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司名叫“启航”,听着挺有气势,实际上就是一条随时可能沉没的小舢板。
那年夏天,我刚毕业,一头扎进这家半死不活的广告公司。
公司名叫“启航”,听着挺有气势,实际上就是一条随时可能沉没的小舢板。
算上老板老王,总共不到二十号人,挤在市中心一栋老旧写字楼的十六层,夏天空调都不太给力,嗡嗡作响,吹出来的风都带着一股子温吞的霉味儿。
我的职位是客户经理,说白了就是销售,拉业务的。
底薪三千,其余全靠提成。
和我一批进来的,还有张伟。
他比我早来一个星期,嘴甜,会来事儿,很快就跟办公室里的老油条们打成了一片。
我呢,闷头闷脑,除了干活,不太会说话。
老王给我们开了个简短的动员会,核心思想就一个:公司不养闲人,三个月试用期,谁先开单,谁就能留下。
空气里瞬间弥漫开一股无形的火药味。
张伟当天下午就领走了一大摞公司以前的潜在客户资料,说是要“广撒网,重点捕捞”。
我看着他那副志在必得的样子,心里有点发慌。
我没什么人脉,只能用最笨的办法,在网上搜,一个个打电话。
电话打了一百多个,嗓子都快冒烟了,听到的基本都是“不需要”、“没兴趣”、“你打错了”。
挫败感像潮水一样,一波一波地涌上来,几乎要把我淹没。
就在我快要绝望的时候,一个电话通了。
对方声音很年轻,甚至有点冲,上来就问:“你们公司做不做互联网初创品牌的整体营销?”
我心里咯噔一下,机会来了。
我赶紧说:“做,当然做!我们非常擅长这个领域。”
其实我连公司之前做过什么成功案例都不知道,纯属瞎吹。
“行,那我下午过去一趟,你准备一下。”对方说完就挂了。
我捏着听筒,手心全是汗。
我查了一下对方留的公司名,“奇点科技”。
一个刚注册不到半年的小公司,创始人叫陈默。
我像打了鸡血一样,花了一整个中午,把网上能找到的关于“奇点科技”和陈默本人的所有信息都扒了个底朝天。
他是个技术宅,刚拿到一笔天使投资,产品是一款针对程序员的效率工具。
很小众,但看起来很有潜力。
我甚至把他几年前在大学论坛发的帖子都翻了出来,试图理解这个人的思维方式。
下午两点,陈默准时到了。
穿着一件印着代码的T恤,背着一个双肩包,看着比我还像个学生。
他很直接,几乎没有寒暄,开门见山地讲他的产品,他的理念,他的困境。
他说他找了好几家大公司,人家都嫌他单子小,看不上。
我听得特别认真,时不时点头,在他停顿的时候,恰到好处地接上一两句我做的功课。
比如,我说:“陈总,我看了您之前在一个技术论坛上关于‘代码即诗’的分享,我觉得您的产品内核,其实就是想把程序员从繁琐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去创造真正的美,对吗?”
他愣了一下,镜片后的眼睛第一次真正聚焦在我脸上。
“你……看过那个?”
“嗯,我觉得说得特别好。”
那一刻,我知道,我抓到他了。
我们聊了整整三个小时,从产品定位聊到市场策略,从品牌故事聊到用户画像。
与其说是我在向他推销,不如说是我们俩在共同进行一场头脑风暴。
送走陈默的时候,他拍了拍我的肩膀,说:“就你了,方案你来做,我觉得我们能合作。”
我激动得差点跳起来。
这是我的第一个客户!
我回到工位,心脏还在砰砰狂跳,张伟不知道什么时候凑了过来。
“林瑶,看你一下午神神秘秘的,谈客户呢?”他笑嘻嘻地问,眼睛却往我的笔记本上瞟。
“嗯,一个初创公司。”我下意识地合上电脑。
“哎哟,厉害啊,这么快就有眉目了。”他语气夸张,“是那个叫……奇点科技的?”
