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化惠民无止境,乡村振兴赋新能。在山口镇,送戏下乡系列演出活动不仅是一场场文艺展演,更是传播党的声音、传承优秀文化、凝聚民心力量的重要载体。流动舞台的精彩演出,让文化服务再无死角,让精神生活更有质感。戏韵悠扬、欢声不断,既扮靓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为描绘产业
文化惠民无止境,乡村振兴赋新能。在山口镇,送戏下乡系列演出活动不仅是一场场文艺展演,更是传播党的声音、传承优秀文化、凝聚民心力量的重要载体。流动舞台的精彩演出,让文化服务再无死角,让精神生活更有质感。戏韵悠扬、欢声不断,既扮靓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为描绘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画卷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文化活力。
精准对接需求,多元节目点燃乡野热情
“送戏下乡,群众爱听爱看才是硬道理。”活动筹备阶段,山口镇文旅岗创新推出“群众点单,剧团接单”的服务模式,通过入户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精准掌握不同年龄段、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形成涵盖小品、戏曲、歌舞、快板等形式多元的“演出菜单”。今年的演出中,既有豫剧《我决心在农村干他一百年》等经典戏曲选段让戏迷过足瘾,也有舞蹈《福到咱家》、《爷爷奶奶和我们》展现新时代农民风采,更有原创快板《移风易俗听我讲》、小品《婆婆也是妈》、《女儿要出嫁》等接地气作品,将婚事新办、孝善敬老等文明理念融入欢声笑语中。每场演出都座无虚席,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不少村民拿出手机记录精彩瞬间,现场氛围热烈而温馨。
深化融合赋能,“种文化”“育文明”双向发力
送戏下乡系列演出不仅是“送文化”,更注重“种文化”与“育文明”的深度融合。山口镇文旅岗牵头组建的“今山口”艺术团带着对家乡的深情,将移风易俗、诚实守信、反诈宣传、医保政策,交通安全、等时代主题融入创作,打磨出快板《医保政策听我讲》、《诚信花开春满园》、《交通安全记心间》、小品《您可别上当》、《婆婆也是妈》、《女儿要出嫁》等一批接地气的原创作品,丰富多彩的演出内容既保留“老味道”又充满“新气息”,满足了不同年龄段群众的精神需求,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每场演出间隙,还穿插了反诈宣传、医保政策解读等便民服务,让群众在享受文化盛宴的同时,收获实用知识,实现“文化 + 服务”双重惠民。
聚焦长效培育,锻造乡村文化“主力军”
文化惠民的深度,更体现在对乡村文化生态的培育与激活。为推动乡村文化建设长效化,山口镇打破“专业团队演、群众台下看”的传统模式,以此次送戏下乡为契机,积极搭建群众展示平台,邀请各村文艺爱好者登台献艺,并同步开展村级文化带头人培训20余次。通过文艺小分队进村指导、搭建群众舞台等方式,让更多村民从“台下看”变为“台上演”。在各村的文化广场上,村民自发组建的秧歌队、太极拳队伍、广场舞队,还有各村的文艺爱好者成为演出常客,他们自编自演的节目和即兴的清唱、舞蹈,展现了新时代农民的精神风貌。这种“庄户剧团引领 + 本土队伍参与+群众参与”的演出模式,不仅让乡村文化生活更有活力,更凝聚起村民共建美好家园的向心力。
“送戏下乡不是简单的文艺巡演,而是用文化力量赋能乡村治理、滋养文明乡风的生动实践。”山口镇的送戏下乡工作,自2020年以来,累计已开展600余场,年年达到村村全覆盖,惠及群众超3万人次。下一步,山口镇将继续响应岱岳区“百团汇演”“四季村晚”等文旅惠民部署,持续聚焦群众文化需求,深化“送文化”与“种文化”结合,培育壮大本土文艺队伍,鼓励更多群众从“台下看”变为“台上演”,让文化之花在乡野间常开常艳,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文化动力。
通讯员:朱兆霞 李雨晴
来源:齐鲁暖阳文化
