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上海高校榜单,复旦与交大并列榜首,上外仅居第八位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7 16:16 1

摘要:到了2025年的时候,有关上海高校的话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最新的ABC中国大学排名给上海的高等院校排了个顺序,这次上榜的公办本科院校有31所,在这些数字放在一起之后就可以看出高等教育的数量和质量在城市发展当中起着关键作用。

作者: 教育天天看(参与“优质好文激励计划”)

到了2025年的时候,有关上海高校的话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最新的ABC中国大学排名给上海的高等院校排了个顺序,这次上榜的公办本科院校有31所,在这些数字放在一起之后就可以看出高等教育的数量和质量在城市发展当中起着关键作用。

看榜单的前列,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在市里并列第一,都在全国总榜第5名。两所学校都是中国很早重点打造的高校成员,在历史上都占重要地位,复旦的历史最早可上溯到1905年,最初是民间发起创办的,2000年与原上海医科大学合并之后形成了现在的规模,现在有四个校区,开设大约80个本科专业,肩负着3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科研以及培育任务,学科方面,哲学、中国史、理论经济学、政治学等等一直就是它的强项门类,文理医都有较强的势力。 上海交通大学的历史比较久远,它起源于1896年创建的南洋公学,在建国之后学校经历过几次调整,直到1959年才有了现在的名字,并且在2005年的时候又与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合并了。现如今交大有30多个学院,还拥有不少附属医院以及直属的研究平台,像生物学、机械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这些学科就显得比较突出一些。

同济大学排在第三位,全国总榜第16名。华东师范大学排名第四,全国第30名,都是属于国家首批重点建设的985高校,在上海高校中地位可见一斑。而紧随其后的是位于第五至第十位的上海财经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外、上海大学以及东华大学。分别占到了整个榜单的第35名、46名、48名、55名、68名、72名。 从表中可以看出,市内前十的高校都在全国前100名之内,这是整体实力上的体现。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上海科技大学外,其他十所学校都是国家9852013年成立,由市政府和中国科学院共建,学校在2014年开始招收第一批本科生,到2018年就获得了博士学位授予权,规模还是偏小一些,本科专业不足二十个,但是已经进入到全国前五十的位置上,发展速度很快。

排在第11位的就是华东政法大学,在这个排名当中它属于“双非”学校的一种,但是在整个全国总榜之中却有着不错的表现,排名第105名,同时也是“五院四系”的一部分。“双非”院校当中的又一员便是位于第12位的上海师范大学,它是属于比较优质的“双非”院校类型,在全国总榜之中的排名达到了109位,同时在这所学校的师范教育领域也存在着一定的影响力。而在所有的“双非”院校中能够位列前13名的只有这一所学校,“双非”院校中的又一员也是在此次排名表上有所体现的是上海中医药大学,这所学校的在全国总计排名是处在第115名的位置,并且还是一所具有着自己明显专业发展方向与优势所在的一类院校,支撑着这座城市的人才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而前进。

把这些高校成绩放到城市大背景里就更加清楚,上海是中国东部沿海区域,是国家的超大城市之一,也是世界一线城市里的历史文化名城。市区面积大概6340.5平方公里,下面管着16个区,到2024年底常住人口有2480.26万人,这里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四季温度和湿度变化感觉生活很舒服的地方,这个地方一直适合人居住下来,并且发展贸易、工业这些自然条件,在这块土地上活动的人类历史能追溯到6000多年前,从考古史料能看到早期生活的影子。

近代史上,1949年5月上海成为中央直辖市,在行政层面上获得特殊地位。现代化建设以及对外开放以来,它被当作国家的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中心来对待,高楼大厦与港口构成城市面貌的关键部分,商贸联系加上金融服务令其在国内外都保持着较强的吸引力。除了功能性定位之外,上海保留了很多历史建筑及文化遗产,并且是中国的主要旅游城市之一,城市中既有改造后的新用途的老工业区,也有传统的街区、博物馆乃至历史遗迹,这样的情况使得很多游客来到这里。

教育方面,上海作为国家四大直辖市之一,高等教育资源非常密集,市内有多所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大高校。可以说大学的数量与城市的开放程度、经济实力和科研投入相关联,人才、科研平台、教学条件是衡量一所大学发展潜力的重要因素,在不同学校间会有不同的组合情况从而导致排名上的差异性表现出来,复旦、交大等老牌强校依靠长期以来积累下来的师资力量以及科研成果还有学科优势来维持其领先地位;像上科大这样新建起来的院校,则通过政策扶持加上大力度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去快速打开自己发展的空间领域。

城市本身的情况也会影响到高校的发展。位置好、交通便利、产业集群多、对外交流频繁,就代表着有更多实习机会、就业机会和企业合作的机会。而这些又反过来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并且为地方经济提供技术支持与人才支持。上海的高校网络不仅是服务于上海市的人才需求,更是全国甚至全世界的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学科设置上的差异也会导致学校在不同的评价体系中呈现出来的成绩不同,有的学校强于工程技术方面,有些则擅长文科社科类专业,还有些会在医药卫生上有具体的研究成果,在排名当中就会有所体现。

高校发展不是孤立的,国家政策、地方财政投入、国际合作渠道和人才引进力度都会影响到高校的成长路径。像复旦交大这种历史悠久的大学,在学科建设科研经费以及人才储备方面有着深厚基础;而新成立的学校比如上科大依靠着资源集中投入所以发展的速度很快,但规模和专业覆盖还处在扩张当中。排名只是当下所达到的一个水平,并不代表未来一定会按照这样的趋势来走,各所学校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同时也存在合作关系,共同完成一个科研项目或者共建某个平台都是很常见的一种情况发生。

要是把眼光放长远一点,上海高校的分布跟城市产业的需求慢慢靠近起来,金融、航运、高端制造、生物医药、信息技术这些领域要很多复合型人才,这就促使学校在有关学科上投入更多资源,文化创意,外语,教育和体育这类领域的培养也能符合城市生活品质改善以及交流需求。高校数量与质量给城市不断更新提供了后备力量,也让更多的学生有了机会在上海接受高质量教育。

榜单外,有很多细节值得注意,学校里临床医学院系在医疗资源配置上占重要比重,附院承担着教学又服务着广大市民,语言类高校则为对外交流输送口笔译和跨文化人才,在校企共建的工科高校实验室、平台中不少直接介入产业技术攻关,这些实践性环节不是排位所能完全体现出来的,却实实在在决定着大学对城市和社会到底贡献了多少。

对于很多家庭和学生来说,排名也是择校时的参考因素之一。选择学校的时候除了看综合排名之外还要看专业实力、教学模式、就业渠道以及个人兴趣契合度等。对用人单位而言,毕业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所学是否对口及创新意识比单纯学校的名气更为重要。高校如何把课堂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将是今后教育评价体系中要更多考虑的因素。

回到这次的排名本身,上海依然是教育资源密集区的样子,老牌强校保持着传统优势,年轻院校在某些领域飞速发展,中等规模高校在区域服务和专业教育上各有所长,这种局面短期内难有根本改变,在细节与学科领域会有新的调整。

对于2025年ABC上海市大学排名情况,你怎么看呢?

来源:自由的蜻蜓NcIFHd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