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万亿美债破纪录,美国白宫停摆期间,特朗普却给自己打钱?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7 16:32 1

摘要:这套故意贬值货币的玩法,其实早有先例,特朗普团队的策略蓝本,正是1985年的广场协议,那时候的美元和现在一样,被严重高估。

文 /编辑 揽星序

这套故意贬值货币的玩法,其实早有先例,特朗普团队的策略蓝本,正是1985年的广场协议,那时候的美元和现在一样,被严重高估。

20世纪80年代初,保罗·弗洛克领导的美联储为了压通胀,把利率提得很高,直接导致美元飙升。

从1980年到1985年,美元兑日元、德国马克这些主要货币升值了约50%,后果很快显现。

美国制造商根本没法和其他国家竞争,贸易逆差一路扩大,占到了GDP的3.4%,1980年到1985年这五年里,美国丢了200万个制造业岗位。

被逼到份上,解决方案来了,1985年9月22日,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这五国集团的财长,在纽约广场酒店开了个会,签了份协议。

核心内容就是各国一起出手干预外汇市场,人工把美元汇率压下去,这招确实管用。

1985年到1987年两年时间,美元贬值了40%,美国的贸易逆差大幅好转,到1991年,经常账户余额都快接近盈余了,单看美国这边,好像是成功了。

但对日本来说,这却是个刻骨铭心的警示故事,广场协议一签,日元兑美元汇率就跟坐了火箭似的涨,1985年9月还是242日元兑1美元,1986年就变成了153日元,到1988年更是跌到120日元左右。

为了应对日元升值的冲击,日本央行只能搞激进的货币刺激,大幅降息,往经济里灌了大量资金。

这波操作直接催生了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巨大的资产价格泡沫。日经指数在1989年创下历史新高,随后立刻崩盘。

泡沫破了之后,日本迎来了“失去的十年”,其实说是几十年也不为过,长期的通货紧缩、低增长、经济停滞,这些问题日本到现在还在扛。

美国没少施压,历任财政部长都提交过相关报告,国会也威胁要加关税,但基本没受影响,照样坚持自己的政策,慢慢夯实了制造业的主导地位。

很少有人提到,特朗普团队的疲软美元策略,不光是为了重振制造业,还有个更隐秘的目的,处理那笔压得喘不过气的债务。

现在的美国,正处在经济学家林恩·奥尔登说的“财政主导”状态里,

简单说就是政府债务太多了,连美联储的行动都被捆住了。

这种情况下,央行没法一门心思控通胀,得先保证政府能还钱,截至目前,美国债务已经达到37万亿美元,还在往上走。

这相当于名义GDP的124%,而且未来只会更多,政府每年光利息就得花8820亿美元,快接近1万亿美元了,比国防开支、医疗保险支出都多。

货币贬值刚好成了隐藏的避风港,故意把本国货币弄贬值,再放任通胀往上走,其实就是在降低还债的成本,这招叫“通货膨胀减债”,名义上还是欠37万亿美元,但用贬值后的美元去还,债务的实际价值早就缩水了。

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更是个两难。特朗普想让美元继续当世界储备货币,又想靠贬值促制造业,这俩目标根本拧巴。

各国愿意持有美元,不就是因为它强势、稳定吗?故意搞贬值,等于砸了自己的金字招牌。

有分析师说得直接,逼着别国用你正在贬值的货币,这不叫合作,叫强人所难,反而会加速去美元化。

制造业复苏也没那么快。就算美元贬值让美国商品明天就有竞争力,工厂也不可能一夜冒出来。

几十年下来,美国的制造业基础早就空了,供应链移走了,技术人才流失了,基础设施也老化了,特朗普宣布过不少投资项目,但分析师说,好多项目离真正投产还得等好几年。

更现实的是,美元贬值的苦,已经落到老百姓身上了,美元一贬值,进口商品立马变贵。

美国从国外买的东西太多了,电子产品、衣服、汽车、食品,几乎都受影响。

美元这波已经贬了约10%,要是看长期,过去100年美元贬值幅度高达95%。

分析师警告,进口商品涨价会顺着供应链传到消费者手里,通胀压力只会越来越大,尤其是假日购物季,物价还得往上冲。

最关键的是,普通人先扛下了成本,却没人保证结果,制造业真能起来吗?就算能,也得等十年,这四年任期一结束,决策者拍屁股走人,剩下的日子还得老百姓自己过。

特朗普团队想复制历史的成功,却忘了时代已经变了,他们赌美国不会步日本的后尘,赌通胀能控制住,赌美元地位稳得住,赌制造业能回来,这些赌注,每一个都关系到无数家庭的生计。

不管政策如何调整,只有把普通人的利益放在首位,让增长的成果真正落地,经济才能走得稳、走得远,这或许才是所有经济策略最该坚守的底线。

来源:淩轩a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