我心里一惊,他怎么知道?
前台的小姑娘朝我吐了吐舌头,我明白了。
“怎么样?谈下来了吗?这种小客户最麻烦了,钱少事儿多,估计也没几个预算。”张伟一边说,一边给自己倒了杯水,姿态很放松,像个前辈在指点江山。
“还行吧,对方挺有诚意的。”我含糊地说。
“有诚意能当饭吃吗?咱们这是要看流水的。”他咂咂嘴,“我这边跟进一个大客户,是家连锁餐饮,光第一期投放预算就五十万起。就是门槛高,要求严,我正愁业绩压力呢。”
他说着,话锋一转,叹了口气:“哎,林瑶,说真的,咱们新人不容易。这个月我要是再不开单,估计就得卷铺盖走人了。我妈身体不好,我……”
他的眼圈说红就红了。
我当时脑子一热,也许是刚拿到客户的兴奋劲儿还没过,也许是被他那番表演迷惑了。
我觉得,我们都是新人,应该互相帮助。
而且,他说的对,奇点科技的单子可能真的不大,对我来说是救命稻草,但对他那种“志存高远”的人来说,可能只是个小添头。
“要不……这个客户你来跟?”我说出了那句让我后悔了很久的话。
张伟的眼睛瞬间亮了,但马上又装出为难的样子:“这……这怎么好意思呢?这是你辛辛苦苦找来的。”
“没事,反正都是为公司创造业绩嘛。”我努力让自己笑得真诚一点,“你经验比我丰富,说不定能谈个更好的价格。”
“那……那我就却之不恭了?”他半推半就地答应了,“林瑶你放心,这个人情我记下了!以后有哥一口肉吃,就有你一口汤喝!”
他拿走了我整理的所有资料,包括那份我熬夜写的客户分析。
第二天,他就以“公司指派的资深客户经理”的身份,去和陈默对接了。
我心里空落落的,像是自己种的白菜被猪拱了。
但转念一想,也许是我太小家子气了。职场嘛,不就是人情世故。
一个星期后,张伟成功签下了奇点科技的合同。
合同金额不大,五万块。
但在当时那个死水一潭的公司里,已经算是久旱逢甘霖了。
老王在周会上点名表扬了张伟,说他“有冲劲,有方法,是新人的榜样”。
张伟站起来,意气风发地发表感言,只字未提我。
他只是在发言的最后,轻描淡写地补了一句:“当然,也要感谢林瑶前期提供的一些基础信息。”
“基础信息”?
我坐在角落里,感觉脸上火辣辣的。
那是我花了整整两天时间,不眠不休整理出来的东西。
那是我用真诚和理解,一点点击中客户内心的钥匙。
到他嘴里,就成了“基础信息”。
会后,同事们围着张伟恭喜他,他被簇拥在中间,像个英雄。
他路过我座位的时候,脚步都没停一下,只是朝我递了个“你懂的”的眼神。
那一刻,我没感觉到任何“以后有肉吃”的希望,只感觉到了彻骨的寒意。
汤都没有,连个碗都没给我。
我成了全公司的笑话。
大家嘴上不说,但那种同情又带点轻蔑的眼神,比直接骂我还难受。
“林瑶,你就是太老实了。”跟我关系还不错的前台小李悄悄对我说,“这张伟,就是个笑面虎,你被他卖了还帮他数钱呢。”
我还能说什么?
