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朝代只活9年,凭啥能影响中国1000年?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7 15:56 1

摘要:中国历史上,有没有一个“短命”到让人扼腕,却又“牛”到让人敬畏的王朝?有,它就是后周。一个只存在了9年的“昙花一现”,却硬生生给后面的大宋王朝,铺就了长达千年的繁华路。这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乾坤?

中国历史上,有没有一个“短命”到让人扼腕,却又“牛”到让人敬畏的王朝?有,它就是后周。一个只存在了9年的“昙花一现”,却硬生生给后面的大宋王朝,铺就了长达千年的繁华路。这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乾坤?

要理解后周的横空出世,我们必须把时钟拨到两百多年前。公元755年,“安史之乱”像一把重锤,砸碎了盛唐的繁华。这场持续八年的叛乱,不仅让唐朝由盛转衰,更留下了三个致命的后遗症: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党争。

藩镇,就是那些手握兵权、财政大权的节度使,他们成了国中之国,不听中央号令。唐朝的灭亡,以及之后五代十国的乱世,本质上就是藩镇割据的终极版本。朱温、李存勖、石敬瑭、刘知远……这些开国皇帝,无一不是前朝的节度使。他们“枪杆子里出政权”,谁兵强马壮,谁就是皇帝。这便是“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根源。

就在这片“修罗场”里,公元951年,一个叫郭威的狠人站了出来。他的出身,简直是“地狱模式”。本姓常,3岁丧父,跟着妈改嫁,结果继父又没了,妈也跟着去了,最后靠姨母才捡回一条命,真是“命途多舛”。

年轻时的郭威,是个脖子上纹着飞雀的“社会人”,人称“郭雀儿”。传说有一次喝高了,跟街霸屠户叫板,对方挑衅:“你敢动我一下试试?”郭威二话不说,当场就把人给捅了。这股“快意恩仇”的狠劲,也为他日后的崛起埋下了伏笔。

就是这么个亡命徒,后来投了军,因为有点文化又够猛,被后汉高祖刘知远看中,一路干到了“枢密使”,相当于国防部长加宰相,手握军政大权,可谓“平步青云”。

郭威的人生,还有一段重要的插曲。在他还是个普通军官时,遇见了一位姓柴的绝色女子。这女子本是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宫人,庄宗死后被遣散回家。郭威一见倾心,倾尽所有把她娶了回家。这位柴氏,不仅貌美,更有眼光,她看出郭威绝非池中之物,拿出自己的巨额嫁妆资助他,并把自己的侄子柴荣介绍给郭威当养子。可以说,没有柴氏,就没有后来的郭威和柴荣。

可刘知远一死,新皇帝刘承祐猜忌他,听信谗言,把郭威留在京城的全家都给杀了。这下彻底把“郭雀儿”逼反了。951年,郭威在澶州,也玩了一出“黄袍加身”——对,这招不是赵匡胤原创,是郭威玩剩下的。

郭威建立了“后周”。但他和前面那几个“草头王”完全不一样。他是真从底层爬出来的,深知百姓疾苦。他曾对宰相掏心窝子:“我就是个穷小子,运气好当了皇帝,哪敢搜刮百姓给自己享受?”这番话,真是“肺腑之言”。他节俭到什么地步?他把宫里那些用玉、金银、珠宝装饰的器具全都打碎,在庭院里堆成小山,对大臣说:“这些东西,都是祸根!”

短短几年,那个被战乱碾过的北方,居然开始恢复了生机。但郭威做的最牛的一件事,不是他自己当了皇帝,而是他选对了继承人。他亲儿子都被杀了,就一个养子,就是当年柴氏的侄子——这个年轻人,就是即将震惊历史的“天降猛男”:柴荣。

公元954年,郭威去世,柴荣即位。他刚一上台,就碰上了“地狱级”开局:国丧、新君、人心不稳。北汉皇帝刘崇觉得机会来了,勾结契丹,联军杀了过来,企图“一举两得”。

朝堂上,大臣们都吓破了胆,主张“固守京城”,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冯道。这位冯道,历经四朝、侍奉过十位皇帝,是官场不倒翁的典范,他的意见就是“求稳”。但柴荣力排众议,决定:御驾亲征!这就是高平之战。

