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是我这个“社畜”久违地走进市中心最大商场的第一天。跟网上流传的那个段子一模一样,我只要一迈进那扇金碧辉煌的玻璃门,钱包就自动进入了休眠保护模式。
今天,是我这个“社畜”久违地走进市中心最大商场的第一天。跟网上流传的那个段子一模一样,我只要一迈进那扇金碧辉煌的玻璃门,钱包就自动进入了休眠保护模式。
在下午三点多,闲逛后,我对着中庭那个巨大的、空无一人的艺术装置,直接发了一两小时呆。
晚上吃了顿简餐,接着在电影院看了一场只有三个人的电影。一天之内,能如此清静地“挥霍”时间,多么幸福,多么奢侈。
本来,晚上我就应该加入“剁手”大军了。这几天,全网都在宣传“双十一”返场。虽然,我购物车里已经躺满了宝贝,但,我的银行卡余额还没准备好。多年以前,它们也曾鼓鼓囊囊,那时候,还能肆无忌惮地清空购物车。
晚上我其实就是被一条促销短信叫醒的,它说,它们决定今晚十点就结束优惠。因为我来了,晚上得带我去抢购。我说,消费不能等啦。它说,后面两三天,优惠力度更大。
这让我觉得罪孽深重了。
我太清楚了,每到购物节之际,商家们是没日没夜地忙,一天能睡三四个小时,都是幸福的了。
他们手上有很多大数据算法,但,又舍不得花钱补贴给消费者,一个平台,就每个人都盯着,像个突击队,一直向前冲。
本来,我今天也想去帮他们“提振”一下业绩。我甚至还想架个手机,全程直播我的豪迈。那样,我一定会像巴顿将军,征战在商业沙场。
但,我是真的太穷了。进商场,本来算要穿过大半个城市的拥堵。这次,为了几场会议,又加了好几天班,累得实在不行了。
这会,似乎觉得满血复活了。
因为要消费,对这两天被专家们鼓吹的那个词,想得就多了点。越想,也觉得越不是滋味。
对,我说的是“提振消费信心”这事。上周五,在经济口的研讨会上,这词冒出来了。当时,我看到后,就一声长叹。
抛开这事背后令人难言的背景不说,单说“提振消费信心”一词,我认为,就用的跟狗啃似的。
作为一个主要靠解读市场趋势吃饭的人,我当然能理解这个说法隐藏的文本,甚至还包括政策的善意。
是呀,是时候好好关心服务一下咱们这些囊中羞涩的消费者了。对,我用的是“关心”“服务”,而不是他们说的“提振”。
现在市场情况是咋样的,谁都清楚。这段时间,我到过十几个商圈,真没看到多少商场有热火朝天的场面。品牌门店也去过不少,那些表演型排队就不说。总体讲,冷清和寒意,我是真的感受到了。
今天晚上,在饭桌上,我说,要把家里那台用了十年的旧电视换换,不知道这大促时有没有优惠。
我爸说,别换了,现在钱不好挣,能省就省,家里那台还能看,随时可以叫人来修,有的师傅给顿饭再给两包烟就行。
这就是真相。
所以,上面说“提振消费信心”,一定也是意识到这是个问题——一个涉及大量家庭可能因为收入预期降低带来消费紧缩问题。
但,用“提振”这个说法,让人觉得别扭了,居高临下的了,给人感觉就像是施行政指令了,好像是在给老百姓下硬任务——不让你们不花钱。
事实上,社交媒体上,拿“提振消费信心”这话开涮的,都漫山遍野了。
很多人的口吻,都是在嘲讽,都是在解构——噢,以前说是理性消费,后说是支持国货,现在,你们开始强迫我们花钱了。
这话当然是不理性的,但,公共情绪成这样了,要我说,也真是因为制度性挑逗。
本来,这些打工人内心就很不爽,在公司降薪了,回家里房贷车贷还得还,你们还要提振我的信心,难道,我连捂紧钱包的资格也要剥夺吗?
这里得补充一下——别看我朋友是个创业小老板,其实,今年他都亏惨了。不信,你们去打听打听,订单都成啥样了。这几个月,他还是靠刷信用卡给员工发工资和交租金的。
我想想他们那么累那么苦那么惨,我真不是滋味。
前几天,我在文章中说,不要多说什么“未来可期”之类的话,因为说了没球用,还给自己添堵,也招有人恨。
但,我也认为,如果真的混到制度性救济和政策性补给都跟不上,你情绪价值至少还是要提供好吧。
说什么“提振消费信心”,这不就是在大家伤口撒盐嘛。
我一直认为,先把人话说好了,才能真把人事做好了。
在现在经济环境下,普通人跟着时代步伐来养家糊口或发财致富,机会肯定渺茫了。有专家在那篇《中国经济会不会迎来艰难十年?》中也说,随着家庭从过去高增长状态向低欲望阶段的转型,未来如何走好过去几十年中发达国家居民所经历的那个阶段,就很重要了。
现在说提振消费信心,说白了,还是因为没有准备好,感觉这些被压抑的消费需求都回来,接不住了。
问题是,工厂也没能接住呀,你难道要他们生产一堆没人买的商品,去跟那些卖不出去的库存抢仓库位置吗?
所以,这个时候,我觉得,至少不要再传递一种信号,给人错觉是在硬性“刺激消费”,是在阻止老百姓理性储蓄。
信心比黄金还重要。要我说,“提振消费信心”这个说法,就是典型没自信的表达。城市更新和产业升级两步走,如果不能让人感觉到并驾齐驱了,至少,也要让人觉得是此起彼伏,自由伸缩吧。
想想吧,当年,老人家都还能说“发展才是硬道理”,至少,是在展示市场能接住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豪情。
现在,不能让人产生市场连消费者自己都接不住的错觉。气势上,不能输。
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又有老大哥在看着我,但,我能声明,我没有质疑工作,主要是说,不能把话说得跟没过脑子似的。
还有“信心”这词用的,就算不像狗啃的,也像是猫抓的。
我感觉,好像不是在暗示,消费者就是不应该捂紧钱包停滞不前的群体。这种话,对咱这种努力工作的人来说,也是“伤害性不大,侮辱性不小”。
城市,对打工人来说,至少还有奋斗的梦想,以及灯火通明的写字楼吧。
这时候,你哪怕多说几句“兄弟们辛苦了”,也是对每个奋斗者的一种安慰,或许,还能意外地多生出些希望,为解决社会焦虑作出贡献呢!
最后,我要报告一下,作为城市务工人员,我这次进商场,绝不是报复性的,老婆和孩子都没带。
还有,我绝不“滞留”,过几天就滚回公司加班!这,总该放心了吧!
来源:老高~溪姥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