我只能笑笑,说:“没事,经验不足,吃一堑长一智。”
我没哭,也没闹。
我只是把所有的委屈和愤怒,都默默地咽了下去,然后变成了工作的动力。
我不再相信任何人,只相信自己。
我开始比以前更疯狂地工作。
别人八点上班,我七点就到公司,整理资料,研究市场。
别人六点下班,我加班到深夜,写方案,做PPT。
周末,别人出去玩,我泡在各种行业论坛和展会里,寻找任何可能的线索。
张伟因为那一单,顺利转正,底薪涨了,还有了自己独立的办公室。
他越来越像个“领导”了,每天在公司里踱着步,对我们这些还在试用期挣扎的新人指指点点。
他负责的奇点科技那个项目,也由他全权跟进。
我偶尔会听到他打电话,口气很不耐烦。
“陈总,这个东西我们已经按合同在做了,你不能老提新要求啊。”
“哎呀,我知道你们是初创公司,但我们也要按流程办事嘛。”
“这个细节不重要,先把主体框架推出去再说。”
我听着,心里直摇头。
他根本不懂陈默。
陈默要的不是一个执行者,他要的是一个能理解他、和他同频共振的战友。
他要的不是“流程”,而是“灵感”和“细节”。
果然,没过多久,就出事了。
奇点科技的第一版广告方案,被陈默全盘否定了。
据说那天陈默直接把打印出来的方案扔在了张伟脸上,说:“这就是你做出来的东西?你到底有没有用脑子?”
张伟在公司大发雷霆,把负责设计的同事骂得狗血淋头。
老王也把他叫进办公室,谈了很久。
我隔着玻璃,看到张伟耷拉着脑袋,再也没有了之前的神气。
办公室里,风向开始变了。
大家看张伟的眼神,也从羡慕变成了看好戏。
而我,在这段时间里,默默地签下了两个小单。
一个健身房的开业宣传,一个甜品店的会员卡设计。
加起来的金额还不到三万,但那是我一通一通电话,一次一次拜访,硬生生啃下来的。
老王虽然没说什么,但在周会上看我的眼神,明显柔和了许多。
我终于在试用期结束前,惊险地留了下来。
转正那天,我给自己买了一小块蛋糕。
小小的,很甜。
生活还在继续,我和张伟之间,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
他依旧是公司的“红人”,毕竟奇点科技那个单子后续的款项还在陆续进来,流水上好看。
我依旧是那个不起眼的小透明,啃着我的小单子,不声不响。
但我知道,有些东西不一样了。
我不再是那个会轻易把胜利果实让出去的傻瓜了。
我学会了观察,学会了等待。
奇点科技的项目,在张伟手里成了一块烫手的山芋。
陈默的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具体,张伟的团队渐渐跟不上了。
为了应付,张伟开始在外面找一些廉价的外包团队,东拼西凑地交差。
质量可想而知。
有一次,我路过会议室,听到里面传来激烈的争吵声。
是陈默。
“张伟!你看看你们做的这个H5!卡顿!掉帧!UI丑得像上个世纪的产物!这就是你们‘启航’的水平吗?”
“陈总,您别激动,这个技术问题,我会让他们尽快解决的……”张伟的声音听起来很虚。
“解决?怎么解决?你们公司到底有没有懂技术的人?我当初真是瞎了眼!”
门被猛地推开,陈默怒气冲冲地走了出来,正好撞上我。
他愣了一下。
“是你?”
我点点头:“陈总。”
他上下打量了我一番,眼神复杂。
“你……现在在公司做什么?”
“还是客户经理。”
他没再说什么,重重地哼了一声,头也不回地走了。
那天之后,张伟对我更加戒备了。
他大概觉得,我会去老王那里告状,或者直接去撬他的客户。
他在各种场合明里暗里地敲打我,说一些“做人要懂规矩”、“不要总想着走捷径”之类的话。
我懒得理他。
我的时间和精力,都很宝贵。
我把所有心思都放在了我的客户身上。
那家健身房,我帮他们策划了一场“百人减脂挑战赛”,在本地小有名气,老板一高兴,又跟我签了半年的推广合同。
那家甜品店,我建议他们开发“盲盒”套餐,大受欢迎,成了网红打卡点。
我的业绩,像滚雪球一样,慢慢地,但很稳定地增长着。
老王开始频繁地找我谈话,不再是板着脸训话,而是笑呵呵地问我:“林瑶啊,最近有什么想法?对公司有什么建议?”
