红红的,很可爱。周明宇握着我的手,奶奶和婆婆坐在我们身边,我们一家人依偎在一起,享受着这温馨、幸福的时光。
我知道,这个家,因为有了奶奶、婆婆、周明宇和孩子,才变得更加完整、更加温暖。它见证了我们的欢笑和泪水,见证了我们的成长和幸福。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会一起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一起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一起把这个家经营得越来越好,让家的温度,永远温暖着我们每个人的心房。
这个曾经因为“接不接老人来住”而产生矛盾的小家庭,如今已经充满了亲情和温暖。它告诉我们,家人之间,没有解不开的矛盾,只有不愿意包容的心。只要我们互相体谅、互相扶持、互相包容,就能让家成为我们永远的幸福港湾,就能让家的温度,永远传递下去。
来源:简单水滴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