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俄罗斯科学院的勘探人员在吉尔吉斯斯坦的伊塞克湖底发现了“水下城市遗迹”。这座巨型咸湖最深处达668米,位列全球第八深湖,但遗址却位于极浅水域。
亚特兰蒂斯的传说提示我们,世界各地可能散落着许多失落文明聚落——而科学家或许刚刚发现了其中一处。
俄罗斯科学院的勘探人员在吉尔吉斯斯坦的伊塞克湖底发现了“水下城市遗迹”。这座巨型咸湖最深处达668米,位列全球第八深湖,但遗址却位于极浅水域。
这些关键证据包括中世纪墓场遗存、大型陶制器皿以及由烧制砖块砌筑的建筑构件。据推测,这座古城曾建有穆斯林礼拜堂、学校、浴场,甚至可能还存在用于制作面包的谷物加工作坊。
吉尔吉斯共和国国家科学院研究员、探险队长瓦列里·科尔琴科表示,这曾是一处“重要的”商业定居点。但在15世纪,一场“堪比庞贝”的惨剧使其湮没于历史长河。
“我们研究的遗址是一座城市或重要贸易枢纽,”科尔琴科表示。
从太空俯瞰宛如惊艳蓝色虚空的伊塞克湖,全长约15.2公里,宽度略低于6公里。
神秘的伊塞克湖虽无已知地表出水口,但有专家认为其通过深层地下暗河与当地某条河流相连。这座被壮丽天山山脉环抱的湖泊自古代和中世纪以来水位大幅上涨,正是因此这些遗迹如今静卧水底。
据遗产日报报道,考古队在湖泊西北部被淹没的托鲁-艾吉尔遗址群展开了发掘工作,该地点曾是古代贸易路线的重要枢纽。研究人员在距湖岸线仅一至四米的浅水区对四个水下区域进行了勘察。
在第一区域,他们发现了大量烧制砖结构,其中一处还保留着用于碾磨谷物的巨型石磨盘,同时可见坍塌的水下石构建筑与木质梁柱。
考古学家认为这些遗迹可能属于公共建筑,其功能或为清真寺、浴场,亦或是被称为玛德拉萨的宗教学校。其余三个区域同样发现了重要遗迹:早期墓葬区、13世纪穆斯林墓园,以及由泥砖砌成的圆形与矩形建筑。
伊塞克湖是位于吉尔吉斯斯坦东部、西天山山脉中的巨型咸水湖。
该湖最大深度达668米,位列全球第八深湖。
科学家判定,15世纪初一场强烈地震曾导致湖域附近城池沉入水底。
这座古城曾是连接中国与地中海的重要商道——丝绸之路上的关键枢纽。
考古发现的墓葬群保存着传统伊斯兰仪轨特征:遗骸均呈头北面西姿势,朝向穆斯林礼拜的克尔白方向。
项目资助方俄罗斯地理学会确认:“所有这些证据都印证了古代城池确实曾在此存在。”
目前出土样本已送往实验室进行加速器质谱测年分析——这种高精度技术可准确测定有机物质的年代。
考古学家指出,托鲁-艾吉尔的这片失落聚落实为丝路重要节点的“城镇或大型商业聚集区”。这条连接欧亚的历史通道自公元前二世纪延续至十五世纪中叶,不仅促进了中国与地中海之间的丝绸、香料、贵金属及思想交流,更在工业、艺术与宗教传播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据科尔琴科教授透露,伊塞克湖古城毁于15世纪初的“毁灭性地震”,最终导致整个聚落沉入水下。
他进一步说明:“根据我们评估,灾难发生时居民已提前撤离该定居点。地震灾难过后,该地区人口结构发生剧变,繁盛的中世纪聚落文明就此终结。”
该文明衰落后,游牧民族在此定居,如今湖泊沿岸散布着小型村落。
陆地沉入海底并非罕见现象。事实上,英国周边同样存在众多已淹没的昔日岛屿与海岸遗址,其中多数毁于极端天气事件。
汉伯河口岛屿上曾存在一座短暂兴盛的中世纪城市雷文瑟奥德,它因狂暴天气而沉没,如今被称为“约克郡亚特兰蒂斯”——借喻世界上最著名的传说之岛。
学界普遍认为亚特兰蒂斯传说源自2300年前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虚构的故事,但仍有爱好者坚持认为该文明真实存在。
丝绸之路概览丝绸之路并非单一通道,而是延续逾15个世纪的东西方陆海贸易路线网络。
这条4000英里(6400公里)的商道以西安为起点,沿长城向西北延伸,绕行塔克拉玛干沙漠,翻越帕米尔高原,穿越阿富汗直达黎凡特地区,货物最终经地中海航运中转。
鲜有商队走完全程,商品通常由中间商分段转运。
虽然这条通道因西运的珍品中国丝绸得名,但它同样促进了瓷器、纸张、贵金属等商品的流通,以及文化理念、技术与宗教的传播。
据大英博物馆考证,古代和中世纪往返于这条通道的商旅并未使用“丝绸之路”之称。该术语实际诞生于19世纪,直至20世纪才被广泛使用。
本文为深度编译,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作者观点。
来源:阿尔卑斯瞭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