我知道,我的机会,快来了。
转眼一年过去。
公司因为我的几个项目,现金流好了很多,甚至还扩招了几个人。
张伟呢?他还在为奇点科技的项目焦头烂额。
陈默的公司发展得极快,已经完成了A轮融资,估值翻了几十倍。
当初那五万块的合同,对于现在的奇点科技来说,简直不值一提。
但陈默这个人很念旧,或者说,他有他的原则。
只要“启航”还能勉强跟上他的节奏,他就没换掉我们。
但这根弦,已经绷得越来越紧了。
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奇点科技的年度发布会。
这是他们最大的一次市场活动,预算高达三百万。
全公司的眼睛都盯着这块肥肉。
老王亲自挂帅,让张伟牵头,组建了最强的项目组。
当然,没有我。
我乐得清闲,继续忙我的小客户们。
但我留了个心眼。
我利用所有的业余时间,研究奇特科技的新产品,研究他们的竞争对手,研究他们的目标用户。
我甚至自费报名了一个编程入门课程,就是为了能更理解陈默口中的那些“技术细节”。
我做了一份完整的,关于奇点科技年度发布会的备用方案。
从主题创意,到媒体策略,再到现场执行的每一个细节。
我没告诉任何人。
我只是觉得,应该这么做。
这不仅仅是为了抢功,更是为了一年前那个不甘心的自己。
我想证明,我才是那个最懂陈默的人。
发布会前一个星期,噩耗传来。
张伟提交的最终方案,被奇点科技的董事会,全票否决。
理由是:创意陈旧,毫无亮点,完全不符合奇点科技“极客”、“创新”的品牌形象。
据说,陈默在董事会上,被投资人批得体无完肤。
老王得到消息的时候,脸都白了。
这不仅仅是丢掉一个三百万的单子,这代表着“启航”将彻底失去奇点科技这个飞速成长的客户。
更致命的是,这个消息一旦传出去,对公司的声誉将是毁灭性的打击。
办公室里一片死寂。
张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脸色灰败,像被抽走了魂。
老王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一根接一根地抽烟。
“完了,全完了……”他喃喃自语。
突然,他停下脚步,目光穿过玻璃,落在了我的身上。
他像是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
“林瑶!你!你过来一下!”
我走进他的办公室,浓烈的烟味呛得我差点咳嗽出来。
“林瑶啊……”老王的声音都有些颤抖了,“奇点科技的事,你听说了吧?”
我点点头。
“你……你对这个项目,有什么看法?”他小心翼翼地问。
我知道,我的时刻到了。
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从我的包里,拿出了一个U盘。
“王总,这是我做的一份备用方案,您要不要看一下?”
老王的眼睛瞬间瞪大了。
他颤抖着手接过U盘,插在电脑上。
当我的PPT在屏幕上打开时,他的呼吸都停滞了。
那是一个以“Code New World”(代码新世界)为主题的方案。
整个创意,都围绕着程序员的“创世”情结展开。
现场设计成一个充满赛博朋克风格的未来空间,邀请函是一段需要解密的代码,发布会环节嵌入了现场编程挑战赛……
每一个细节,都精准地踩在了奇点科技和陈默的审美点上。
老王一页一页地翻着,嘴巴越张越大。
“这……这是你做的?”他难以置信地看着我。
“是的,我业余时间做的。”
“你……你为什么不早拿出来?”
我笑了笑,没说话。
我为什么要早拿出来?
拿出来,然后让张伟改个名字,再去邀功吗?
我不是一年前那个我了。
老王沉默了很久,他看着我,眼神里有震惊,有懊悔,还有一丝敬畏。
他猛地一拍大腿:“林瑶!不!林经理!你马上带着这份方案,跟我去见陈默!不,我自己去!你把方案发给我,我亲自去!”
他好像又觉得不妥。
“不行,还是你跟我一起去。陈默那小子,吃软不吃硬,你懂他。”
我平静地说:“王总,我去可以。但我有一个条件。”
“你说!什么条件都行!”