战斗初期,后周军右翼溃败,将领樊爱能、何徽带着几千骑兵南逃,搞得军心大乱。危急关头,柴荣亲自率领贴身卫队“殿前司”冲入敌阵,身先士卒,士气大振。这时,他身边一位名叫赵匡胤的年轻将领,大声呼喊:“主上亲冒矢石,我等岂能不效死力!”说罢,也带着自己的部下奋勇杀敌。此战,赵匡胤崭露头角,而柴荣,则用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彻底坐稳了皇位,让那些“南郭先生”们闭上了嘴。

稳住阵脚后,柴荣开始了他的“统一三板斧”。

第一板斧:对内改革,练内功。 他打破门第,下诏求贤。一个叫王朴的小官吏,因为才能出众,被他破格提拔为枢密使。王朴为他献上了著名的《平边策》,规划了“先易后难、先南后北”的统一战略,堪称后版的“隆中对”。柴荣整顿吏治,严惩贪腐;改革军事,打造精锐;兴修水利,统一货币(铸造“周元通宝”)。这一套组合拳下来,后周的国力像坐了火箭一样往上猛蹿,可谓“蒸蒸日上”。

第二板斧:南征,抢地盘。 兵强马壮后,柴荣的目光投向了最富庶的南唐。三征南唐,打得南唐皇帝李璟彻底扛不住了,最后被迫去帝号,割让江北十四州,六十个县。后周的势力,直接推到了长江边,让南唐“偏安一隅”的日子也到头了。

第三板斧:北伐,啃硬骨头。解决了南唐,柴荣马不停蹄,调转枪头,开始执行他统一大业的最后一步——北伐契丹,收复燕云十六州。这燕云十六州,是后晋高祖石敬瑭为了换取契丹支持,认贼作父,割让出去的。从此中原门户大开,无险可守。这是整个民族的耻辱,也是柴荣心中最大的痛。后周大军势如破竹,仅仅用了42天,就收复了三州三关。燕云十六州,这个中原王朝上百年的“心头大患”,在柴荣手里,眼看就要被彻底治愈。

柴荣站在瓦桥关的城楼上,踌躇满志,指着北方的幽州(今北京),准备一鼓作气,直捣黄龙。

然而,就在这个最高光的时刻,老天爷,跟他开了一个最残酷的玩笑。

就在柴荣准备总攻幽州时,他突然病倒了。显德六年(959年)六月,这位年仅39岁的“五代第一明君”,在开封英年早逝,真是“天妒英才”。

他留下的,是一个空前强大的后周,和一个年仅7岁的幼子——柴宗训。他还留下了一个手握重兵的“检校太傅、殿前都点检”,他的铁哥们儿——赵匡胤。

接下来的故事,我们都太熟悉了。960年正月初三,陈桥驿,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和亲信赵普,发动了那场著名的“陈桥兵变”。据说,当赵匡胤“醉醒”后,一件黄袍已经披在了他身上。他看着眼前这群心腹,想起了高平之战时自己对柴荣的誓言,心中五味杂陈。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大军杀回开封。后周的孤儿寡母,别无选择,被迫“禅位”。

后周,这个存在了仅仅9年的王朝,灭亡了。

说白了,柴荣把所有的“副本”都打通了,把神装、金币、攻略全都准备好了,只差最后一步去打“最终BOSS”(契丹)。结果,赵匡胤一脚把他踹开,自己坐上了那个位置,捡走了所有的“通关奖励”,真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这就是为什么说,后周影响了中国1000年。宋朝,这个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经济巅峰的朝代,它的根基,它的制度,它的统一蓝图,全部都是在后周那短短9年里奠定的。

更具戏剧性的是,赵匡胤自己也心虚。他后来在太庙立下“誓碑”,要求后世子孙“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而一百年后,宋仁宗赵祯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三个皇子全部夭折,绝望之下,他和大臣们怀疑,是不是因为老赵家“绝人之世、灭人之祀”,才遭到了报应?他马上下诏,在全国寻找柴氏后人,给他们官做,让他们祭祀后周宗庙。

只可惜,这时候,哪里还找得到柴荣的直系后代呢?真是“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历史,有时就是一场充满黑色幽默的戏剧。一个王朝的崛起,建立在另一个王朝的“遗产”之上;一个家族的愧疚,却无法弥补另一个家族的断绝。后周虽然短暂,但它像一把钥匙,打开了统一的大门,只是最终走进这扇大门的,却是另一个人。这桩历史的“公案”,至今仍让人唏嘘不已,引人深思。

来源:村花的希望谈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