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这段时间,机动车安全领域的新国标动作频频,不管是已经明确实施时间的制动系统新规,还是正在公开征求意见的智能驾驶、整车安全相关标准,都围绕着刹车、智驾这些核心安全环节,出台了一系列新要求。这可不是简单的“纸面修改”,而是直接关系到每一位车主的出行安全,不管你
最近这段时间,机动车安全领域的新国标动作频频,不管是已经明确实施时间的制动系统新规,还是正在公开征求意见的智能驾驶、整车安全相关标准,都围绕着刹车、智驾这些核心安全环节,出台了一系列新要求。这可不是简单的“纸面修改”,而是直接关系到每一位车主的出行安全,不管你开的是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都得好好了解下。
先说说大家最关心的刹车系统,这次升级可以说是“从推荐到强制,从单一到全面”。以前咱们常听到的AEB自动紧急制动系统,虽然很多新车都带,但一直是推荐性配置,不是所有车都必须装。而新起草的《轻型汽车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直接把它升级成了强制国标,计划2028年1月1日实施,到时候不管是家用小轿车(M1类),还是蓝牌小货车(N1类),都必须标配这个功能。
更关键的是,以前的AEB主要只针对前方车辆,现在新国标把行人、自行车、踏板式两轮摩托车这些弱势交通参与者都纳入了识别范围。也就是说,以后开车遇到横穿马路的行人、骑车的人,系统也能自动识别风险,及时预警甚至刹车,这能大大减少交通事故的伤亡率。而且技术指标也严了不少,比如家用车的AEB在10km/h到80km/h的速度区间内都得能激活,遇到静止的前车,就算开到80km/h也得能有效制动,40km/h以内更是要求完全避免碰撞,制动力度也比以前要求更高。
除了AEB,针对新能源车的单踏板模式,新国标也有了明确规定。即将在2026年1月1日实施的《乘用车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里提到,单踏板模式的相关要求2027年1月生效,默认状态下松开加速踏板不能让车辆直接停住。这主要是为了避免驾驶员习惯单踏板后,遇到紧急情况误操作,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熟练适应这种驾驶模式,尤其是切换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开的人,统一制动逻辑能减少安全隐患。
再看智能驾驶方面,这次新规可以说是给“智能”加上了“安全锁”。以前有些车主觉得开了辅助驾驶就万事大吉,甚至双手离开方向盘、注意力不集中,以后这种情况可能就行不通了。根据《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征求意见稿,想用车载辅助驾驶功能,得先完成培训认证,相当于先考个“智驾驾照”。行驶过程中,系统还会检测驾驶员的手部是否在方向盘上、视线有没有离开驾驶任务,那些所谓的“智驾脱手神器”可能要被限制使用了。
这可不是限制技术发展,而是因为现在很多辅助驾驶还没到完全自动驾驶的级别,驾驶员必须随时准备接管车辆。新规就是要明确“人是驾驶主体”,避免大家过度依赖智能系统。另外,新规还要求车速超过10km/h时,车内显示屏不能播放娱乐影像、游戏这些内容,就是怕驾驶员分心,毕竟开车时看视频引发的事故太多了。
除了智驾和刹车这两大核心,这次国标升级还覆盖了很多容易被忽略的安全细节。比如车门必须保留机械把手,就算电子锁失灵了,也能从里面手动打开,这在车辆碰撞、断电等紧急情况下,能给驾乘人员留一条逃生通道。而且如果发生碰撞或者电池热失控,非碰撞侧的车门会自动解锁,方便大家快速撤离。
针对新能源车的电池安全,要求也更严了。电池必须有定向泄压和压力平衡装置,底部防护也要加强,还得具备热失控报警功能,电池健康度也得能通过设备读取。这不仅能减少电池起火的风险,就算出了问题,也能延缓风险扩大,保护驾乘人员安全。对于买二手车的消费者来说,能直接看到电池健康度,也避免了被商家糊弄。
可能有人会问,这么多新规,是不是会增加买车成本?其实大家不用太担心。一方面,现在很多车企已经在中高端车型上搭载了这些安全配置,新规只是把成熟的安全技术普及开来,规模化应用后成本会慢慢降低。另一方面,比起后续可能发生的事故损失,这些安全配置的投入其实很值得,毕竟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对于车企来说,新规也不是压力,而是提升竞争力的契机。以前有些车企总喜欢在加速参数、屏幕大小这些表面配置上做文章,忽略了基础安全。现在新规倒逼车企把更多精力放在优化制动性能、提升智驾安全性上,从“拼参数”转向“拼安全、拼体验”,这才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而且新国标的技术指标不仅对标国际先进水平,还结合了中国的道路环境,比如新增了两轮车密集场景的要求,这能让中国汽车技术更好地走向国际。
作为消费者,咱们该怎么应对这些变化呢?首先不用恐慌,已经买了车的朋友,现有车辆不会被强制改装硬件,比如电池泄压结构、机械门把手这些,主要影响的是以后新上市的车型。对于准备买车的人来说,以后选车可以重点关注这些安全配置,比如AEB的识别范围、智驾系统的监控功能,这些都会成为衡量车辆安全性的重要标准。
还要提醒大家,这次发布的《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还处于征求意见阶段,截止到2026年1月9日,相关部门会收集大家的意见后再完善,所以不用急着下结论。看待这些新规,咱们要明白核心不是“限制”,而是“保障”——既保障驾驶员的安全,也保障行人、骑车人等所有交通参与者的安全,这正是汽车行业走向成熟的体现。
从整个行业发展来看,机动车安全国标升级是必然趋势。随着汽车保有量越来越大,新能源车和智能驾驶技术越来越普及,制定更严格、更全面的安全标准,才能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以前咱们买车可能更看重颜值、空间、动力,以后安全配置会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首要考量,而这些新规正是在为大家的出行安全“保驾护航”。
总的来说,这次机动车安全国标升级,不管是刹车系统的强制升级,还是智能驾驶的规范管理,都是从实际出行安全出发,既接轨国际先进水平,又贴合国内道路情况。对消费者来说,这意味着以后开车会更安全;对行业来说,这能引导车企回归安全本质,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大家不用被新规“吓到”,反而应该期待这些标准早日落地,让每一次出行都更有保障。
来源:bin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