“这个项目,如果能拿回来,必须由我全权负责。所有人员,由我调配,所有决策,由我决定。包括张伟,也必须听我指挥。”
老王愣住了。
他大概没想到,平时那个温顺安静的我,会提出这么强硬的要求。
他看了看电脑屏幕上那份堪称完美的方案,又看了看我坚定不移的眼神。
他咬了咬牙。
“好!我答应你!”
我和老王赶到奇点科技的时候,他们的办公室灯火通明。
陈默正在会议室里,跟他的团队开会,气氛凝重得像要结冰。
看到我们,他连眼皮都没抬一下,冷冷地说:“你们还来干什么?我们已经决定,更换合作方了。”
老王一脸谄笑,刚想开口,被我拦住了。
我走到会议室的白板前,拿起笔,飞快地写下了一行代码。
那是一句很经典的程序员的梗:`while(alive) { eat; sleep; code; }`
陈默的目光终于从电脑屏幕上移开,落在了白板上。
我转过身,看着他,说:“陈总,我知道,你们要的不是一个只会执行命令的广告公司,而是一个能和你们一起‘code new world’的伙伴。”
我把U盘插上投影仪。
当我的方案第一页出现在幕布上时,整个会议室都安静了。
陈默的眼睛,一瞬间就亮了。
我没有说太多华丽的辞藻,我只是像一年前那样,用最平实的语言,讲述着我对他的产品,对他的用户的理解。
我讲到那个需要解密的代码邀请函时,他团队里的一个技术小哥忍不住“哇”了一声。
我讲到现场的编程挑战赛时,陈默的嘴角,终于露出了一丝笑意。
讲完,我合上电脑,静静地看着他。
“陈默,”我第一次直呼他的名字,“一年前,是我第一次接待你。我相信,你当时选择我们,不是因为我们公司有多大,而是因为你觉得,我懂你。”
“后来发生了一些事,我们之间的沟通,出现了偏差。”
“现在,我站在这里,带着这份我认为真正属于奇点科技的方案。我只想问你一句,你还愿不愿意,再相信我一次?”
陈默沉默了。
整个会议室,掉根针都能听见。
老王紧张得手心冒汗,不停地给我使眼色,让我再说点软话。
我没动。
我就那么站着,等着他的答案。
良久,他抬起头,看着我,一字一句地说:“方案很好。但是,我不相信你们公司。”
老王的心沉到了谷底。
“我不相信一个会让真正懂我的人坐冷板凳,却让一个投机取巧的人来负责核心项目的公司。”陈默的话像刀子一样,扎在老王心上。
也扎在了我的心上。
原来,他什么都知道。
“所以……”陈默话锋一转,提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震惊的条件。
“这个项目,我可以给你们。三百万的预算,一分不少。”
老王眼睛一亮。
“但是,我不是跟‘启航’公司签。”
陈默的目光越过老王,直直地看着我。
“我是跟你,林瑶,个人签。”
什么?
我懵了。
老王也懵了。
“陈总,您这是什么意思?”老王急了,“林瑶是我们公司的员工,她……”
“我不管她是谁的员工。”陈默打断他,“这份方案是她做的,能执行好这个方案的人,也只有她。我只认她。”
“或者,”陈默靠在椅背上,抛出了一个更重磅的炸弹,“我还有一个提议。”
“我准备对你们公司,进行一笔战略投资。”
老王的眼睛瞬间变成了两个巨大的“¥”符号。
战略投资!
对于“启航”这种在生存线上挣扎的小公司来说,这简直是天降黄金!
“陈总!您说!您有什么要求!”老王激动得声音都变了。
陈默笑了笑,那笑容里,带着一丝技术宅特有的狡黠。
“我的要求很简单。我要用这笔投资,购买你们公司的股份。同时,我要求,林瑶必须拥有公司不低于30%的股份,并且担任公司的CEO。”
空气仿佛凝固了。
老王脸上的狂喜,瞬间变成了呆滞。
他看看陈默,又看看我,嘴巴张了张,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让我,当CEO?还拥有30%的股份?
这比天上掉馅饼还离谱。
这是天上直接掉下个印钞机,还指定我当厂长。
“陈总,这……这不合规矩吧……”老王结结巴巴地说,“林瑶她……她太年轻了。”
“我投资,只投人,不投规矩。”陈默的语气不容置疑,“我的产品,一开始也没人觉得合规矩。”
“我看到了林瑶身上的价值。一年前就看到了。可惜,你们没有。”
“现在,我要把这个价值,兑现出来。”
“王总,你可以选择接受我的投资,公司从此鸟枪换炮,未来不可限量。当然,你可能要让出大部分控制权。”
“或者,你也可以选择拒绝。那么,我们合作终止。我会带着林瑶,和我的投资,自己成立一个新的广告公司。”
“你自己选。”
这根本不是选择题。
这是最后通牒。
老王是个商人,他比谁都清楚,怎么选才是利益最大化。
他额头上的汗珠,一颗一颗地往下掉。
他挣扎了足足五分钟。
最后,他像是泄了气的皮球,瘫坐在椅子上,对我说:“林瑶……不,林总。以后,公司就靠你了。”
我脑子里一片空白。
幸福,或者说震惊,来得太突然,我甚至都感觉不到。
我只记得,我走出奇点科技大门的时候,腿都是软的。
上海午夜的风吹在脸上,凉飕飕的,我才慢慢找回了一点真实感。
我回头看了一眼灯火通明的奇点科技大楼。
一年前,我从这里带走了一个五万块的单子,然后拱手让人。
一年后,我从这里带走了一家公司。
回到公司,已经是凌晨。
办公室里居然还亮着灯。
张伟还没走。
他看到我和老王一起回来,而且老王还对我一副毕恭毕敬的样子,脸上写满了错愕。
“王总,怎么样了?陈默那边……”他急切地问。
老王看了我一眼,没说话,径直走进了自己的办公室,关上了门。
张伟的目光,狐疑地落在我身上。
“林瑶,你跟王总去干嘛了?项目谈回来了?”
我看着他,看着这张曾经让我感到恶心和愤怒的脸。
但此刻,我心里异常平静。
“谈回来了。”我说。
“真的?”他面露喜色,“太好了!我就知道!我就说我的方案底子还是不错的,稍微改改就行。你跟陈默说了什么?是不是把我上次说的那些补充点都加上了?”
他还在试图把功劳往自己身上揽。
我忽然觉得有点可笑。
“张伟,”我叫他的名字,“从明天开始,这个项目由我全权负责。”
他愣住了:“什么意思?你负责?凭什么?”
“凭这是陈总的要求。”
他的脸色瞬间变得很难看:“陈总的要求?他凭什么指定你?我才是这个项目的负责人!”
“你不是了。”我淡淡地说。
“林瑶!你别太过分!你以为你跟老板去了一趟,就能抢我的功劳吗?我告诉你,没门!这个公司,还轮不到你说了算!”他有些气急败坏了。
我看着他,一字一句地,清晰地说:
“从下周一开始,就轮到我说了算了。”
“陈默的奇点科技,将正式入股启航。我,林瑶,将出任公司新CEO,并成为公司最大个人股东。”
张伟的表情,是我这辈子见过最精彩的。
从愤怒,到震惊,到难以置信,最后变成了一片死灰。
他的嘴唇哆嗦着,想说什么,却一个字也发不出来。
“你……你……”
“我?”我轻轻地笑了,“我只是拿回了本该属于我的东西。哦,不,我还拿到了一些额外的利息。”
“比如,你现在坐的这个位置。”
我转身,不再看他,走回自己的工位。
那个小小的,堆满了资料的角落。
我坐下来,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一年前的那个夏天,那个把第一个客户让出去的傻姑娘,终于在今天,为自己出了一口恶气。
第二天,公司召开了全体员工大会。
老王,哦不,现在应该叫王董了。他宣布了公司接受奇点科技战略投资,以及我出任CEO的消息。
整个办公室炸开了锅。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我身上,充满了惊奇、羡慕、嫉妒,还有不解。
我能感觉到,那些目光像探照灯一样,要把我里里外外都看个通透。
张伟也在人群里,他低着头,脸色惨白,整个人像是被抽干了精气神。
我走上台,第一次站在所有同事的面前。
我没有准备什么慷慨激昂的演讲稿。
我只是平静地讲述了这一年来的经历。
从那个被我让出去的第一个客户开始。
我没有点张伟的名字,但我说的每一个字,每一个细节,都像一记耳光,火辣辣地扇在他的脸上。
我说:“在启航,我学到的第一课,不是怎么做方案,也不是怎么谈客户,而是功劳会被抢走,努力可能白费。”
“我学到的第二课,是当你的努力白费时,你不能倒下。你只能比以前更努力,更聪明地努力。”
“今天,我站在这里,不是因为我比在座的各位更聪明,或者更幸运。只是因为,我比任何人,都更渴望证明自己的价值。”
“从今天起,我希望‘启航’能成为一个真正让努力不被辜负的地方。”
“在这里,我们不看资历,不看关系,只看能力和贡献。”
“你的每一份付出,都会被看见,被尊重,被回报。”
“我的故事,到此结束。启航的故事,现在开始。”
台下,先是短暂的沉默,然后,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
我看到前台小李,眼圈都红了。
我看到那些曾经和我一样,默默无闻,埋头苦干的同事,眼睛里闪着光。
我知道,我赢了。
赢得的不仅仅是一个职位,一家公司。
我赢得的是人心。
会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调整公司架构。
我把那些只会拍马屁、混日子的老油条,全部调到了不重要的边缘岗位。
我提拔了几个一直很有能力,但因为不懂钻营而被埋没的年轻人,委以重任。
然后,我把张伟叫到了我的新办公室。
就是他曾经梦寐以求,后来又坐立不安的那一间。
他走进来,低着头,不敢看我。
“林……林总。”他声音小得像蚊子。
“坐。”我指了指对面的椅子。
他拘谨地坐下,双手放在膝盖上,像个等待审判的犯人。
我给他倒了杯水。
“张伟,我们聊聊吧。”
他浑身一颤。
“你不用紧张,我今天叫你来,不是为了开除你。”
他猛地抬起头,眼里闪过一丝希望。
“我不会开除你。”我看着他的眼睛,慢慢地说,“因为我觉得,直接让你走,太便宜你了。”
他眼里的光,又熄灭了。
“一年前,你从我手里拿走了奇点科技这个客户。你告诉我,以后有你一口肉吃,就有我一口汤喝。”
“一年来,我没喝到一口汤,连个碗都没看见。”
“现在,轮到我吃肉了。”
“我给你两个选择。”
“第一,你主动辞职。我会给你写一封还算体面的推荐信,你在外面,也许还能找到一份工作。”
“第二,你留下来。”
他愣住了。
“留下来,从新人做起。跟刚毕业的大学生一样,从打电话,跑客户开始。没有底薪,纯靠提成。你做的每一单,都要交给我亲自审核。”
“你什么时候,能凭自己的真本事,堂堂正正地签下一个像当初奇点科技那样的客户,你什么时候,才算真正转正。”
“我不会给你任何人脉,任何资源。就像一年前的我一样,一无所有。”
“你选吧。”
张伟的脸,一阵红,一阵白。
让他一个曾经的“功臣”,公司“红人”,去跟新人一起跑业务,这比杀了他还难受。
这是要把他的自尊心,放在地上,反复碾压。
他嘴唇动了动,似乎想说什么狠话。
但他最终,还是泄了气。
他知道,他没得选。
以他在业内的“名声”,现在出去,根本找不到好工作。
“我……我选第二个。”他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这几个字。
“好。”我点点头,“我希望你,这次能学会怎么堂堂正正地做人,做事。”
他站起来,失魂落魄地走了出去。
看着他的背影,我没有一丝快感。
我只是觉得,有些事,必须有一个清晰的了断。
这不是报复,这是规则。
是我为这家公司,新设立的规则。
接手公司后,我忙得像个陀螺。
见投资人,重组团队,优化业务流程,开拓新市场……
我几乎每天都只睡四五个小时。
但我一点也不觉得累。
因为我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为自己打江山。
奇点科技的年度发布会,在我的主导下,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那场赛博朋克风格的盛会,成了业内津津乐道的经典案例。
“启航”的名字,第一次,和“顶尖”、“创意”、“专业”这些词联系在了一起。
订单像雪片一样飞来。
公司的规模,在半年内,扩大了三倍。
我们搬进了更大,更明亮的办公室。
窗外,是繁华的陆家嘴。
我常常站在落地窗前,看着楼下车水马龙。
我会想起一年前,那个在闷热的小办公室里,汗流浃背打电话的自己。
我也会偶尔,看到张伟的身影。
他真的像个新人一样,每天背着包出去跑业务,风吹日晒。
他瘦了,也黑了,没有了以前的油滑,眼神里多了一丝疲惫和茫然。
他再也没有签到过一个单子。
这个时代,变化太快了。
靠投机取巧和信息差吃饭的时代,正在过去。
没有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很快就会被淘汰。
他被他自己,困在了过去。
又过了一年。
公司准备上市。
在庆祝晚宴上,陈默端着酒杯走到我身边。
他现在已经是国内互联网圈炙手可-热的明星企业家。
但他看我的眼神,还和三年前一样,清澈,直接。
“林瑶,祝贺你。”他说。
“应该是我谢谢你。”我由衷地说,“没有你,就没有我的今天。”
他笑了笑:“我只是个催化剂。就算没有我,你迟早也会发光。是金子,总不会被一直当成黄铜卖掉。”
“我只是,恰好在它最便宜的时候,买了下来。”
我们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晚宴结束,我一个人开车回家。
路过我们以前那个旧的办公楼。
我鬼使神差地停下车,走了进去。
十六楼,那个我们曾经奋斗过的地方,已经换了新的公司。
我站在门口,仿佛还能听到当年空调的嗡嗡声,还能闻到空气里那股熟悉的,混杂着泡面和梦想的味道。
我的手机响了。
是一个陌生的号码。
我接了起来。
“喂?是林总吗?”是一个怯生生的声音。
“我是,请问你是?”
“我……我是张伟。”
我愣了一下。
“有事吗?”
“林总,我……我明天就办离职了。”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解脱,和一丝不甘。
“我……我只是想跟您说一声。也……也想跟您说一句……对不起。”
“还有……谢谢你。”
我沉默了。
“为什么说谢谢?”
“谢谢你……没有直接开除我。这一年,虽然很难……但我好像……才明白过来,什么叫踏踏实实地做事。”
“虽然……我还是什么都没做成。”他苦笑了一声。
“我准备回老家了。开个小店,不折腾了。”
“祝你……一切顺利。”我说。
“您也是,林总。”
挂掉电话,我站在空无一人的走廊里,突然有些感慨。
命运真是个奇妙的东西。
它会给你一记响亮的耳光,也会在你快要放弃的时候,给你一颗糖。
关键在于,挨了耳光之后,你有没有站起来,继续往前走。
我转身,离开。
身后的那栋老楼,在夜色中,像一个沉默的巨人,见证了无数人的来来往往,成败得失。
而我的路,还在前方。
车子汇入滚滚车流,就像一滴水融入大海。
我知道,我不再是那滴随时可能被蒸发的水珠。
我,就是那片奔涌的潮汐。
来源:风轻意更重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